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安徽历史名人 安徽历史—合肥历史—影响近代历史的合肥名人家族

导语:合肥地区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自认为是“原住民”的人,互相聊起“祖上在哪里”的话题,都会不约而同地回答“江西瓦家坝”。那么,真的有“瓦家坝”这个地名吗?它在哪里?能容纳这么多合肥人的祖先吗?瓦家坝的子孙是如何在合肥开创家族企业,进而成功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以

合肥地区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自认为是“原住民”的人,互相聊起“祖上在哪里”的话题,都会不约而同地回答“江西瓦家坝”。那么,真的有“瓦家坝”这个地名吗?它在哪里?能容纳这么多合肥人的祖先吗?瓦家坝的子孙是如何在合肥开创家族企业,进而成功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以上就是本期安徽人文论坛的主要内容。

江西瓦家坝,是合肥大多数先民的“根”

1985年,我参与筹备台湾省首任省长刘铭传百年座谈会。在编纂《刘铭传年谱》时,遇到一个问题:合肥刘氏族谱上写道:“先祖赛公也是绛县紫溪村人。明朝初年,他搬到了肥西小河畔……”而刘氏家族的后代“从江西瓦家坝”世代相传。那么这两个地方是同一个地方吗?如果不是,哪一个是正确的。为了考证龚定子、李鸿章、段的祖籍,我趁出差之机,先去了绛县,然后沿着鄱阳湖周边,在一些旧文件中苦苦寻找。

博阳县,位于江西省省会南昌东北100公里处,叫鄱阳镇,历史上曾是饶州州府。县城西边不远处就是鄱阳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湖的东边有个海岛乡叫莲湖乡,莲湖乡有个三千多人的村子叫瓦舍。瓦克西位于该岛的最东端。其实距离县城直线不到2公里,但村民们却要坐轮渡绕县城近20公里。

《现代汉语词典》、《辞源》、《辞海》都找不到瓦谢的“字”。我还是在《康熙字典》里找到的。解释是:“纪昀郎定切,阴陵,君安也。”Waxie的“谢”原本就是一个“筹码”。村内现存的《朱氏族谱》和《何氏族谱》明确记载“瓦舍”是“瓦舍”的雅称。至于瓦舍坝为什么改为瓦舍坝,不妨从鄱阳湖的变迁中寻找原因。元明时期,鄱阳湖南部处于扩张期,清代因沉积作用而逐渐缩小。当时,瓦西坝是陆地上与鄱阳湖接壤的水上码头,有一个起到护岸作用的大坝,因此得名这个货物流和客流的集散地。后来,瓦舍大坝所在的莲湖地区变成了湖中的孤岛,大坝因为不复存在而消失。瓦西坝,一个重要的码头集镇,逐渐衰落成岛上的一个小村庄,改名为瓦西。

朱元璋夺得天下后,从世界各地大量移民到家乡周边地区。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南昌、福州、饶州的移民,顺抚河、新绛河、长江、乐安河及其众多支流而下,集中在饶州城外的瓦舍坝,然后登船向北渡鄱阳湖,再顺长江而下,进入今天的江淮流域。对于大多数移民来说,瓦西大坝只是一个聚集地,并不是他们真正的家乡;对于大多数肩上几乎没有文化的贫困农民和渔民来说,在国外生活后留给后代的记忆可能只有他们开始的瓦西大坝。如果像龚定子这样的第一代移民中,知识分子出生很快,他还能记得并制作自己的篇章《临川二十七孙》,而李鸿章的祖先原名徐,合肥的《草房序》族谱记载他的祖先是从江西瓦家坝迁入的,而段则是从江西饶州世代相传,当然是从饶州都城边上的瓦舍坝码头出发的。

在合肥,“瓦舍坝”按方言逐渐读作“瓦家坝”。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地方戏曲名称 安徽戏曲—其他地方戏—“拉魂腔”戏种名称的由来下一篇:夏朝建立时间 我国历史上夏朝建立者是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