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清朝盛京是现在的哪个地方 明清都是两京制,那么明朝南京和清朝盛京哪个地位更高?

导语: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实施的是两京制,何为两京制呢,就是京师以外另设的留都或者说是陪都。 像历史上最后两个封建大一统王朝明清,就都是实施的是两京制。明朝的两京是北京和南京,清朝的两京是北京和盛京。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实施的是两京制,何为两京制呢,就是京师以外另设的留都或者说是陪都。

像历史上最后两个封建大一统王朝明清,就都是实施的是两京制。明朝的两京是北京和南京,清朝的两京是北京和盛京。

那么今天宋安之来说说,明清时期的南京和沈阳哪个地位更高。

单纯以地位来说,南京的地位更高。

可以说纵观中国古代实施两京制的朝代,明朝的两京制最为特殊,南京可以说是在留都中地位最高的。

因为南京是明初的都城,当时明太祖朱元璋定都于此,认为南京是“宅中图大,控制四方”。最初的明朝两京为南京和开封,再加上中都凤阳的话,可以说是两京一都制。

等到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后,形成了新的两京:北京和南京。虽然明朝政治中心逐渐由南京转移到北京,但南京毕竟是做了几十年都城,又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所在之地,所以在体制上并没有降低。

而清朝的两京之一的沈阳,只是清朝在关外割据时期的都城,只做了二十年都城。并且主要是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经营的,当时清朝只是关外的割据势力,光是这点,沈阳的规模就无法与南京对比。

在体制上,南京有六部、九卿、科道、宗人府等,只是没有内阁。南京还有国子监,当时称之为南监,可以说文化上来说,南京比之北京也是毫不逊色的。

再看看清朝时期的沈阳,只有户、礼、兵、刑、工五部,并没有吏部,还没有卿寺科道。而且五部都是只有侍郎,没有尚书的。

所以就体制上来说,明朝的两京之一南京,地位是超然的。比之清朝的两京之一沈阳,是地位高了很多。

但就具体掌握的实权来说,沈阳更胜一筹。

虽说南京的地位很超然,但就具体权势来说,南京的实权并不大。

首先南京只是负责南直隶的相应事务,虽然南京的官阶和北京一样,但北京的国家最高政令所出,天子更是在北京,是政治中心,因此北京的官员实权很大,更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一般官员都愿意待在北京,而不是南京。

南京的大部分机构可以说政务清闲,多为虚衔,有点退居二线养老的意思。所以任职的官员被称之为“吏隐”,而当时官员如果被调去南京的话,多少有些左迁的意思。

在南京掌握实权的分别是:南京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南京守备太监、提督南京军务勋臣,代表了大臣、宦官、勋臣集团三方势力。

再反观清朝时期的沈阳,在1644年,多尔衮率清军入关并且迁都北京以后,沈阳成为东北的政治中心。

沈阳最初以内大臣为留守,后改内大臣为昂邦章京,给镇守总管印。之后又改昂邦章京为将军,职责是“镇守险要,绥和军民,均齐政刑,修举武备”。

也就是说当时镇守沈阳的实权人物只有一个,明朝的南京则是三个,而且就权力来说,比其大多了。

沈阳五部的人员,则是只设满员,不设汉员,不同于北京的满员和汉员并设的情况。这样来看,可以说颇为符合清朝因地制宜的统治方法,像清朝在统一中国以后,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统治方式,沈阳五部只设满员也是这个意思,因为当时东北为清朝龙兴之地,所以只设满员也属正常。

所以就实权来说,明朝的南京虽然也有实权,但更多是具有安置官场失意者或者退居二线者的作用。

比之清朝的沈阳来说,实权还是有所不如的。沈阳的实权还是很大的。当然因为当时关外开发并不完全,甚至清朝对其采取封禁状态,所以当时很多官员也不愿意去沈阳,跟明朝的京官不愿意被调往南京一般。

最后总结来说,虽说明清都是两京制,但实则是大为不同。明朝南京的地位还是很超然的,实权也是有的,但比之清朝的沈阳,是地位高,却是实权不大。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有不同看法欢迎评论出来和谐交流,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怎样让眉毛长得浓密 怎么能让眉毛变浓密?眉毛快速生长的10个方法下一篇:恐怖的历史断层 中国神秘历史断层 被隐瞒的中国历史有哪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