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反间计 战国时期的国君为何屡中反间计?反间计为何如此厉害?

导语:  战国时期的国君为何屡中反间计?反间计为何如此厉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说起反间计,通常来说有两种含义。首先“反间”就是充分的利用“反间”来达到获取情报,扰乱敌方的目的。其二就是分化离间,就是跑到敌军的内部开始挑拨是非,引起内部纠纷,制造隔阂,

  战国时期的国君为何屡中反间计?反间计为何如此厉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说起反间计,通常来说有两种含义。首先“反间”就是充分的利用“反间”来达到获取情报,扰乱敌方的目的。其二就是分化离间,就是跑到敌军的内部开始挑拨是非,引起内部纠纷,制造隔阂,破坏团结,致使反目成仇。在战国时期,反间计的使用基本上就是在这两种意义上的,颇为频繁,而且也非常容易得手。很多备受军事爱好者和历史爱好者喜爱的名将,诸如乐毅、廉颇、李牧等,都是反间计的受害者。

  首先,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国之间的征伐愈来愈频繁,同时战争的规模和持续时间都在逐渐的扩大的延长,为了保证军事指挥的有效性和实时性,国君们不得不将军队完全的指挥权,乃至就地获得补给、兵力补充、以及任命临时地方长官的权力一并下放给领兵作战的将军们,尤其那些进入他国作战的将军,实际上获得的权限已经等同于后世的节度使。比如,乐毅领兵攻齐大胜之后,如何分派军队管理、接收占据的齐国城邑,燕惠王鞭长莫及,自然只能全部由乐毅做主。

  旷日持久的战争让将军和中下级指挥官,乃至普通士兵建立起浓厚的私人感情,军队的性质有演变成其私人武装的可能性,从而具备了篡夺君位的实力。更要命的是,这些将军们往往出身于诸侯国的贵族阶层,家族本身就是公卿世家,而三家分晋,田齐代姜,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在眼前,如何不让国君们时刻警惕着武将们的言行举止?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反间计”就是专门为怀疑这个“缝”设计的。

  第二点,将军们本身是诸侯国的高官,和平时期同样是参与国政的。战国国君们与后世的帝王一样,后宫妃嫔众多,子嗣断然少不了,在成群结队的公子当中,哪个会成为未来的国君,便成为公卿大夫们下注的对象,即便你想置身事外,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万一支持的公子没有上位成功,甚或竭力反对的那位成功登顶,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言而喻。

  “反间计”看似简单,实则是针对人性的缺陷精心设计的心理陷阱,识破容易,想通很难,自然无往而不利。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秦国相对其他国家来说,是比较难中“反间计”的,原因是其推行郡县制比较早,秦王为代表的政府对地方的掌控能力非常强,军队管理又非常规范,将军完全没有机会把军队私人化,故而像白起这样的一世之雄,秦王处死他仅仅只需要派个使者就够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赵高是太监吗 赵高不是太监?为什么一直以来大家认为赵高是太监?下一篇:刘肇 汉和帝刘肇:汉朝最容易被人忽视的皇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