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中国历代都有哪些朝代设有陪都分别在哪里 中国历代都有哪些朝代设有陪都分别在哪里

导语:中国有哪些朝代有陪都?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以下文字资料在哪里?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陪都”,又称“两京制”,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的一大创新。西周的都城在关中的濠井。为了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防止商朝残余势力的复辟,周武王首先在洛阳建都。从此,大小朝代都在捍卫周朝的两京制,很多朝代或政权都有两京以上。纵观历代陪都的设置,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情况:1、由于首都位于边境,不利于统治者治理全境,需要在位置适中

中国有哪些朝代有陪都?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以下文字资料在哪里?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陪都”,又称“两京制”,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的一大创新。

西周的都城在关中的濠井。为了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防止商朝残余势力的复辟,周武王首先在洛阳建都。

从此,大小朝代都在捍卫周朝的两京制,很多朝代或政权都有两京以上。

纵观历代陪都的设置,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1、由于首都位于边境,不利于统治者治理全境,需要在位置适中的地方修建陪都,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比如西周的洛阳。

2,因为政权在边境地区崛起,首都在边境地区,于是政权强大,进入中原,为了方便控制全国,迁都内地,然后把原来的首都变成陪都,比如清朝的盛京,元朝的开平府。

3.都城并不是全国的政治军事中心,而是随着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陪都建在靠近经济文化中心,交通便利的地方,比如隋唐东都洛阳。

4.皇帝或政府因巡逻或避战而暂时居住的地方,如唐代的南京、成都,清代的承德,民国的重庆。

抗战时期和解放前的重庆,具有“双首都”的地位,即“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

从1937年11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迁至重庆宣言》到1946年5月5日,重庆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已有八年半。

此外,从1940年9月6日政府指定重庆为“陪都”到1949年11月30日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的九年期间,重庆也是中国的首都。

抗战前,中国的首都是南京,重庆是行政院直辖市。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形势十分危急。

1937年11月17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领大小官员离开南京。三天后,他发表了《国民政府迁至重庆宣言》,宣布重庆正式承担起中国战时首都的责任。

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令》,正式宣布“首都回归后,重庆将永久为中国陪都”,既明确了重庆作为战时首都的法律地位,又宣布即使南京回归后,重庆作为陪都的地位也不会改变,即“永久陪都”。

“陪都”其实就是“战时首都”

著名历史学家、重庆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所长张凤岐近日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强调,重庆在中国八年抗战期间的主要职能是“战时首都”,而不是“陪都”。

她解释说:“战时首都”已有八年多的历史;实质上,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时,把首都的职能从南京转移到了重庆。

因此,在八年抗战期间,重庆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世界反法西斯阵线远东指挥中心,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国共第二次合作所在地。

至于为什么选择重庆作为陪都,她说:“这和重庆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四面环山,长江嘉陵江,易守难攻。

特别是长江三峡,是天然屏障,日本陆海军从未入侵过重庆。

仅通过空。

后来日军轰炸重庆五年,造成几十万平民伤亡。"

今天,如果你来到重庆市中心解放碑附近的角场口,你可以看到一座巨大的雕塑,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日军轰炸时躲在空山洞里的人们的悲惨场景。

时至今日,老一代重庆人一提到重庆爆炸案就义愤填膺。

许多受害者仍在向日本政府要求赔偿。

谈到重庆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张凤起说,重庆除了是中国的战时首都外,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远东指挥中心。

当时盟军中国战区司令部在重庆,美军顾问团也驻扎在重庆。

1942年,盟军宣布蒋介石为盟军中国战区最高司令长官,统率中泰越联军,美国的史迪威将军为最高司令长官。

史迪威还担任过中缅印战区总司令。

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人,对宋楚瑜姐妹手安慰军队伤员的历史照片印象深刻。

当时重庆经历了日军的轰炸,每天都有军民死于轰炸。当时,宋子文姐妹、宋蔼龄、宋庆龄和宋美龄,抛开过去的分歧,携手抗日。

这反映了中国人民在面临民族危机时,共同抵御外敌的决心和勇气。

“铁血西进”

撑起行业的“脊梁”

用张凤起的话说,抗战时期重庆是中国大后方的政治中心。国共两党直接沟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了强大的统一战线。大家都有钱,都很努力,一致抗日。

重庆对抗战的另一个贡献是为前方战场提供了急需的枪支弹药。

抗战开始后,上海、南京等沿海地区数百家工厂迁至重庆,实现了中国近代工业史上规模空之前影响深远的“铁血西迁”,成为支撑中国抗战的工业“中坚”,形成了以重庆为中心的新工业区。

今天重庆很多大企业的前辈都是当年南迁的企业。

比如当年钢铁厂搬迁委员会,25、1、24、21、20厂等。

成为战时文化教育中心

张凤起说,随着重庆作为当时中国政治中心的形成,重庆的文化教育在空之前迅速发展繁荣,使重庆成为战时中国的文化教育中心。

当时,全国几乎所有的顶尖艺术家都聚集在重庆,创作了大量的美术作品,如郭沫若的《屈原》、陈的《春归》、杨汉生的《春秋》。

抗战前,重庆只有重庆大学。陪都期间,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名校迁往重庆,使得当地高等教育在空之前繁荣起来,仅大学数量就达到31所。

中国顶尖教授学者云集重庆。

当时著名的中央大学、中央政法大学、复旦大学都搬到了重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日本鬼子不到1年就侵占大半个中国 日本鬼子不到1年就侵占大半个中国 为何攻打重庆6年都未果下一篇:故宫中的冷宫在哪里 打入冷宫的妃子有什么样的遭遇 故宫中的冷宫在哪里 打入冷宫的妃子有什么样的遭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