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财务比率指标分析 财务比率指标分析

导语:财务比率指标分析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财务指标分析是指总结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经营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偿付能力分析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偿付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付能力分析和长期偿付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流动资产足额、按时偿还流动负债的保证程度,是衡量企业流动财务能力尤其是流动

财务比率指标分析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财务指标分析是指总结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经营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

偿付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偿付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付能力分析和长期偿付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流动资产足额、按时偿还流动负债的保证程度,是衡量企业流动财务能力尤其是流动资产流动性的重要标志。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主要采用比率分析法,计量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量负债率。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表示企业每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因为比率越高,不仅反映了企业有更多的流动资金来抵消短期债务,也表明企业能够变现的资产金额越大,债权人的风险越小。

但是电流比过高,不均匀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理论上来说,保持2: 1的电流比是合理的。

但由于行业性质不同,现行比例的实际标准也不同。

因此,在分析流动比率时,应与同行业平均流动比率和企业历史流动比率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2.快速比率

速动比率,也叫酸测比率,是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其中: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或者: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款-待摊费用

计算速动比率时,存货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因为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变现缓慢,有些存货可能滞销,无法变现。

至于预付和待摊费用,它们根本没有流动性,只是减少了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出,理论上应该是可以消除的。但在实践中,由于它们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例较小,所以在计算速动资产时不能扣除。

按照传统经验,维持1: 1的速动比率是正常的,这说明企业每1元的流动负债,都是用1元容易变现的流动资产进行补偿,短期偿债能力得到可靠保证。

速动比率过低,企业短期负债风险大,速动比率过高,增加企业投资的机会成本。

但以上标准并不是绝对的。

3.现金流负债比率

现金流量负债比率是一定时期内净经营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可以反映企业当期支付短期负债的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流量负债率=年度净经营现金流量÷年末流动负债

中年净经营现金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差额。

该指标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考察企业的实际偿付能力。

用这个指标来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更为谨慎。

这个指标较大,说明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较多,可以保证企业按时偿还到期债务。

但是越大越好,越大意味着企业的流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盈利能力不强。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

其规模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标志。

主要有四个分析指标。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率,是企业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

它表明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以及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护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100%

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对企业的债权人和所有者有不同的含义。

债权人希望负债率越低越好。这时,他们的债权保护程度就越高。

对于所有者来说,最关心的是投入资本的回报率。

只要企业总资产收益率高于借款利率,借款越多,即负债率越大,所有者的投资收益越大。

一般情况下,企业债务管理规模应控制在合理水平,债务比例应控制在一定标准以内。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是指总负债与总所有者权益的比率,是企业财务结构稳健性的重要标志,也称为资本负债率。

其计算公式为: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100%

这个比例反映了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护程度,即企业清算中债权人权益的保护程度。

指数越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对债权人权益的保护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但企业不能充分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

3.负债对有形净资产的比率

负债与有形净资产之比是总负债与有形净资产的比例关系,表示企业有形净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护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负债对有形净资产的比率=×100%

有形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无形资产-递延资产

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企业的债权人通常很难保证偿还债务。将其排除在净资产之外,可以更合理地衡量清算中债权人权益的保护程度。

比率越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4.利息保证倍数

利息保证倍数,又称为赚得利息倍数,是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的比率,是衡量企业偿还债务利息能力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利息保护倍数=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在上式中,利息费用是指本期所有应付利息,包括流动负债的利息费用、长期负债计入损益的利息费用和固定资产原价计入的资本化利息。

利息担保倍数越高,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比例越低,意味着企业很难用经营收入保证按时足额支付债务利息。

因此,它是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

为了合理确定一个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需要将该指标与其他企业尤其是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根据稳健性原则,应以指数最低年份的数据为参考。

但一般情况下,利息保证倍数不能低于1。

作战能力分析

运营能力分析是指通过计算企业资金周转的相关指标,对资产利用效率的分析,是对企业管理层管理水平和资产利用能力的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又称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是商品或产品主营业务净收入与一定时期内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值,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净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其中: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折扣和折扣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 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主营业务净收入

应收账款包括所有信用账户,如“应收账款净额”和“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净额是指扣除坏账准备后的余额。如果应收票据已经在银行贴现,则不应计入应收账款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的实现速度和管理效率。周转率越高,采集越快,时效越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可以降低催收成本和坏账损失,从而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

同时,通过应收账款周转期与企业信用期的对比,也可以评价采购单位的信用程度以及企业原有的信用条件是否合适。

但在评价一个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否合理时,要与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库存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也称存货周转次数,是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库存周转率和销售能力的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中库存运作效率的综合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平均库存余额= > 2

库存周转天数=360÷库存周转率

=主营业务成本

库存周转速度不仅反映了企业采购、差错、生产和销售的管理状况,而且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具有决定性影响。

一般来说,库存周转率越高越好。库存周转率越高,变现越快,周转越大,资金占用水平越低。

库存占用水平越低,库存积压风险越小,企业的流动性和资金利用效率越好。

然而,在分析存货周转率时,应注意消除不同存货计价方法的影响。

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主营业务净收入与总资产的比率。

它可以用来反映企业所有资产的利用效率。

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净收入÷平均总资产

平均总资产= > 2

资产平均占用额应根据不同的分析期确定,并应与分子主营业务净收入在时间上保持一致。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所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高周转率说明所有资产的运营效率高,获得的收益多;周转率低,说明所有资产的运营效率低,获得的收益少,最终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资产利用率,如增加销售收入或处置剩余资产。

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指年净销售收入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比率。

它是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净收入÷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2

固定资产周转率高,不仅说明企业充分利用了固定资产,也说明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发挥效率。

相反,固定资产周转率低,说明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提供的生产成果不多,企业经营能力不好。

在分析这个指标的时候,要排除一些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固定资产净值随着折旧而逐渐减少,由于固定资产的更新而突然增加。

另一方面,由于折旧方法不同,固定资产净值缺乏可比性。

收益性分析

盈利能力是企业增加资本的能力,通常反映在企业收入的大小和水平上。

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可以从一般分析和社会贡献分析两个方面来研究。

企业盈利能力综合分析

根据基本的会计要素,可以设置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自有资金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指标来评价企业各要素的盈利能力和资本保值增值能力。

1.主营业务毛利率

主营业务毛利率是主营业务销售毛利与净利润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毛利率=销售毛利÷主营业务净收入×100%

其中:

销售毛利=主营业务净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毛利率指标反映产品或商品销售的初始盈利能力。

指数越高,销售成本越低,销售利润越高。

2.主营业务利润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是企业利润与主营业务净收入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利润率=利润÷主营业务净收入×100%

根据利润表的构成,企业的利润分为四种形式: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总利润和净利润包含非销售利润因素,所以主营业务利润率和营业利润率更能直接反映销售盈利能力。

通过调查主营业务利润占总利润的比例的升降,可以发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稳定性、危险性或可能的转折点。

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一般计算主营业务利润率和主营业务净利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反映的是每元主营业务净收入带来的利润。

指数越大,经营活动的盈利水平越高。

在主营业务毛利率和主营业务利润指标的分析中,要对比企业连续几年的利润率,评价其盈利能力的趋势。

3.资产净利率

资产净利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平均总资产的比率。

它是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

平均总资产是初始总资产和最终总资产的平均值。

资产净利率越高,资产利用效率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管理水平越高。

4.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又称净值收益率或权益收益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

它能反映投资者用自有资本投资获得净收益的能力,即反映投资与回报的关系,因此是评价企业资本运营效率的核心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净利润是指企业的税后利润,是尚未分配的金额。

平均净资产是年初所有者权益和年末所有者权益的平均值,平均净资产= > 2。

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企业自有资本及其累计报酬水平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反映了企业资本运营的综合效益。

该指标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广,不受行业限制。

在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综合排名中,该指标排名第一。

通过对该指标的综合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盈利能力在同行业中的地位以及与同类企业的差异水平。

一般认为,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从自有资本中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经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保护程度越高。

5.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与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指在企业自身努力下,当年资本的实际增减情况,是评价企业财务效益的辅助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

这个指数反映了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和增长。指数越高,企业保本越好,所有者权益增长越好,债权人债务越有保障,企业发展潜力越强。

一般情况下,保本增值率大于1,说明所有者权益增加,企业增值能力更强。

但在实际分析中,要考虑企业的利润分配和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

社会贡献能力分析

在现代经济和社会中,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有两个评价指标:

1.社会贡献率

社会贡献率是企业社会总贡献与平均总资产的比率。

它反映了企业占用社会经济资源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是社会有效配置资源的基本依据。

其计算公式为:

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总贡献÷平均总资产

社会缴费总额包括:工资、劳动保险和退休统筹等社会福利支出、净利息支出、各种应付或已付的税金、附加费和福利等。

2.社会积累率

社会积累率是企业缴纳的各种财政收入占企业社会总贡献的比例。

其计算公式为:

社会积累率=国家财政上交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

上交的财政收入总额包括企业依法向财政缴纳的各项税收,如增值税、所得税、产品销售税、附加费及其他税收等。

发展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是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和实力的潜在能力。

在分析企业发展能力时,主要考察以下指标:

1.销售增长率

销售增长率是指企业今年销售收入的增长与上一年总销售收入的比率。

这里的企业销售收入是指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

销售增长率表示企业销售收入与上年相比的增减情况,是评价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增长率=今年销售增长÷去年销售总额÷去年销售总额

该指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份额,预测企业业务扩张趋势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扩张增量和存量资本的重要前提。

增加销售收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世界500强企业主要以销售收入的多少来排名。

如果指数大于零,说明企业今年的销售收入增加了。指数值越高,增长率越快,企业的市场前景越好;如果指标小于零,说明企业或产品不适销对路,质量低劣价格高,或者售后服务有问题,产品卖不出去,市场份额萎缩。

在实际操作中,该指标应结合企业历年的销售水平、企业的市场份额、行业未来发展等影响企业发展的潜在因素做出前瞻性预测,或结合企业前三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做出趋势分析和判断。

2.资本积累率

资本积累率是指本年所有者权益的增长额与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可以表示企业当年的资本积累能力,是评价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加X 100%

年初所有者权益

该指标是企业当年所有者权益的总增长率,反映企业当年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水平。

资本积累率反映了企业资本的积累,是企业发展和繁荣的标志,也是企业扩张和再生产的源泉,显示了企业发展的活力。

资本积累率反映了投资者对企业资本投资的保值和增长。指数越高,资本积累越大,保本能力越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大。

如果指数为负,说明企业资本被侵蚀,所有者利益受损,应引起充分重视。

3.总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是今年总资产增长率与年初总资产的比率。它可以衡量这一时期资产规模的增长,评价总业务规模的扩张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增长率=今年总资产增长率X 100%

年初总资产

该指标从企业总资产的扩张来衡量企业的发展能力,并显示企业规模的增长水平对其发展后劲的影响。

该指数越高,一个商业周期内资产管理规模的扩张越快。

但在实践中,要注意资产规模扩张的质与量与企业后续发展能力的关系,避免资产盲目扩张。

4.固定资产新率

固定资产成新率是固定资产当前平均净值与平均固定资产原值之比。

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成新率=固定资产平均净值×100%

固定资产平均原值

固定资产平均净值是指年初和年末固定资产净值的平均值。

固定资产平均原值是指年初和年末固定资产原值的平均值。

固定资产新率反映了企业拥有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反映了固定资产更新的速度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指数高表明企业固定资产较新,扩大再生产准备充分,发展可能性较大。

在使用该指标分析固定资产新旧程度时,应消除企业折旧对房屋、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真实情况的影响。

5.三年平均利润增长率

三年平均利润增长率表明企业利润连续三年增长,反映企业发展潜力。

其计算公式为:

三年平均利润增长率=×100%

三年前年末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三年前的利润总额。

如果评价企业2002年的业绩,三年前年末的利润总额是指1999年年末的利润总额。

利润是企业积累和发展的基础。指数越高,企业积累越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

使用三年平均利润增长率指标可以反映企业的利润增长趋势和效益稳定性,更好地反映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能力,避免因几年利润增长异常而误判企业的发展潜力。

6.三年平均资本增长率

三年的资本平均增长率表明企业资本连续三年的积累,反映了企业的发展水平和趋势。

其计算公式为:

三年前年末所有者权益是指三年前年末所有者权益的数量。

如果评价2002年的企业业绩,三年前年末的所有者权益数是指1999年年末的数。

因为一般的增长率指标在分析上是“滞后”的,它只反映现状,但使用这个指标可以反映企业资本增值的历史发展和企业的稳健发展趋势。

指数越高,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保障程度越大,企业可以长期使用的资金越充足,抵御风险和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强。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四类指标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周转能力好、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可以提高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

反之亦然。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熬小米粥时 熬小米粥时 最忌直接下锅煮 教你正确做法 米粥香浓、油润好喝下一篇:身边事物的演变历史 身边事物的演变历史

文章评论

  • 镜湖月

    这本书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入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