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两汉以来的中国文字观念演变极简史 两汉以来的中国文字观念演变极简史

导语:汉以来汉字演变简史。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然而,到了两汉时期,象形的物本文字观却占了上风,而约定的人本、意本文字观却流于边缘。表现在易学上,就是所谓的象数派兴起,认为易理本自卦象本身。到了东汉,许慎则将文、字的成型原理明确地说成象形。这意味着汉朝的文字观是严重西化的,是违背中国固有传统的。 魏晋玄学实际上是两汉经学的一次大反动,其标志性口号是「 ”越名教任自然”。

汉以来汉字演变简史。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然而,到了两汉时期,象形的物本文字观却占了上风,而约定的人本、意本文字观却流于边缘。表现在易学上,就是所谓的象数派兴起,认为易理本自卦象本身。到了东汉,许慎则将文、字的成型原理明确地说成象形。这意味着汉朝的文字观是严重西化的,是违背中国固有传统的。 魏晋玄学实际上是两汉经学的一次大反动,其标志性口号是「 ”越名教任自然”。这个「 ”名教”的主体就是两汉经学,而「 ”自然”则是中国固有传统。反对两汉经学,反名教,实质就是反对其中的外来因素、西化因素,任自然就是回归中国固有传统。魏晋玄学的最突出成就就是对易学象数派的肃清,而回归义理派。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就是英年早逝的王弼。 易学上的象数义理之争,实质上也是那场文字大变革的产物,因为卦象也是一种文。象数派的出现正是在象形文字观的影响下而产生的,即在西方文字观的影响下而产生。象数派就是象形派、西化派、波斯派。 然而遗憾的是,魏晋玄学时期易学义理派的复兴,却仅仅被看成一个易学问题,并没有影响到文字观。从此之后,许慎的象形文字观就一直是主流和权威,甚至直至当下。 这意味着汉字的这一矛盾并未解决,而一直潜伏着。到了唐朝中期,争论再次出现,争论的矛头却从文、字本身,转向了文体、文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盛行一种新文体,叫骈文,过度强调文章自身声律、格式上美感,而轻视意义的表达。于是韩愈等人开始倡导复兴古文,即「 ”古文运动”。「 ”古”指的是两汉,「 ”文”则是指文体、文章。韩愈认为,两汉时的文章、文风自然质朴,不重形式,更利于去表达意义。 「 ”古文运动”必然会涉及的「 ”文”的本质属性的讨论,这一讨论一直持续到两宋,最有形成了一个为现代人所熟知的成语:「 ”文以载道”。 宋明理学时期,直接而明确提出义理、心性是本位、主体,儒学也直接被叫做理学、道学、心性学。在文字观上整体上回归先秦时代对文字的轻视,但却滑向了另一个极端,出现了「 ”文以害道”、「 ”不立文字”的反文字主义。这是汉字史上的又一大变化。 将道、理先验化、实体化,不仅导致对文字,甚至对经典的的极端轻视,更重要的是导致助涨空疏的习气,社会崇尚空谈心性玄理。尤其明朝后期王阳明的心学盛行以来,空疏的习气更是演变成无知无畏的「 ”非圣无法”。王阳明的心学最后成为无德之人道德败坏的借口,成为不学无术之人懒惰的借口。 于是,为救治宋明两朝之流弊,清朝人的文字观又出现反动式的大变化,由宋明的极端轻视,反转为极端重视,而出现了考据主义,考据主义实际是就是反反文字主义的文字主义。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最轻视文、字的当属宋明明时期,尤其是明,而最重视文、字的当属清朝。 清儒认为宋明理学偏离的孔孟本义,五经本义,他们想越过宋明直达孔孟。但是,苦于孔孟时期文献太少,于是将努力的方向定位汉朝。原因有二,一是汉朝「 ”去古不远”,时间上离孔孟比较近;二是,汉朝文献比较多。于是,清朝儒家就致力于复兴「 ”汉学”,甚至清学本身也被称之为「 ”汉学”。 所谓的复兴汉学,就是恢复汉朝的经典文献。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对汉朝已经失传的文献进行复原;另一层是,对于现有文献,则汉朝的文字含义就重新诠释和理解。其方法就是文字考据,即通过文献资料的追溯,确定汉字含义和读音上的演变历程,从而确定其原始含义,即汉朝时的含义。 在前面我们已经指出,五经系统的文本化是发端于春秋战国,而最后定型于两汉。春秋战国是一个礼崩乐坏的大变革时期,其根源在源于西方波斯法家文化的冲击。在社会整体大变革中,也发生了文字大变革。这次冲击和变革导致中国历史出现了空前绝后的大断裂,导致中国对此前的历史出现局部失忆,包括对汉字内涵的失忆。汉字大大地语言化、西方化了,在这一时期逐渐成型的五经系统,也被混入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因素,因此,五经文本绝非原汁原味的中国固有传统。 然而,清儒并不了解这个历史背景,而错误地将汉学当成孔孟之真经,经五经文本当成中国传统之真经。这注定了清朝考据学的失败,甚至悲惨失败。 在清朝人认真考据下,最终发现,五经系统是一个充斥着系统性矛盾的系统,这让人无所适从。清末大儒廖平这种系统性矛盾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并试图给出解释。他将这一系统性矛盾定位「 ”今文、古文”矛盾,并进一步认为,古文经典都是王莽新朝时期国师刘歆的伪造。这一阴谋论的观点后来被康有为抄袭,并大加渲染地写成了《新学伪经考》。此书出版不久,就爆发了甲午海战。甲午惨败在外部挫败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而《新学伪经考》从内部挫败,内外夹击下,中国人不仅对传统的五经体系信心崩溃,甚至对自己的文字形态文言文,也信心崩溃。 不久,中国不仅废除了五经,而且废除了文言文,而倡导白话文。这是中国文字观的又一次大变化。而且单从文字的变革程度看,这次大变革是中国历史上仅次于春秋战国的「 ”礼崩乐坏”,汉字开始彻底语言化。 汉字的白话化,去文言化,其实质还是西化,只是此时西方的主要文明力量是欧美。现代中国将汉字的白话化,彻底语言化看成是绝对的进步,事实上,这也更加违背「 ”文以载道”的中国固有传统。汉字由「 ”意”、「 ”道”的工具彻底沦落为语言的工具。 从中国的历史看,每一次偏离固有传统的变革之后,都必然会出现回归传统的反变革。白话文运动也必然会酝酿同样的反变革。事实上,现在已经具备反变革的基础,这次反变革的力度将是空前绝后的,因为这次变革将重新识别在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时期被遗忘的契约符号,从而可以复兴甲骨文、金文的真实原始内涵,甚至复兴也是因礼崩乐坏而已经被中国失忆2000多年的上古结绳时代,契约时代。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赵云坟墓为什么上千年没被盗 不是找不到 赵云坟墓为什么上千年没被盗 不是找不到 而是盗墓者无人敢盗下一篇:为何只有秦朝皇帝穿的是“黑色龙袍” 专家:后世帝王不敢沿用 为何只有秦朝皇帝穿的是“黑色龙袍” 专家:后世帝王不敢沿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