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告别部落氏族林立的「 ”万国时代” 告别部落氏族林立的「 ”万国时代” 华夏古文明在黄河流域大放异彩

导语:告别部落宗族比比皆是,中国古代文明在黄河流域大放异彩的“世界时代”。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古蜀国三星堆出土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 洛阳二里头出土的华夏第一爵——夏代乳钉纹铜爵 二里头出土的夏代绿松石龙形器 具有五千年悠久、灿烂历史的华夏文明,是世界「 ”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且传承至今的罕见特例。 然而,令人骄傲的中华古老文明究竟是如何汇聚、

告别部落宗族比比皆是,中国古代文明在黄河流域大放异彩的“世界时代”。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古蜀国三星堆出土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 洛阳二里头出土的华夏第一爵——夏代乳钉纹铜爵 二里头出土的夏代绿松石龙形器 具有五千年悠久、灿烂历史的华夏文明,是世界「 ”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且传承至今的罕见特例。 然而,令人骄傲的中华古老文明究竟是如何汇聚、交融、形成呢? 多年来一直是引发世人浓厚兴趣的热门话题。 史学界通常认为,中国古代是从黄帝开始向文明过渡的,从黄帝到尧舜的五帝时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生时期,而从夏王朝建立开始,中国正式进入文明社会。 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卫,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经过尧舜禹「 ”万邦时代”的整合发展,到河南二里头文化时期——二里头遗址是夏代晚期都城遗址,中原最早的王朝国家在这一地区诞生,中华文明从此进入夏商周三代王国国家新纪元。 也就是说,中华早期文明从遍地开花的「 ”多源”发展,到受中原文明辐射并影响中原文化,再到向中原文明的汇聚,最后走向大统。 「 ”尧治平阳,舜治蒲坂,舜治安邑。三都各去二百里,俱在冀州,统天下四方”。 相应地,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带也从今天的晋南地区、陕西榆林的、浙江的等,转到了以洛阳为代表的河洛地区。 「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 ”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一、中华史前文明,曾有一段部落氏族林立的「 ”万国时代”。 据考古发现和史书记载,在黄帝统一中原华夏各部落之前,中华大地属于「 ”万国”时代。仅在黄河流域附近就有黄河下游的皋陶氏、伯益氏,黄河中游的颛顼氏、帝喾氏,渭水流域的炎帝神农氏,淮河流域的太皞氏等多个大小氏族部落。 而同期有代表性的史前古城遗址,有石峁古城遗址、良渚文化遗址、陶寺文化遗址、代表古蜀国文明的三星堆文化遗址。 石峁文化遗址 石峁遗址的年代在距今4300-4000年之间,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址组成,总面积超过400万平米。 考古发掘表明,这里的建筑结构复杂、铸造技术先进,显然是吸收了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代表的「 ”土筑传统”和草原地区为代表的「 ”石筑传统”建筑技术的精华。 在石峁城内,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玉铲、玉璜等玉器,以及壁画残遗,这些发现与黄河流域的许多遗址存在共同之处,彰显了各地文明的借鉴和融合。 良渚文化 距今5300-4000年,其古城遗址面积达290万平方米,还有面积达3万平米的大型建筑遗址。良渚古城主要由宫城、王城、外郭城组成,它的外围还有大型水利工程。 玉琮等器物是良渚文化的标志性的器物,在广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地都有发现,体现了多种文化的交流融通。 古蜀国文明的三星堆遗址 该遗址有5000至3000年的历史,现存完整的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并出土精美的铜器、金器、玉器、石器等文物4000多件,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为已消逝的古蜀国文明提供了独特的物证。 考古资料也揭示了三星堆遗址第二期所出器物与中原二里头文化之间的关系,「 ”两者均出陶盉、觚、器盖、豆、罐类器物,都是以小平底为主。尤其是陶盉,二者极为相似…… 三星堆的遗存,主要是相当于商时期的。其中的两个祭祀坑,则是相当于殷墟阶段的,这时期的蜀文化,已接受了大量商文化的影响。 譬如在青铜工艺方面,发掘有大量「 ”商式戈与商式的罍和尊”,充分说明在造型艺术和青铜铸造工艺方面,具有高超水平的古代蜀人对商文化中青铜礼器的模仿。 三星堆的青铜立人 陶寺文化遗址 陶寺古城兴建与使用的时代为距今4300-4100年。该文化遗址位于山西襄汾县塔尔山脚下的陶寺乡,整个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已初步探明了遗址范围内的宫殿区、王陵区、贵族居住区、祭天及观象台礼制建筑区、手工业作坊区、普通居民区,表明陶寺已初步具备了国家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都城性质。 到了龙山文化末期,黄河流域许多氏族部落先后进入更大规模的军事联盟时期,并在4千年前,各自发展成为城邦制的军事酋长国。后经黄帝部落统一黄河流域各部落,组建巨大的部落联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黄河流域诞生了夏文化和中国最早的朝代夏王朝,标志着这里率先进入文明时代。 大禹治水雕像 汉代石刻——轩辕黄帝像 二、这些规模巨大的史前古城,是如何被毁灭、抑或是遗弃的? 01 石峁古城被被遗弃,很大可能是因为天气变冷。 据考古研究,公元前2300 年石峁古城开始兴建,公元前1900 年前后被遗弃。 专家研究,石峁古城亦因为气候从湿润向干燥变冷的严峻挑战,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转折,不能在此发展到较为高级的国家文明阶段。居住在这里的―部分白狄族人和周人东徙或南迁,后来周人在渭水流域崛起并建立周王朝,有了以周人为主导的中原各古老部族的大融合暨华夏民族的形成,而辛苦历时三百年才建好的石峁古城由此被废弃。 兴许正是在废弃了一座塞上之城后,炎黄子孙在气候温暖、更适合生存的中原地区开始了新的旅程。 02 良渚文化衰落于史前的「 ”大洪水”。 据考古发现,现存的数百处良渚文化遗址,其地层剖面都有一个明显的文化断层,说明它们消失于同一时期。在文化断层上面,留下了一层厚厚的淤泥堆积。 良渚文化后期,即距今4000年左右的这个时期,正是古文献中记录的尧舜禹时代的「 ”邦国文明”向夏王朝的王国文明过渡时期。长江中下游等区域由于受到「 ”史前大洪水”洪涝灾害的侵袭,良渚人构筑的巨大堤坝,最终也没有能够挽救他们的王国。 气候等环境的剧烈变化,使农业遭受严重打击,其文化也随之衰落。该区域的文明进程出现挫折,转而汇聚到以中原地区王朝为中心的文明一体化进程中。譬如在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经常发现良渚文化的玉器。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商代玉琮 三星堆出土的玉琮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 03 三星堆遗址中的古蜀国,很大可能是毁于战火。 公元前1250年,盘庚的侄子武丁即位。彼时与商王朝对峙的鬼夏王期已在成都平原立国350年左右。武丁在位时期,以能征善战的妻子妇好为将,发动了对鬼夏王朝的灭国战争。 「 ”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三十四年,王师克鬼方,氐羌来宾。” 史书记载, 武丁和妇好大军先到达荆楚,扫清鬼夏王朝的外围势力后,最后攻入成都平原,灭掉鬼夏。甲骨卜辞记载「 ”鬼方易”,这很可能就是三星堆文明突然消失的重要因素。 古蜀国文明的代表文物——太阳神鸟金饰 04 陶寺文明衰落、消亡,多是源于内部「 ”暴力革命”。 着有《何以中国》的许宏认为,该座都城大邑曾发生过平民为主的 「 ”国人暴动”,曾暴力推翻原政权。 因为宫殿区在整个遗址废弃之前,为手工业者占据;大中型墓葬遭破坏,有扰墓毁墓的报复痕迹。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具被丢弃在垃圾堆里的女性骨骸,她的阴部被插入一根牛角。 这不是单独现象,在同一条倾倒废料的垃圾坑里,和这位女性相伴的,还有三十多个遭砍切的人头骨,仿佛是在无声述说着那场发生在陶寺的恐怖「 ”革命”。 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龙形陶盆 妇好雕像 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钺 三、中原黄河流域地区河洛文明的鲜明特点。 01 中原地区的黄河文明与河洛文明,具有无可争议的时代先进性。 黄河文明是中国文明的主体,位于黄河中下游的河洛地区,是黄河文明的核心地区,是三皇、五帝及夏商周三代文明的中心地区。 当时这里的河洛文明,包括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以及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夏文化、安阳殷墟为代表的商文化,洛阳的周文化,都是当时神州大地上最先进的文化,是当时黄河文明、中国文明的核心和代表。 这里古称"天下之中",位于华夏大地的腹心,是最早的"中国"。 五千年的文明在洛阳盆地积累沉淀,以至于在今偃师至涧河两岸不足三十公里的范围内,传承有序地分布着夏代都城、商代都城、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东都城等五大遗址,堪称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观。 02 中原地区的河洛文明一直传承有序,清晰而完整,几乎没有中断过。 这条已经建立的清晰远古文明脉络是:从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殷墟文化→周文化→...... 03 黄河文明位于中华腹地、东南西北交汇中心,地理位置优越。 黄河中游一带,地处南北、东西交通要冲,交通四通八达,使生活在这里的原始人可以很方便地借鉴、吸纳各地的文明成果,从而使得黄河文明在各地区的文明比较中,处于领先和核心的地位。 事实上,「 ”中华”、「 ”中国”、「 ”华夏”、「 ”华山”这些词最初就诞生在这一地带。如这里出土的青铜国宝重器「 ”何尊”上的铭文「 ”宅兹中国”,就最早出现「 ”中国”一词。 河南仰韶文化的彩陶人面鱼纹盆 青铜国宝重器——何尊 四、这些距离黄河流域地区偏远的古文明与中原文明互有影响,并接纳了中原古代文明,最终汇聚成中原地区的河洛文明。 中华各区域的早期文化,从来都不是在与外界隔绝的情形下,在各自独立的空间内完成的。除了自身的文化裂变,碰撞和融合才是中华文明走向大一统的主要特点。 从陶寺、良渚、古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中,也可以看到各种不同文化形态的碰撞、相互影响。 譬如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夏王朝文化。 考古表明,二里头沿用时间较长,从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一直持续到东周和东汉时期。 而其兴盛时期为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也就是夏文化时期。经考古发现,这是一座经过严格规划而建立的都城。 二里头出土的夏代七孔大玉刀 二里头宫殿模型 在二里头遗址上,考古人员还发现了这里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车辙;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大路最宽处20米左右; 在二里头遗址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 ”紫禁城”——宫城;发现中国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大型「 ”四合院”宫室建筑群;首次在宫殿区发现了贵族墓及随葬其中的有「 ”华夏第一龙”之称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发现与祭祀有关的巨型坑,该巨型坑有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国家级祭祀场所…… 这样的形制规模和博大精深内涵,雄辩证明二里头乃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早的、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都城大邑。 二里头文化与周边地区文化的交流可以通过陶器、玉器及青铜器反映出来,尤以陶器明显。 从空间分布上看,盉、爵等二里头风格的陶礼器向北见于长城之外燕山以北的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子遗址,向南由浙江直至四川的长江流域一带,向西达到了甘肃、青海。在陶礼器之外,起源于山东海岱地区的玉璋等玉礼器,又以二里头都邑为扩散起点,向长江中上游甚至岭南一带传播,直至越南北部,而这些,被视为「 ”当地土着文化选择性地接受二里头王朝文化因素的结果”。 就这样,经过漫长的接触、碰撞、借鉴、发展,中华大地早期的多元文明,相伴相生,裂变融合,最终在「 ”天下之中”的中原地区汇聚,形成了灿烂、夺目的华夏文明。 参考书目:《史记》、《三都赋》、《何以中国》、《祖先,祖先》等 二里头出土的夏代嵌绿松石铜牌饰 黄河边的炎黄二帝像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杨过和周伯通谁更厉害 神雕侠侣中早已给出答案 杨过和周伯通谁更厉害 神雕侠侣中早已给出答案下一篇:钉子户古代也有历史上有哪些所谓的钉子户 钉子户古代也有历史上有哪些所谓的钉子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