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香港货币史:港元的诞生 香港货币史:港元的诞生 被殖民的产物

导语:港币的历史:殖民的产物港币的诞生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格物·资本 seek for capital丨专注于资本的极致探索 【格物·货币】是格物资本旗下内容大类目之一 「 ”港币”内容系列从属于【格物·货币】 本文为「 ”港币”系列 第 一 部分 格物者说:1841年英军对香港的殖民入侵,彻底改变了香港的货币史进程,使得香港货币史从中国货币史中分流而出,独成一支,自成特

港币的历史:殖民的产物港币的诞生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

格物·资本 seek for capital丨专注于资本的极致探索 【格物·货币】是格物资本旗下内容大类目之一 「 ”港币”内容系列从属于【格物·货币】 本文为「 ”港币”系列 第 一 部分 格物者说:1841年英军对香港的殖民入侵,彻底改变了香港的货币史进程,使得香港货币史从中国货币史中分流而出,独成一支,自成特色。 在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之前,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统一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政权,因而,香港流通的货币,和内地是一样的,货币体系是一体化的。当时清王朝推行的是「 ”银两本位制”,同时以铜钱为辅助货币。因而,香港主要的流通货币也是银两和铜钱,银两和铜钱的比价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银、铜的市价而波动的。 1840年,中英因鸦片贸易争端,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在双方交战中,英军于1841年1月26日占领了香港岛。这次战争最终以清军战败妥协而告终,1842年8月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之后,英国又通过不平等条约占领了九龙和新界,使得整个香港地区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1841年英军对香港的霸占,不仅改变了香港的主权属性,也改变了香港的货币史历程。殖民者的入侵,打破了香港内嵌于整个中国版图的一体化局面,使得香港货币史从中国货币史中分流而出,独成一支,衍生出了「 ”港元”。 被殖民初期:币制混乱的银本位 在1841年1月英军占领香港岛之时,香港岛的货币流通主要分两大类:中国的银两和铜钱,在流通中占主体;各种外国银元,在流通中占次要。 由于香港岛比邻广州,而广州又是清朝对外通商的重要港口,因而香港岛的经济和货币也自然深受外贸港口的影响,当时的外国货币从广州进入中国内地,有一部分就流入了香港岛。这些外国银元中,包括西班牙银元,墨西哥银元,东印度公司卢比银元,还有日本、美国的银元。 ▼图:香港被殖民初期的主要流通货币。当时清朝将外国人称为洋人,因而外国的货币被称为「 ”洋钱”,墨西哥「 ”鹰洋”和西班牙「 ”本洋”正是中国人对外国货币的称呼。墨西哥在独立前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为西班牙人铸造银元,1824年墨西哥独立建立共和国,于是开始自行铸造银元,即墨西哥银元。「 ”鹰洋”和「 ”本洋”在重量和成色上都是一样的,只是币面图案不一样。图片来源于网络,经过整理。 虽然被殖民初期,香港岛币制处于混乱无序状态,不过依然是保持银本位制。 英军占领香港岛后,试图想把英国的货币制度「 ”复制”到香港。当时英国驻华商务总监Charles Elliot宣布,以英镑金币为法定货币,取代其他各种货币,废除原先已实行了数个世纪的银本位。更多阅读:英格兰货币史:漫漫长途走向金本位 不过,这项命令实际无法推行,因为香港岛的当地居民本身就是中国人,他们与广州的经济联系密切,他们已长期习惯使用白银交易,而且香港岛也不可能与内地切断经济联系、自我封闭。因而,Elliot试图以英镑金币,取代白银的做法,根本无法推行。所以,白银继续主导着香港岛的货币流通。 鉴于英镑金本位在香港岛「 ”复制推行”失败,1842年3月和4月,英方对华的全权代表Henry Pottinger先后两次发布公告宣布:凡是当时在香港岛流通的货币,都为香港岛的法定纸币,都可继续流通;一切港英政府账目款项及商业贸易均以墨西哥银元为支付标准;不过,港英政府在财会记账时仍用「 ”英镑/Pound”为货币单位记账,且规定,1 Pound =5枚墨西哥银元,1枚墨西哥银元=2.25枚印度卢比银元=1200枚中国铜钱,记账时,无论银两还是银元,都需要折算为Pound。 ▼图:Henry Pottinger,中文名:璞鼎查。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方的主要负责人和指挥者,也是迫使中方签署《南京条约》的英方代表,在香港岛被占领初期,他是英国对华的全权代表,他于1843年6月正式成为香港首任总督,1844年5月离任。图片来源:WIKI百科。 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后,香港岛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两个月后,Henry Pottinger宣布香港岛开埠通商,使香港岛成为一个贸易港。开埠通商后,外商涌入,外国货币也大量流入香港岛。形制固定、有标准重量和成色的银元,相比于无固定的形制或重量的银两,不仅易于携带、也易于鉴定成色、衡量价值,使用起来明显更加方便,因而十分受欢迎。很快,外国银元就在香港岛普及开来,并占据货币流通的主体。 外国银元中,最受欢迎的是墨西哥银元,因其成色稳定可靠、规格形制重量统一、容易辨认真伪,还易于折算为银两、也易于折算为「 ”Pound”记账,而且,港英政府还将其作为一切港英政府账目款项及商业贸易的支付标准。墨西哥银元逐渐成为公认的最受欢迎、最受信任的银元,也成为香港岛被殖民初期事实上的本位货币。 1845年5月时,英维多利亚女王又颁发公告,试图再次将英国的货币制度「 ”复制”到香港去,但同样又遭到失败,香港居民依然习惯用外国银元,尤其是墨西哥银元。 港元的诞生 在港英政府坚持以「 ”Pound”记账二十多年后,最终于1862年7月1日宣布,不再以「 ”Pound”为记账单位,改用银元的「 ”圆”作为货币单位记账。这标志着,港英政府完全放弃了在香港推行英国的货币制度,并正式确立了以墨西哥银元为主、以「 ”圆”为货币单位的银元本位制。 紧接着1863年,港英政府又宣布,墨西哥银元为唯一可用于向政府缴纳款项的货币。不过,当时墨西哥银元出现了供求不足的情况,其币值一度走高。 时任香港总督罗便臣对此也早有察觉,于是决定从1863年开始港英政府自己发行金属铸币,以满足货币供应,香港本土的货币史由此开端。 ▼图:Hercules George Robert Robinson,中文名:罗便臣爵士。在1859年9月出任第五任香港总督,时年仅三十五岁,成为香港被殖民史上最年轻的总督,1865年3月任满离港。图片来源: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UK。 根据罗便臣的决定,港英政府自己发行的货币有:基本单位货币和辅币。 由于当时香港还没有自己的铸币厂,因而港英政府先委托英国伦敦的皇家铸币厂,铸造了「 ”香港一文”铜币、「 ”香港一仙”铜币和「 ”香港一毫”银币三种辅币。 1864年香港开始建立自己的造币厂,厂址位于铜锣湾加宁街,到1866年5月完工,开始铸币。这家造币厂维持了20个月后被迫倒闭,在运行生产期间,该造币厂先后铸造了「 ”香港五仙”、「 ” 香港一毫”、「 ” 香港贰毫”、” 香港五毫”、「 ” 香港壹圆”共五种银币,总计2018054枚,并还铸造有「 ”香港一文”、「 ” 香港一仙”铜币。 ▼图:1863-1868年间港英政府自行铸造的金属铸币,是最早的一批港币。每枚铸币上都刻有中文面额和对应的英文面额, 「 ”壹圆”对应「 ”one Dollar”, 「 ”一仙”对应「 ”one cent”,「 ”一毫”对应「 ”ten cents”,「 ”一文”对应「 ”one mil”,兑换关系为:1圆=10毫=100仙=1000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经过整理。 以上这些是最早的一批港币,标志着港币的问世。同时,香港本土的货币单位正式形成「 ”圆、毫、仙、文”四级十进制 ,「 ”圆”为基本货币单位,「 ”毫、仙、文”均为辅助货币单位。另外,「 ”香港壹圆”是基本单位货币,由白银铸造,「 ”圆”对应「 ”Dollar”,港元即「 ”Hong Kong Dollar”,这一称呼源自于英国人对墨西哥银元的称呼「 ”Mexican dollar”,而「 ”Mexican dollar”又源自「 ”Spanish dollar”,所以,「 ”港元”名称及其货币单位「 ”圆”,都是从外国银元中引用过来的,并非本土自创,也未受「 ”英镑/Pound”影响。 至此,香港本土的独立货币体系正式成型,「 ”港元”一词也正是开始使用,香港本土以「 ”圆”为货币单位的银元本位制时代开启。 香港的造币厂倒闭后,香港本土不再生产港币,随后几年市场的港币供应处于断绝状态,为了解决此问题,港英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1872年,港英政府授权汇丰银行发行面值「 ”壹圆”的纸钞,试图以纸钞代替银币流通;同年,港英政府委托英国伯明罕希顿父子公司,为香港铸造各种金属辅币;1873和1874年又分别引进美国和日本的远东贸易银元。 ▼图:1872年由香港上海汇理银行发行的面值为「 ”one dollar”的港钞,此后一直到1935年,汇丰银行一直在发行「 ”壹圆”港钞。图片来源:AntiqueMoney. 到1895年时,英国在印度铸造了远东贸易银元,港英政府随即将其引入香港,并将其列为香港的法定货币。香港造币厂倒闭后,「 ”香港壹圆”银币没有新的供应来源,逐渐在流通中消失,而英国贸易银元被引入后,其重要性明显上升。在1895-1935年期间,英国贸易银元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几乎是「 ”香港壹圆”银币的替代品。 由于「 ”壹圆”纸钞的发行、各种金属辅币持续铸造供应、再加上英国贸易银元的持续流入,港英政府决定不再依赖外国金属铸币。1912年,港英政府颁布法令,除英国贸易银元依然作为香港的法定货币流通之外,禁止输入和使用各种外国金属铸币。此后,香港的货币流通,只有三类:汇丰银行「 ”壹圆”纸钞、英国贸易银元、各种金属辅币,直到1935年币制改革才有新变化。 香港的纸钞 香港本土最早的纸钞,并非汇丰银行自1872年始发的「 ”壹圆”纸钞,而是1846年由东藩汇理银行印刷发行的一批纸钞。 东藩汇理银行的前身是1842年在印度孟买成立的西印度银行,是一家英资银行。1845年,西印度银行将总部迁至英国伦敦,并改名为「 ”The Oriental Bank”,同年并在香港等地设立分行。 东藩汇理银行作为一家私营商业银行,是香港历史上的第一家银行,也是首家在香港发行纸钞的银行。1846年,东藩汇理银行在香港发行了最早的一批纸钞,面值有「 ”five dollars”、「 ” twenty-five dollars”、「 ” fifty dollars”、「 ” one hundred dollars”四种面值,香港本土纸币由此拉开序幕。 当时东藩汇理银行发行纸钞,是该行自身的商业行为,并没有获得港英政府的授权或法律认可,因而该行的纸钞并不是法定货币。东藩汇理银行以吸收储户银元作为准备金,并等值发行纸钞,纸钞实际上是一种银元存款票据,代替银元流通;纸钞的持有者,随时可凭此向该行兑换等值的银元,若该行无法兑现或倒闭,则纸钞持有者只能自认损失。 1851年8月,东藩汇理银行获得了英王颁发的「 ”皇家特许状”,取得发行纸钞的特权,这意味着该行发行的纸钞,实际上获得了港英政府的认可,该行发行的纸钞实际成为香港的法定货币。从此以后,东藩汇理银行纸钞,被广泛流通使用,成为香港商贸活动及日常生活中的通行货币,而且,纸钞的发行,也有效解决了一段时期内金属铸币供应不足的问题。 ▼图:1866年香港的东藩汇理银行发行的 「 ”Five Dollars”港钞,持有者可向东藩汇理银行等值兑换为五圆香港银元。图片来源:香港金管局官网。 东藩汇理银行进入香港之后,陆续又有其他商业银行在香港成立,由于港英政府的放任自由态度,各家银行也各自发行自己的纸钞,同样也是以银元为准备金,纸钞持有者可向对应的发钞行兑换银元。 在1845年到1895年间,香港共有八家商业银行发行过纸钞,港英政府对这些银行发钞的基本要求是:银行发行纸钞的面额必须是5圆或5的倍数;但汇丰银行于1872年始发的「 ”壹圆”纸钞除外。另外,对于获得授权的银行,要求其发钞额不得超过其实收股本额,并须至少有相等于发钞额1/3的白银库存为准备金。 ▼图:1845-1895年间,香港发行过纸钞的银行。这八家银行中,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授权的银行,即获得「 ”皇家特许状”或者由港英政府专门法例授权的银行。另一类是无授权银行,这类银行发钞没任何限制要求。制图丨格物·资本。 1895年港英政府颁布《发行银行钞票条例》,明确规定:只有获得英国政府皇家特许状的银行,或由港英政府专门法例授权的银行,才有权发行钞票。因而,在该条例颁布后,有权发钞的银行就只有两家银行了——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其余的要么早已关闭,要么早已停止发钞,或被禁止发钞。 后来1911年12月,港英政府又专门颁布了《有利银行发行钞票条例》,重新授予有利银行发钞权,于是,发钞银行又变成三家:有利、渣打、汇丰。紧接着1913年8月,港英政府又颁布了《外国钞票条例》,规定「 ”凡非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有利银行发行的钞票,一律禁止流通”,以此保护这三家商业银行在香港的发钞垄断权。 1895年后发行的钞票,依然沿用以前惯例,面值必须是5圆或5的倍数;同时,有利、渣打、汇丰三家发钞行,其发钞额不得超过其实收股本额;渣打和汇丰银行须至少有相等于发钞额1/3的白银库存为准备金,而有利银行则须以100%的白银库存为发钞准备金。 ▼图:印度新金山中国渣打银行于1911年发行的「 ”ten dollars”港钞。图片来源:AntiqueMoney. ▼图:1921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发行的「 ”ten dollars”港钞。图片来源:AntiqueMoney. ▼图:1924年香港有利银行发行的「 ”Fifty Dollars”港钞。图片来源:AntiqueMoney. 尽管这三家银行都是私营商业银行,但毫无疑问,其发行的港钞事实已成为香港的法定货币,通行于市面。 另外,随着香港商贸的发展,金属铸币供应明显跟不上货币需求的扩张,银行的纸钞发行量也逐步增加,尤其是在1895年《发行银行钞票条例》颁布后,发钞量急剧增加。据史料记载,香港流通中的纸钞在1867年为140万港元,到1881年时为370万港元,1895年时又增至700万港元,1934年时达15400万港元。 总结而言,从1841年香港岛被侵占到1935年香港币制改革,这近一百年里,香港的货币体系经历了几大明显变化或有一些明显特征: 一,带有鲜明的被殖民特征,早期外国银元通行,中国的银两和铜钱被排挤,港英政府后根据外国银元来确立了香港本土的银元本位制,「 ”港元”名称和其货币单位「 ”圆”都来源于外国银币; 二,并未受宗主国英国的货币制度——英镑金本位的影响,而且当时国际上金本位是主流,香港却依然保留着银本位,这取决于香港与内地的紧密经贸联系,内地的银本位对香港产生了强大的同化力; 三,香港本土纸钞早于本土金属铸币而产生,且在1935年币制改革之前,各银行发行的港钞,均是以银元为本位,即便这些纸钞在名义上并非法定货币,但依然畅行流通,履行着货币的功能; 四,从1846到1935年间,港钞一直都由多家商业银行分散发行,并非由港英政府发行,港英政府只是指导者和监督者,这种发行习惯一直影响至今,目前港钞的发行权依然是分散的,由三家商业银行和香港金管局共同负责发行,这和现代全球普遍推行的「 ”中央银行独家垄断发钞权”相比,显得独树一帜、尤为特别。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香港货币》,武为群,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2 香港货币发行制度的演变,黄小慧,南方金融,1984年第4期 香港货币-货币的演变,香港金融管理局官网 殖民时期香港货币:发行主体多钱币流通混乱,中国钱币博物馆,2016/5/6 香港印钞史,余鸿建,大中华印艺网,印艺第299期 Oriental Bank Corporation – HK’s first note issuing institution 1847,Hugh Farmer,industrialhistoryhk.org ,2015/12/20 版权声明 本头条号「 ”格物资本”发布的所有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稿、图片、漫画、音频、视频等,其版权均归属于本号及其运营者,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修改或发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渣打银行的历史 渣打银行的历史下一篇:历史的大事时间表 历史的大事时间表 列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