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为何李世民娶杨氏却不要28岁的郑观音 网友:「 ”我太难了” 为何李世民娶杨氏却不要28岁的郑观音 网友:「 ”我太难了”

导语:为什么娶了杨却没有娶28岁的郑观音?网友:“我太狠了”!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说起李世民,除了其「 ”千古一帝”的美称,总会让人不经意联想到玄武门之变,而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对弟媳以及嫂子的安置方式,更是让很多人产生兴趣与疑惑。 那么,李世民为什么最终将弟媳杨氏纳入后宫,而嫂子郑观音却搁置不管呢?难道真的如有人所说是因为郑观音年老了?非也,郑观音当时27岁,比李世民还

为什么娶了杨却没有娶28岁的郑观音?网友:“我太狠了”!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说起李世民,除了其「 ”千古一帝”的美称,总会让人不经意联想到玄武门之变,而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对弟媳以及嫂子的安置方式,更是让很多人产生兴趣与疑惑。 那么,李世民为什么最终将弟媳杨氏纳入后宫,而嫂子郑观音却搁置不管呢?难道真的如有人所说是因为郑观音年老了?非也,郑观音当时27岁,比李世民还小。 那究竟什么原因产生这截然不同的待遇呢?接下来我将为你仔细研究分析一番。 一、李世民为何纳入弟媳杨氏 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玄武门之变,当时李世民手下尉迟恭将李元吉杀死,并且李世民下令处决掉李元吉的5个儿子,不过这5个儿子都不是杨氏所生,杨氏生的都是女儿,也就是说,杨氏的孩子并没有遭到李世民的杀害。 有了这个先决条件,至少李世民在纳入杨氏的时候,不需要考虑太多自己的安全问题。毕竟对于一个母亲而言,杀掉丈夫的仇恨远远比不上残害自己孩子的仇恨更大。 何况当时跟着李元吉,杨氏也仅仅是一个巢王妃,如今要是跟着李世民,身份瞬间从一个普通巢王妃变成皇帝妃子,尊贵程度可想而知。最终李世民虽然很宠幸杨氏,并且两人生下儿子李明,但是杨氏无名无分,始终以巢王妃的身份存在。 也许那些虚无的东西并不重要,因为李世民对杨氏最宠的时候,甚至打算将杨氏立为皇后,只是遭到魏征的反对。魏征说「 ”皇上,您圣明,何必辰嬴自累?”,辰淫是淫且贱的意思。 《新唐书》: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徵谏曰‘陛下不可以辰嬴自累。’乃止。 魏征说的话十分难听,不过李世民最终还是听从魏征的意见,没有将杨氏立为皇后。这就让我更加纳闷,难道李世民说立皇后只是说说而已么? 既然不给杨氏一个名分,那当初为什么将杨氏纳入后宫并且生下儿子李明呢?其实这一切背后的政治原因,才是两人结合的最主要考虑。 有人说李世民与杨氏在没有发生玄武门之变前就已经郎有情妾有意,可是这种说法并没有证据来支持。李世民如此聪明的君主,自然考虑问题不会那么简单。 为了更深层次搞清楚李世民纳入杨氏的原因,我们不妨来深挖一下杨氏的身世。杨氏是隋观王杨雄的侄孙女,杨雄在隋炀帝时期,官至太子太傅,是隋朝的风云人物,她的叔叔杨恭仁,也是赫赫有名,在玄武门之变前,曾担任大唐帝国的宰相与左卫大将军,掌握着中央政治权力和禁卫军武装力量。 有了如此显赫的背景支持,再加上当时的政治环境十分特别,是否纳入杨氏就成为李世民必须考虑的问题。也许我们今天无法理解,在唐朝安史之乱前,三四百年的时间里,皇帝的皇权一直是由一些贵族集团支持着的,那些贵族集团的力量与财力十分雄厚,甚至让皇帝也不得不低下头去讨好他们。 其中当时主要支持李唐江山的贵族集团就是关陇集团,关陇集团十分复杂,其中以韦、柳、薛、杨为首,这其中的杨氏,正是弘农杨氏,也就是巢王妃的家族。 关陇集团力量庞大,直到李治登基之后,才把当时关陇集团的大哥大长孙无忌进行收拾,让关陇集团锐气大减。 可是李世民的时候,关陇集团却是支持李世民的核心力量,比如长孙无忌就是最明显的一个,当时支持李建成的是山东贵族门阀,与关陇集团属于对立。如今李世民顺利铲除李建成,对于山东贵族门阀而言是一个严重打击,对于关陇集团而言,就是最大的喜讯。 不巧的是,杨氏的家族弘农杨氏就属于关陇集团中的一份子,并且力量雄厚到无法忽视。原本杨氏与李元吉联姻,为的是跟着李元吉、李建成沾光,保住家族的事业以及生命。 如今李元吉一命呜呼,杨氏家族也陷入恐慌,李世民会不会趁着这个机会将他们铲除呢?想必当时杨氏家族早已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乱成一团。 好在李世民是个聪明人,他主动将杨氏纳入后宫,很明显就是再一次政治联姻,相当于告诉杨氏,你们不要害怕,我们从此以后依旧是一家人,大家一起支持我,我们共同创造辉煌。 杨氏家族看到这一切,自然喜出望外,不仅保住家族姓名与基业,还可以借助李世民的地位高攀一波,可是杨氏真的愿意跟着杀死自己丈夫的仇人李世民么? 即使她内心一万个不愿意,也会有家族长者不断劝她、甚至求她,为了家族事业,一定要坚持住,哪怕再委屈,你也要顾全大局啊。 事实证明,杨氏也是一个见过世面顾全大局的女人,为了家族的未来,她欣然跟随李世民,哪怕一辈子无名无分,依旧心甘情愿,因为她俨然成为家族英雄一般,大家对她必然处处尊重。 李世民通过杨氏拉拢了他们整个家族支持自己的基业,又得到美人,还稳固政治局面,一举两得,妙不可言。 二、李世民为何不要嫂子郑观音 分析完杨氏再来分析郑观音,一切就显得简单得多。首先郑观音当初是太子妃,地位显赫,远远比巢王妃尊贵得多,如今要让他背负世人骂名成为弟弟的老婆,关键还只能成为一名普通妃子,地位的悬殊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她不会同意,她的家族断然也不会同意。 其次,郑观音与杨氏还有一点不同,郑观音的5个儿子都被李世民杀害,只剩下女儿,她对李世民的仇恨很大,李世民自然也要考虑自身安危。 哪怕将这些个人情感的事情抛开,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依旧是政治与权力。前边说过,支持李建成的是山东贵族门阀,郑观音的荥阳郑家与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五姓七家,也是当时有名的贵族集团,属于山东贵族门阀。 前边说过,支持李世民的是关陇集团,支持李建成的是山东贵族门阀,两拨人本来就是对立的,要是李世民将郑观音纳入自己宫中,身份的悬殊会得罪山东贵族门阀,也许他们就会开始搞事情,让政治局面无法稳定。 其次,纳入郑观音,就相当于宣布自己与山东贵族门阀联合,对于支持自己登上帝位的关陇集团而言,内心就会不平衡,要是得罪了关陇集团,那自己帝位难保,说不定小命都难保,在两者之间,孰轻孰重,李世民分的很清楚。 要是直接不管山东门阀,也是不可能的,毕竟才打压他们一次,接着又冷落他们,势必让他们心里有梗,李世民最聪明的地方就在于将山东门阀的主力人员比如魏征、王珪等都礼贤下士招入麾下。 这样一来,山东门阀既不显得没有面子,也不会因为过度偏袒他们让关陇集团心里不愉快,李世民一举两得,至于郑观音,还是让她该干嘛干嘛去吧。 郑观音最终没有再嫁,一个人孤苦伶仃照顾自己女儿直到50多年后才去世,比李世民去世的都晚。 结语 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从嫁入帝王家的那一天开始,就注定这场婚姻大概率上仅仅是一场政治联姻,所谓的爱情、所谓的感情,一切都要基于家族利益之后。 杨氏的婚姻因为家族利益第一次与李元吉政治联姻,然后第二次也是为了保住家族,继续不顾世俗眼光与李世民联姻,尽管比起郑观音来说,她往后的生活算是幸福快乐得多。但根本上,她依旧是政治联姻的牺牲品。 悲哀的郑观音就更不用说了,原本在唐朝开放的环境下,她才27岁,完全可以再婚,可是为了家族利益,她再也不能像常人一样自由生活,只能一个人无依无靠了此余生,这是一种多么悲惨的结局。 在那个时代,其实这样政治联姻的悲剧很多,尽管那个时代女人的地位很高,可是在这些政治面前,依旧残害了多少妙龄少女一生的幸福,回顾历史,深入剖析之后,留给我的,更多是对那个时代的反思!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深度解析83年震惊中外的东北二王杀人案 深度解析83年震惊中外的东北二王杀人案下一篇:清代皇帝都怎么称自己 原来并不是只称朕 清代皇帝都怎么称自己 原来并不是只称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