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慈禧夜明珠 慈禧口中为什么含夜明珠 它有多大

导语:慈禧口中夜明珠更多是一种传奇。夜明珠大多数属于一种发莹光的莹石,少数会因为有激活剂而发夜光,这种现象对于古人而言很是称奇,但对于发现了自然界大量磷光激活原理的现代科学而言已经不神秘了。因此,夜明珠的珍贵更多传说话。现在,制造出磷光材料已经是很成熟的建材技术,传说中的夜明珠,如果确实具有历史考古价值之外,珠宝材料学的重要性已经大大下

慈禧口中夜明珠更多是一种传奇。夜明珠大多数属于一种发莹光的莹石,少数会因为有激活剂而发夜光,这种现象对于古人而言很是称奇,但对于发现了自然界大量磷光激活原理的现代科学而言已经不神秘了。因此,夜明珠的珍贵更多传说话。

现在,制造出磷光材料已经是很成熟的建材技术,传说中的夜明珠,如果确实具有历史考古价值之外,珠宝材料学的重要性已经大大下降了。

中国人由古至今都十分重视葬礼,在古代,葬礼一直都是一件神圣的事,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仍有能力干预活人的事,为了能让死者安息,保佑子孙兴旺发达,福寿延绵,一般都会选择一个风水宝地安葬!为了死后仍然能享受到优越的生活,有条件的人都会带满金银珠宝一同下葬。

1928年7月,民国军阀孙殿英借演习之名,用火药炸开慈禧太后陵墓,慈禧陪葬被抢劫一空,据说因为慈禧嘴里含着一颗价值8.1亿的夜明珠,孙殿英为了得到这颗夜明珠,竟用刺刀将他的嘴豁开!

为什么慈禧太后死后嘴里要含着一颗夜明珠呢?它的作用是什么?原来“口含”是我国古代一种古老的下葬风俗,又叫压舌,压舌的原因就是为了让死者的尸首不会腐烂咯。一般来讲就是这样的,在古代,不仅仅是皇室贵族人等,普通的平民老百姓去世之后也会找一些东西压舌。他们之间的区别就是用于压舌的物品了。其价值差距是很大的,普通老百姓含一些钱币就算是不错了,达官贵人那要金银珠宝应有尽有。《周礼·天宫·天府》:“大丧共含玉。”大丧,指皇帝丧。其余则有含壁、含珠、含瑁、含米、含贝等,因死者身份不同而有所区别。含玉,多为蝉形,故又称“玉蝉”。

考古发现,早在殷商时,死者口中就含有贝。据记载,春秋时代死者口中含的是“珠玉”。河南洛阳中州路816号西周墓,在死者口中发现一件带孔的蝉形玉。玉蝉作为含玉,在汉墓中发现较多。可见这个习俗历史之悠久。在古代的丧葬礼仪中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在人死之后,会在死者嘴里放金银珠宝,这个习俗在古代很早就有记载,这种丧葬习俗叫作口含,在《周礼》一书中就有相关记载,记载着“大丧共饭玉,含玉”,汉朝时期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有写到:“琀,送死口中玉也”。口含就是在入殓的时候,给死者口里放比较贵重的物品,比如一些金银珠宝等等,如果条件比较差的话就放铜钱之类的,根据记载,很多古人会在死者嘴里放玉雕袖珍牛、羊、狗、猪、鸡等,还有放蝉的,战汉时期很多放蝉的比较多,到了唐宋时期就复杂一些了,有金、银、玉、翠等金银珠宝。

口含这种丧葬习俗在古代是必须有的丧葬礼仪,但是为什么古代的人死之后,要在嘴里放金银珠宝?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呢?其实事情并不简单,第一种说法是口中含物可以防止身体不腐,尤其是玉石类的压舌,第二种说法是亲人希望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也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第三种说法是满足死者的心愿,比如乾隆在嘴里放玉蝉,就是希望破茧而出,得到重生。

慈禧这个人物,在历史中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当然也背负了不少骂名,甚至有人说她是直接导致清朝灭亡的导火索。我们也都知道慈禧一生过的都是为了奢侈,不管是她的衣食起居还是穿戴,都是其他人无法相比的。

晚清政权落在了慈禧的手中,这个时候慈禧也有了时间奢侈,其实不光如此,她在死后也不甘寂寞,把自己所葬之地建设的十分豪华,花费的资金就更不用说了,被葬在定东陵。这个陵墓的规模十分宏大,里面建设所使用的材料更加珍贵,这也是在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女性墓地。

据有关历史记载,慈禧在死后,周围布满了金银财宝,头上戴着珍珠凤冠,凤冠上就有9只凤凰,每只凤凰的嘴里都含着一颗夜明珠。而她自己的嘴里这含着最大的一颗夜明珠,这颗夜明珠属于稀世珍宝,按照当时的价格来算,大概值1000多万两白银,如果换算成如今的金钱,那购买力相当于如今的8亿,由此能够看得出来自己是多么的奢侈,可是有人也比较好奇,为何慈禧在死后要含着夜明珠呢?

其实在当时传说夜明珠神奇无比,并且有人说夜明珠可以防腐,而她嘴中所含的这颗夜明珠分为两块,合拢之后就变成一个圆球,还透着绿色的寒光。因此慈禧觉得只要将这些夜明珠含在嘴里,就能够使自己的身体不腐坏,毕竟慈禧是一个非常注重外表的人,即便死了之后她也不想让自己的身体腐坏。

除此之外跟当时的一些传统习俗有一定的关联,在古代人去世之后有压舌的风俗,一般人是用稻米,铜钱或金银。而到了清朝,一般就用玉器宝石之类的贵重物品。而奢侈的慈禧则用夜明珠压舌,一方面是保持了这种传统,另外一方面就突出了她的喜好。

慈禧死后,被葬入了清东陵的定东陵地宫,之后过了才二十年,1928年,就被孙殿英从其尸体口中取出了一个大珠子,当时孙殿英形容这颗珠子,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成两瓣的,分开透明无光,合拢时透出一道绿色寒光,通体透明,在黑暗之中散发着绿色的光泽,有鹅蛋那么大,夜间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

为什么慈禧时候会把夜明珠放入口中呢?

原因一:慈禧太后个人喜好的影响。在咸丰皇帝选秀时,慈禧太后能够在众多青春美丽的秀女中脱颖而出,主要是因为她长相出众,非常漂亮。她非常喜欢用那些名贵的珠宝来装饰自己,直到去世都不能舍弃那些美丽的珠宝。

原因二:防止尸身腐败。受封建社会思想影响,爱美的慈禧太后要求在她死后,放一颗夜明珠在她嘴里,以防止尸身腐败。据孙殿芳说,慈禧棺材被劈开事后,其尸体确实没有腐烂,就和睡着了一样,极为惊悚,只是等他们把尸首拉出地宫,夜明珠被盗的那一刻,她的脸立刻就变黑了。

原因三:“借尸还魂”的迷信思想的影响。古代并没有科学这一说,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老百姓,都有封建迷信的思想。特别是在人死后,因为没人知道人死后是什么样子的,更是有非常多的迷信说法。就比如,有一种说法就是死去的人会“借尸还魂”,而别的魂魄进入别人尸身的通道就是嘴巴。慈禧太后生前为了防止别的魂魄进入她的身体,于是就要求人在她死后,将一颗夜明珠放进她嘴里,将嘴巴堵住。

古人认为,人死后是去另一个世界投胎转世。而逝去的人口内含物,可以起到防腐、美颜的作用,民间有种说法小鬼难缠,可以为亲人留下买路的钱,古人把这叫“压舌”。当然这都是迷信的说法。

而对于当时的太皇太后慈禧来说,口含夜明珠一是防腐美颜,二是身份的象征,希望她在极乐世界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对于防腐不可知,但美颜应该是可以达到的,人死后皮肤塌陷,口内含物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使得面部饱满。据《孙殿英东陵盗墓案》中载,1928年孙殿英借军事演习之名,以炮轰开了东陵地宫。据载:西太后面貌如生,手指长白毛寸余……。可见慈禧的防腐做得很好,而面貌如生也可能得益于口内的那颗夜明珠也未可知。

而慈禧口含的这颗夜明珠取自她的一顶九凤皇冠。据蒋卜力《慈禧陵墓被盗案》一书载:“重四两二钱七分值一千零八十万两。”有专业人士推算,这颗夜明珠按现在的算法,质量大概在78.28克拉,直径约4.5厘米左右,价值1080万两白银,相当于如今的8亿人民币,可谓价值连城。

因孙殿英暴力盗墓引起公愤,慈禧口中这颗夜明珠,被孙后求戴笠献给了宋美龄,以求帮忙解脱困境。国民党败走台湾时,被宋带走,据传,宋美龄在美国时卖给了洛克菲勒家族,但无证可考,已是一桩悬案。惟愿国宝早日回归!

夜明珠是一种稀有的宝石,古称“随珠”、“悬珠”、“垂棘”、“明月珠”等。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夜明珠是指荧光石、夜光石。它是地球大地内的一些发光物质经过了几千万年,由最初的火山岩浆喷发,到后来的地质运动,集聚于矿石中而成,含有这些发光稀有元素的石头,经过加工,就是人们所说的夜明珠,常有黄绿、浅蓝、橙红等颜色,把荧光石放到白色荧光灯下照一照,它就会发出美丽的荧光,这种发光性明显的表现为昼弱夜强。此外,部分工艺品也利用萤石的特征制作一些冠以“夜明珠”名称的饰品。“夜明珠”是在黑暗中,人眼能明视的,天然的、能自行发光的珠宝。

慈禧昏庸误国,至死不悟。死后也想晶莹碧透,故口含夜明珠。其珠具传足有直径一厘米左右,实属少有。

人刚死时口中含一个东西,是为了怕他或她咬了舌头。慈禧太后的夜明珠应该是三公分直经大吧。

想想看能有多大?放嘴里的而已……搞大了那是面具了.....此物送给宋美龄,野史传闻她给切开镶嵌自己的拖鞋上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半马是多少公里 马拉松跑全程是多少公里的由来下一篇:司马门 高平陵之变后 曹芳已经不是一个8岁的小屁孩了 司马懿为何不将权力还给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