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被称为「 ”王佐之才”的荀彧 曹操称他为张良 为何先助曹又叛曹

导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于迅,被曹操称为张亮。他为什么先助曹,后叛曹?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荀彧 简单的说,荀彧在建安二年就预感到曹操与袁绍必有一战,当时曹操不仅有北面世族拥护的高门名士之后袁绍这个劲敌,还有刘表、张

被称为“王佐之才”的于迅,被曹操称为张亮。他为什么先助曹,后叛曹?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荀彧 简单的说,荀彧在建安二年就预感到曹操与袁绍必有一战,当时曹操不仅有北面世族拥护的高门名士之后袁绍这个劲敌,还有刘表、张绣在南面环伺,关中的马超等也不可小觑,曹操腹背受敌,一旦曹操与袁绍早晚有一战,曹操忧患重重,所欲荀彧让曹操先搞定吕布,再图关中,挨个分化力量,最终才能全力对付袁绍。 曹操后来说荀彧「 ”天下之定,彧之功也 ”。所有溢美之词,但也不乏肺腑之赞,荀彧果真是有「 ”王佐之才”。 荀彧对曹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曹魏取得天下立下首功,那为何曹操后来对他有所嫌弃,而他又差点当了叛臣呢? 这要从荀彧的生长背景说起,他毕竟是簪缨世家出身的人,累世硕儒,儒家的「 ”忠君”思想是很严重的,这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他们不遵循道德规范,那么他们生命所赖以生存的信仰就没了,所以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荀彧开始以为,曹操只要听他的话,哪怕一直让汉献帝当傀儡,他也不至于名声有污点,但他后来看见曹操统一北方后,野心不断增长,荀彧很忧虑。建安十七年,谄媚曹操的臣子劝说曹操晋爵国公,加九锡,敏锐的荀彧一下子就嗅到曹操的政治野心。如果曹操加封为魏公,汉室被取而代之是早晚的事情,荀彧气愤极了,他内心深处的梦想和信仰依然是匡扶汉室,眼看理想破灭,他竟然忧愤而死。 于是有人说,曹操送了一个空盒子给他,他预见到曹操觊觎神器之心已定,结果自杀而死。历史的结局是否如此呢? 其实荀彧的理想和诸葛亮是一致的,他选择了具有雄才大略的曹操,希望他能够匡扶汉室,统一中国,是因为当时国家四分五裂,非得有一个厉害的军阀出来搞定局面,然后把江山交还给汉室。荀彧一生「 ”乃心王室”,所以有人说,他在曹魏,心怀「 ”汉柞”,对曹操心不诚,也没有发挥自己全部的才能,其实这也并不公允。 不管怎样,荀彧都是一个忠臣,他不应该被形容成一个「 ”叛臣”,他作为人臣对曹操尽职尽责,鞠躬尽瘁,作为世族高门的弟子,他一生心系汉室,言行为世人的典范,而最可贵的是,他一生忠于自己的内心,不曾背叛过,名利不能诱惑之。 清代学者赵翼对此评论他说:「 ”其劝操迎天子之论,可知欲藉操臣汉之本怀,且是时操亦遽未有觊觎神器之心。及权势已极,董昭等欲加以上公九锡,则非复人臣之事,明知操之已怀僭妄而终不肯附和,姑以名义折之,卒见忌操,而饮药以殉, 其为刘之心亦可共其白于天下矣 ! ” 参考资料: 【《后汉书·荀彧传》、《荀彧的政治命运》】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请排出天津队历史上最强阵容下一篇:关于吴姓的历史和现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