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民国上海 老居民回忆讲述民国时期上海的生活实景

导语: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宁波人、苏北人人和广东人都有他们的年夜饭。不变的是大家都喜欢在家吃饭。现在在外面吃年夜饭很流行,但是上海的老人更喜欢在家吃。虽然辛苦,但这是新年的味道。本文摘自:南方周末2013年第5期,作者:李云小枫

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宁波人、苏北人人和广东人都有他们的年夜饭。不变的是大家都喜欢在家吃饭。现在在外面吃年夜饭很流行,但是上海的老人更喜欢在家吃。虽然辛苦,但这是新年的味道。

本文摘自:南方周末2013年第5期,作者:李云小枫,原标题:民国记忆

民国上海“恭贺新年”月卡。图_郑

出生于1927年的英是一位老上海居民。

我小时候在上海,大部分人习惯在家吃年夜饭,很少有人会“在外吃饭”。每家每户都会有一个“圆桌顶”,在除夕夜拿出来摆好。

当时父亲在四川中路瑞士的洋行A.B.C商业印刷厂工作,月收入稳定,被视为民国工人阶级。所以我们年夜饭的菜品其实挺丰富的,以鱼为主,很多蔬菜价格在当时也不是特别贵,比如现在很贵的大虾,当时普通收入的人也买得起。

除夕夜,我们会先打扫房子内外。下午爸爸会在炉子上煮鸡蛋饺子。现在我还是用这个长柄勺子做蛋饺,每年都会拿出来做蛋饺。我自己做的蛋饺用的是猪油,所以很香。

大大小小的砂锅菜也将搬出家门。我们用高锅炖了一整锅的“笋烧肉”。这锅肉从除夕开始可以吃很多天,越炖越香。另外,用口径特别大的砂锅浸泡年糕,意味着年糕一年比一年高,所以每年家里都会提前购买。浸泡的一个重点是元旦一定要用冬天的水代替春天的水,所以这项工作必须在除夕完成。上海人喜欢吃水煮鸡,有大鱼大肉。更有特色的是,我们还会做“丁盛饼”,就是用现在做月饼用的模具做的。“丁盛”这个名字也是赢得好感的好方法。

我家有四个兄弟姐妹。小时候,如果年夜饭里有很多亲戚大人,我们小孩子就会在大人圆桌旁边开一个“小圆桌”。

年夜饭后,像我们家信奉佛教一样,我妈会叫人力车去城隍庙拜菩萨,在上海叫“烧头香”。除了城隍庙,许多人还去龙华寺、玉佛寺和静安寺。

实际上,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宁波人、苏北人人和广东人都有他们的年夜饭。不变的是大家都喜欢在家吃饭。现在外面吃年夜饭很流行,但我个人更喜欢在家吃。虽然很辛苦,但这是新年的味道。

上海新年习俗

发送炉

腊月二十四,也就是十二月二十四,是“灶神”在天上玩东西的日子。因此,23日晚,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祭灶”,从而庆祝新年。当天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大厅祭拜灶神,更多的是在灶台上摆放着灶神的雕像,提供酒和水果,还有荸荠、香菇、好鱼和好肉。有竹枝词说:“名利双收,是非少,全靠神。目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提供,鱼买鲜肉买肥肉。”

除尘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是众神的下界。按照传统,家家户户都要掸去内外灰尘,清除一年的积尘,清理平时堆放的杂物等。干了一天活,家家户户都脏了,用品也比以前好了,外表内外清爽,像过年一样。

除夕熬夜或通宵

这个晚上是元旦之后,所以很多老年家庭在年夜饭后不睡觉,围着火炉过年夜饭。也是边吃杂食边说笑。午夜时分,一些人会去城里的寺庙烧“第一香”。守到公鸡打鸣的第一天,家家户户,无论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新帽子、新鞋,在已经摆好祭品的班级里拜天地、拜祖先。然后,年轻人给父母拜年,父母给孩子发年前准备好的压岁钱。然后开门放鞭炮迎接新年。邻居见面庆祝新年。

元宝茶

第一天之后的每一天都是亲朋好友拜年还钱的时间。客人带的礼物比较多,客人一定要喝“元宝茶”,就是在茶里放一个青果或者在茶盖上放一个青果。他还用金漆盘子给客人送水果,嘴里说着:“恭喜你,祝你好运。”。请吃葡萄酒和米饭。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引渡是什么意思 引渡是什么意思下一篇:顾沈 袁世凯女顾问沈佩贞的婚姻闹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