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纳西族文化 纳西族的名称由来

导语:纳西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独特的民族之一。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丽江市,其余分布在云南其他县市、四川盐源、延边、木里等县,少数分布在西藏芒康县。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甸语系的彝语分支。纳西族在艺术

纳西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独特的民族之一。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丽江市,其余分布在云南其他县市、四川盐源、延边、木里等县,少数分布在西藏芒康县。

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甸语系的彝语分支。纳西族在艺术上独树一帜,其诗歌、绘画、雕塑、音乐和舞蹈艺术享誉世界。

纳西族是一个居住程度很高的民族,其家族组织广泛存在。泸沽湖地区纳西族的家族组织保持着较为古老的特征,纳西族文化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名字

纳西族自称“纳西族”:生活在四川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古城区、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永胜县、莫亚藏族自治县、大余县等地的纳西族人。他们自称“纳西族”,是生活在云南省宁蒗县永宁、崔屹,四川省盐源县雅砻江流域、泸沽湖的纳西族人。

住在宁蒗县北曲坝和永胜县獐子丹的人自称“南横”;居住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的纳西族自称“那汉”;此外,还有少数人自称“玛丽·玛莎”和“露露”。

在上述自称中,纳西族、纳里族、那汉族、那亨族是最受欢迎的称谓,自称纳西族的人占纳西族总人口的六分之五。因此,根据国家意志,经国务院批准,于1954年正式命名为纳西族。“那”字意为“大”、“壮丽”、“辽阔”、“黑”、“黑密”等。,而“西”“日”“稀”都是指“人”。

纳西族有很多种自称和他们的名字。根据《后汉书》、《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书记载,汉代居住在齐悦县的纳西族被称为牦牛品种;蜀汉王朝时期居住在韩佳县的纳西族人叫罗牛一;金代居住在定巴的纳西族人被称为摩沙依人。到了唐代,等史书称纳西族为“莫一些”。

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在氏族名称被正式定为“纳西”之前,纳西族人在填写氏族类别时,到处都填写“莫邪”或“摩西”。藏族人称纳西族人为“江”,白族人自古称纳西族人为“摩梭人”,但他一般仍称其为“摩梭人”。一些主要生活在中甸县东南部东巴的纳西族人被称为软客。

起源

学者们认为,纳西族的民族起源源于古代生活在我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向南迁徙至岷江上游,然后向西南迁移至雅砻江流域,再向西迁移至金沙江上游东西带。

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古羌人“各有后裔,各为一种,或为耗牛种,或为跨栏羌”。他还说:“牛强在蜀汉,化名不详。”。

随着纳西族分布区考古实物的不断发现,有学者提出纳西族是由南迁的古羌人与所居住的故土融合而成的观点。

考古学家首先在漓江大坝东南的贾母桥发现了古代化石、人类股骨化石、头骨化石和旧石器。经鉴定,贾母桥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距今约10万年,在考古界被称为“丽江人”。后来在永宁、盐源泸沽湖地区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弦陶、铁器、青铜器。

石棺葬文化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雅江、新龙、巴塘等县,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攀枝花市盐边县,西藏自治区贡觉、芒康等县,云南省德钦、丽江、永胜等县均有发现。这些地区在历史上基本属于纳西族的活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古尔邦节习俗 古尔邦节习俗下一篇:古尔邦节的风俗 古尔邦节习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