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山阴征婚 解密:蔡元培令人咋舌的征婚启事

导语:蔡元培是谁?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中国新大学教育的先驱。毛泽东称赞他是“学术领袖和世界楷模”。蔡元培,生于绍兴殷珊,生于贾敏鹤庆、干农。1889年,蔡元培与第一任妻子王昭结婚。可惜好景不长,王昭因病去世。民

蔡元培是谁?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中国新大学教育的先驱。毛泽东称赞他是“学术领袖和世界楷模”。蔡元培,生于绍兴殷珊,生于贾敏鹤庆、干农。1889年,蔡元培与第一任妻子王昭结婚。可惜好景不长,王昭因病去世。

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回到中国担任首席教育官。他根据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对国民教育进行了改革。后来因为不满袁世凯擅自夺权,辞职去德国做研究工作。直到1917年,他被邀请回国,成为北京大学校长。

北京大学最初是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创办的一所首都大学。晚清招收的学生多为北京官员,追求升官发财的趋势非常强烈。蔡元培去北大整顿腐败的校风,成立各种社团,特别是提倡学术研究自由。主张不管什么学派有道理,都要让它自由发展。采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实行“教授治校”制度,倡导学术民主,支持新文化运动。

1920年2月,蔡元培下令允许王兰、巽、查三个女孩入读北京大学文理学院。他们是从当年秋天正式招收的,开创了中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的先例。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蔡元培提倡科学民主的新思想,提倡白话文,反对旧封建思想、旧礼仪和文言文。他还以多种方式营救因参加体育运动而被捕的学生。因此,北京大学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王昭去世时,蔡元培刚满33岁,在江浙知识界早已名声大噪。来他家求婚的人打破了门槛。蔡元培面对成群结队而来的媒人,磨出浓浓的墨汁,铺上平实的笔记,写下一个个人物,贴在书房的墙上。他提出了五个条件,具体内容如下:一是不缠足的女性;二是有文化;第三,男人不准娶小妾和妻子;第四,如果丈夫先去世,那么妻子可以再婚;第五,不同意可以离婚。

消息传开后,媒体人都避而远之,认为蔡元培娶老婆的标准不可思议。蔡元培在杭州办学的时候,有一天在朋友家里看到一幅工笔画,线条优美,题字出色。他一打听,作者是黄世贞,又名仲玉,江西著名学者黄二轩的女儿。黄忠禹出身书香门第,不仅没有缠足,而且识字,精通书画,孝顺父母,完全符合蔡元培的择偶标准。

所以,他请他的朋友给他介绍。1902年元旦,蔡元培在杭州举行了第二次婚礼。1920年底,蔡元培被北京大学派往欧洲考察。在此期间,黄忠宇去世了。

蔡元培54岁的时候,他在担任北大校长的时候,就决定娶他的妻子。他再次提出了自己的条件:一是我有相当的文化素质;二是年龄稍大;三、熟悉英语,可以成为研究助理。这时一个叫周军的女孩走进了他的生活。周军在上海创办爱国女子学校时,是蔡元培的学生。这个学生直到33岁才结婚,这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想象的。

1923年7月10日,蔡元培和周军在苏州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后第十天,蔡元培和周军带着孩子去欧洲读书。她在作品《蔡元培的半身像》中把自己的爱献给了蔡元培。蔡元培在上面写了一首诗,“唯卿能先知我,而留心迹而不磨”。

1940年3月5日,周军50岁生日的前两天,蔡元培因病在香港去世。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下一篇: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抗议英美法三国会议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