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通辽铀矿 绿色核能 记者手记:从272厂到通辽铀矿 核电记者的拼图更完整了

导语:本报记者杨宇文 参观铀矿的第一个想法产生于2015年8月。 当时我刚去过甘肃的404厂和504厂。一天晚上,我和我的地质和采矿同事喝了一杯。在谈及铀矿勘探开采队的艰辛时,他说眼里有泪。当时对上游铀矿开采完全不熟悉。我只去过

本报记者杨宇文

参观铀矿的第一个想法产生于2015年8月。

当时我刚去过甘肃的404厂和504厂。一天晚上,我和我的地质和采矿同事喝了一杯。在谈及铀矿勘探开采队的艰辛时,他说眼里有泪。当时对上游铀矿开采完全不熟悉。我只去过几家核电站,这个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有一件事是去年写的一篇文章,“除了404,还有哪些核工业基地用于研制两弹?”》,梳理了为共和国“两弹”工程提供重要支撑的五厂、三矿的公开资料,并在此过程中阅读了不少回忆录。报道发布后,评论中出现了很多老核工业工厂的孩子,回忆起他们的童年生活和父母、爷爷奶奶的经历,比文章本身要好很多。后来很多朋友给我发消息说看了之后很感动。这两件事奠定了我对铀矿和衡阳272厂的第一印象。

铀矿是否像传统矿区一样尘土飞扬、机械轰鸣?中国的铀矿石品位低,曾被外国专家宣称为“一座无法开采的沉闷矿井”。怎么解决?核电发展规划前如何保障铀资源?如何和在哪里处理尾矿?1960年,工厂在关键时期建成。前苏联撤走了专家,拿走了核心技术资料。272的科研人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这个诞生于特殊历史时期的军工企业是如何转型的,目前的经营状况如何?第三代和第四代还愿意回到老厂工作吗?面对信息源狭窄单一的陌生事物,大脑中的小剧场容易高度活跃。这一次,衡阳至通辽的“核电粮仓线”被当场清理。

从北京到衡阳、盐城,空气变得相当潮湿。第一站是CNNC 272铀业有限公司,离衡阳市区只有一河之隔。建于1958年,是“二五”期间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也是中国核工业最早的五厂三矿之一。与想象不同的是,这个老工业基地里散落着许多湿地,有时还能看到白鹭在飞翔。据长期在这里生活的老员工说,有天鹅光顾。由于自动化管理,工厂里的工人不多了。在转化厂的中控室,只有四个人在监控数据和远程操作。员工生活区离工厂不远。现在,已经有四代核工人在272工作。

272工厂大门

第一代蒸汽机车首次用于专线运输

昌内大道

这家为“两弹一艇”研制做出重要贡献的企业,早已打破了铀提纯这条老线的桎梏。除了正在推进的锆铪分离项目,还计划建设新材料装备制造业和现代物流贸易港发展平台。

位于衡阳市上游的272号尾矿库成立50多年来,从未发生过重大安全和环境污染事故,也未发现对湘江流域水质有任何影响。除了272家之外,当地环保部门长期以来一直对此进行监测。

9月下旬的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虽然不太冷,但也是夜晚北风的呼啸。从通辽市开车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可以到达位于高林屯养殖场的CNNC通辽铀业有限公司。高林屯种畜场是全国西门塔尔牛重点种畜场之一。沿途的高粱地、玉米地和成群的西门塔尔牛,让茫茫草原间的旅途不那么枯燥。通辽铀矿也是中国最近的铀矿区。

下面宁静的草原,秋天逐渐变黄,就是铀矿所在的地方。没有灰尘,也没有大型机械轰鸣着粉碎和研磨矿石。

铀矿点

在第三代铀矿冶技术中,将配制好的浸出液通过注液钻井在自然埋藏条件下注入砂岩型铀矿床,浸出液与矿床中的矿石反应形成含铀溶液,然后由潜水泵通过泵孔提升至地表,输送至水冶车间,再加工成铀的初级产品。

通辽铀业办公区与矿区之间,有一片一眼望不到的玉米地。站在矿区踮起脚尖,可以看到不远处的西瓜田、大豆种植区和高粱田。绿色矿区存在于这样的丰收风光之间,谁能想到如果不是在现场呢?

“偷瓜”图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的始祖下一篇:奇葩的拼音 云南奇葩姓氏大盘点 不看拼音你还会念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