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屈原简介 对屈原故里的介绍

导语:对屈原故里的介绍位于长江之畔的湖北省秭归县被认为是屈原的故乡。屈原在名篇《桔颂》中曾深刻写到过桔树的形象,这使秭归的桔子名声大噪,秭归也因此被称为“甘桔之乡”。因为屈原在此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所以这里被称作楚文化的源

对屈原故里的介绍

位于长江之畔的湖北省秭归县被认为是屈原的故乡。屈原在名篇《桔颂》中曾深刻写到过桔树的形象,这使秭归的桔子名声大噪,秭归也因此被称为“甘桔之乡”。因为屈原在此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所以这里被称作楚文化的源头,并在这里建立起了屈原故里,成为着名的旅游胜地。

屈原故里

秭归县的凤凰山下是一个依山傍水,绿树环绕的好地方。春秋时期,屈原就诞生在这样一个幽静的小地方,并从这里走出去,成长为一个传奇人物。如今,每年都有很多游客来到这里走过江渎庙,走进屈原祠,以自己的方式缅怀屈原。

在乐平里有很多关于屈原的美丽传说。我们口中的杜鹃鸟又称子规鸟,在乐平里它们还有一个名字——秭归鸟。相传,秭归鸟是屈原的妹妹的魂魄所化。每到农历五月,秭归鸟就开始啼鸣,啼声深情悲切,听起来像是在喊:“我哥回呦,我哥回呦。”,好像是在提醒人们别忘记祭祀屈原。

原本是庆祝丰收,分享喜悦的时节,现在人们把端午节也叫做粽子节或者龙舟节,吃粽子、系五彩绳,以此来纪念屈原。在秭归关于屈原的传说还有很多,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来纪念屈原,甚至是将屈原的影子刻印在生活的某个角落里。

同时,屈原故里之争的问题,越来越备受关注。到底是名人效应带来的利益使然,还是想要尊重和传承这样一种文化,这值得人们细细深思。

屈原留有后代吗

屈原出生楚国贵族。他被流放离开国都前,曾是楚国大臣,曾得到楚国君王的赏识和重用。他曾经纵横六国,意气风发,又因是楚国贵族,愿意与他结亲或者愿意嫁给他的女子肯定大有人在,他的娶妻纳妾之事应该也是按常理习俗进行的。他死时七十多岁。虽然关于屈原个人私生活尤其是娶妻生子的记载很少,但是他按礼仪习俗,育有子孙后代肯定是事实。

屈原雕像

屈原的故里是楚国丹阳,也就是现在的湖北秭归县。然而秭归县如今的屈氏熊姓家族并不多见。原来古时候出现了迁徙活动。清朝时期有农耕迁移政策,这里就出现过集体迁徙四川的现象。所以屈原故里的子孙后代又有了点下落不明的迹象。

现代对于曾经出现的大费周章研究屈原后代的行为提出过否定。然而屈原个人的象征意义已经和国家民族有关。屈原的爱国舍弃生命,以及他的慷慨激昂的诗歌辞赋,都带着民族的美德。人忠则敬,人奸则唾,人无私则伟大,人自私则鄙夷。屈原是一个集中了这些品质的真实的活生生的例子。

世人对他后代的研究也是表达对这种品质的敬仰和追思。迄今为止,比较周全详实的说法有六种。针对屈原子嗣的数量和性别,分别都有具体的地址出处和姓名。

后人也时有自称是屈原后代的,毛主席就曾经在出国外交的时候声称我们都是屈原的后代,后来还出现台湾的,四川的,还有很多民间自称是屈氏后人的。他们都以作为屈原的后代为荣。

屈原的名句有哪些

“诗歌之父”屈原虽生于战乱纷扰的战国末期,却有着他人没有的浪漫情怀。他的浪漫在他的诗文中得以充分的展现。比如他在《九歌∙少司令》里说:“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这一名句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那么它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呢?

屈原画像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少司令”并不同于今天我们所知道的司令,这位“少司令”指的是一位掌管人间少儿的美貌女神。

因此《九歌∙少司令》实际上是一篇用来祭祀的歌舞词。其中的“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叙述的虽是男女之间互相倾慕之情,却也道出了世人都要面临的离别与选择。“兮”在这里是语气词,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意思。简单来说,这句话是说:“最悲伤的事情当属离别,而最快乐的事情要属结交新认识的人”。一句话道出了柔情万分,古往今来,对生离死别的描述和比喻实在是太多。屈原用这样直接和情绪情感连接到一起的方式来阐述自己在看待分离和结交新人的这两件不同的事情的反应,鲜活而生动。在看待离别的问题上他也如常人一样的难过,在认识新的朋友的时候也如常人一样开心。

的确,生活在世俗当中的人们难免在寻常的离别中会有万分的感概,就连伟大的具有罗曼蒂克精神的大诗人也不例外。新欢胜过旧爱,相聚胜过相离。这是因为相聚和相识是人生中的加法,谁都会欢迎。而相离和分开是人生中的减法,没有人愿意失去,不管是失去什么。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分封制特点是什么下一篇:汉景帝刘启简介 刘启的老婆介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