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长沙会战简介 四次长沙会战的历史背景介绍

导语:第一次长沙会战背景第一次长沙会战是一场中国军队在以长沙为主的地区上,对日本军队展开的防御战争,战争以中国的胜利作为结束,那么第一次长沙会战背景是什么样的?第一次长沙会战经过要图第一次长沙会战背景可以从两方面看,分别是国际背

第一次长沙会战背景

第一次长沙会战是一场中国军队在以长沙为主的地区上,对日本军队展开的防御战争,战争以中国的胜利作为结束,那么第一次长沙会战背景是什么样的?

第一次长沙会战经过要图

第一次长沙会战背景可以从两方面看,分别是国际背景和中国的国内背景。从国际背景看,就在第一次上沙会战前,德国和苏联之间达成了互不侵犯的协议并制定了条约,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日本造成了压力,而且当时的日本刚被苏联击败,因此日本军队上下的士气是很低落的,为了尽快恢复士气,以及更大程度的对中国的抗战分子进行打击,日本迫切地需要打一场胜仗,而且是一场非常顺利、快速的大胜仗。

而从国内背景来看,湖南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粮食高产地,并且一直以来为国民政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食,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地,也是被日本看中的主要原因,当时守护这个基地的部队是驻扎在长沙的,就在新墙河的对面就是日军,也就是说两个军队中间就隔了一条河,原本长沙虽然也很重要,但其实还没有重要到这个地步,然而就在武汉和南昌分别经过战争后,长沙的重要性就在急速提升,因为长沙的身后就是中国大西北,可以说长沙已经成了一道关卡,一旦长沙被突破,意味着它身后的大片土地将被日军大规模占领,因此为了守护住长沙,中国派了第九战区重兵守护。

这就是第一次长沙会战国际和国内的背景,其实总结一下两者是有一个共同点的,那就是不管是在国际上还是在中国国内,日本从最终的结果来看都是战败方。

第二次长沙会战背景

第二次长沙会战,让中国抗战的天空,出现了一丝胜利的曙光。那么第二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呢?

第二次长沙会战中缴获的日军战利品

1941年初,世界战争形势开始有了新的变化。日本帝国主义趁着英美两国在欧洲战场应接不暇,准备谋求南进。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日本改变了原来与苏友好的战略,积极准备对苏作战。但是由于日本兵力不足,在中国投入兵力又过多,不可能在准备南进的同时又对苏备战。因此,减少对中国的兵力投入成了燃眉之急。基于这种背景,日本参谋部制定了《大东亚长期战争指导纲要》和《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这两个计划被日本大本营同意。日本大本营认为,日本不能放松现在对中国的压力,因此在此期间应该运用一切手段,来努力解决在中国的战事。在中国作战期间,应该以占领和肃正为主要目的,不应该投入大规模兵力进行作战。

但是这个战略规划,被畑俊六和阿南惟几拒绝了,他们认为,快速解决中国地区的战事,才是日本的国策。如果减少在华的兵力部署,会让重庆国民政府有喘息之机。为了抽出兵力与美国在大平洋地区一争高下,日本必须尽快结束对华战争。

日本大本营考虑了他们的建议,决定迅速攻占长沙,摧毁国民政府的意志,尽快解决中国战事。于是,第二次长沙会战,就在这样的背景中开始了。通过第二次长沙会战的背景,可以看到,日本法西斯侵占世界的野心。但是这样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从一提出开始,就注定不会被实现。

第三次长沙会战背景

1941年12月到1942年1月中日发生第三次长沙会战,这是在太平洋战争发生之后,盟军取得的第一个胜利,那么第三次长沙会战背景是什么呢?对中国战场来说,这次战役是在武汉会战结束后的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大胜利,甚至是1945年3月到5月的战略反攻阶段的最大胜利,就连湘西会战规模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

第三次长沙会战旧照

在1940到1945年期间,中日双方在湖南反复争夺据点,单论大规模的战役,除了前两次长沙会战,还包括所谓的湖南四大会战,都发生在这一个时期。1940年枣宜会战的胜利,说明日军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到达进攻的顶峰。在这一阶段日军的作战重点放到了对付苏联的东北方向,而在华中方面日军观察局势、制定策略,企图凭借一部分兵力来火中取栗,通过占领长沙打通大陆交通线。

日军大本营当局认为第11军所处的武汉地区有很大的战略优势,自给自足能力较强,所以在1939到1941年间,11军获得的弹药只有1938年的一半,这就大大限制了日军的战斗能力。反观中国军队,第9战区的部队大都经历了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经历过层层考验,不管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算得上是中国军队的精英。这就是第三次长沙会战背景。通过了解第三次长沙会战背景人们可以得知,中国军队的胜利是占有客观优势的,这种优势是在中日双方此消彼长的对比下造成的。

第四次长沙会战背景

第四次长沙会战是我国抗日战争中,大型战役豫湘桂战役中的一次附属战役,是中国军队在1944年里输的比较惨的一场战斗。那第四次长沙会战背景是什么呢?

第四次长沙会战旧照

第四次长沙会战背景是日本在1941年偷袭珍珠港把美国拉进二战后,为了掠夺更多的资源、封锁住中国通向外国的通道,同时日军想向东南亚进军,但是在运输补给上吃不消,想利用中国大陆为跳板,更好的侵略东南亚,如果能打通湘桂线,就能很好的建立起直达越南的交通线,能使日本更好的掠夺东南亚的战略资源和侵略东南亚各国。

在1944年日本已经在太平洋战胜美国、法国、英国等强国,并占领了它们的殖民地,也使得东南亚的许多沿海国家受到日军的侵略,日本在这方面吃到了甜头,将战线拉得特别长,这使得日军在补给和增援的运作上困难了许多,当时在跟中国的战斗中,粤汉铁路被中国隔断,补给上更是越发困难,因此日军决定拼命进攻长沙和衡阳,来打开粤汉线解决补给、增援问题,开始了强行进攻长沙,形成第四次长沙会战,这就是第四次长沙会战背景。第四次长沙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惨败,但是这场战争之后中国也开始了反击,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国虽然没有打赢,长沙、衡阳接连沦陷,但是顽强的中国军队也使日军付出了代价,日本的很多高等军官在此战阵亡。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克里特岛战役 关于克里特岛空降战役的介绍下一篇:阿登反击战 阿登反击战如果德军胜利会有什么影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