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清朝灭亡时有多少个铁帽子王?他们分别在做什么

导语:1912年,溥仪颁布了玉龙皇后的敕令,宣布清朝结束。我们知道,在清朝过去的300年里,共有12位世袭的王公、郡王,俗称“铁帽王”。他们为清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清朝灭亡的时候,这12个铁帽王在

1912年,溥仪颁布了玉龙皇后的敕令,宣布清朝结束。

我们知道,在清朝过去的300年里,共有12位世袭的王公、郡王,俗称“铁帽王”。他们为清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清朝灭亡的时候,这12个铁帽王在干什么?

有些人组织军队与革命军作战

这是以宫浦卫亲王为代表的。

蒲苇是恭亲王第一代?生于1880年12月13日,1898年继承王爵。曾担任内阁官房长官、正红旗满洲总司令、禁烟事务大臣等重要职务。

蒲紫这一代皇室子弟中,蒲苇年纪最大,做事干练,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肯定。"蒲伟是最近的亲戚,可以当向导."1807年,光绪皇帝病重,急于寻找接班人。蒲伟也是候选人之一。然而,后来慈禧太后选择了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

1911年,武昌起义引发辛亥革命,清朝统治岌岌可危。蒲苇、梁璧、铁良等人建立了以铁良为总司令的总社党,组织了军队与革命军的决战。太后玉龙考虑到溥仪太年轻,准备让他退位。这一举动遭到了蒲伟的强烈反对。他向太后玉龙和溥仪提出请求:“太后和皇上赏兵报国。”

当然,在这个时候,清朝的命运并没有因为任何人的意志而改变。1912年,溥仪发出“退位宗”后,溥大怒,大叫:“有我在,溥仪不死。”但是,这种螳臂当车,注定是没有用的。不久蒲苇见大势已去,离开了北京。

有些人突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1911年前后,酒王载沣是清朝政治舞台上最有实权的铁帽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载沣的儿子溥仪做了皇帝,他的父亲受到儿子的重视。载沣成为摄政王后,他掌管国家大事。就连当时的军政宰相兼清太子奕劻,在处理政治事务时也不得不听命于载沣。

像他的父亲老春王子一样,载沣保持低调和谨慎。辛亥革命后,载沣看到清朝已经陷入孤立,无法与太平天国起义之初的形势相提并论,于是果断放弃权力,回到清宫,退出历史舞台。

溥仪发布退位令后,载沣不再关注任何政治活动。即使客人来家里说话,他也只是听着,从不发表任何意见。载沣隐居,很少外出。偶尔参加亲戚和本地人的婚丧嫁娶,到了之后简单的打个招呼就回家了。

也许是因为这种低调的谨慎,载沣直到1951年才去世,享年68岁。

有的顺应时势,主张和平移交权力

晚清时期,奕劻王子以贪得无厌著称。他与儿子宰真、大臣纳通勾结,公开出卖官员,赚取巨额收入,被称为“青娜公司”。

然而,奕劻判断当前形势的能力相当高。1912年初,皇室内部就皇帝是否退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许多人,如蒲苇、再则等人,坚决反对皇帝退位,主张顽强抵抗到底。只有少数人,如奕劻,主张皇帝退位,和平转移权力。

当时,由于酒王载沣已经退休,奕劻在皇室中资历很高,权力很大,占据了统治地位。蒲苇、再则等人纠集十余人,前往清亲王府围攻奕劻。奕劻不为所动。最后,在奕劻的坚持下,溥仪颁布了《使徒书》,结束了清朝近300年的统治。

也许是这个原因,1917年1月,奕劻病逝,溥仪给了谥号一个秘密,暗示他应该对清朝的灭亡负责。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此国民党上将曾助蒋介石决胜中原 为何后被蒋暗杀 此国民党上将曾助蒋介石决胜中原 为何后被蒋暗杀下一篇:女人纹什么运气好 女生纹身位置禁忌讲究 原来纹身不是想纹就纹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