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化来自外星 关中和汉中出土的青铜器不同意 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化来自外星 关中和汉中出土的青铜器不同意

导语:成都平原三星堆文化来源于外星人?关中和汉中出土的青铜器不同意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实拍文物·让美流传 有些人认为三星堆文化那么神秘,那么奇特,和中原差异巨大,可能来自外星。其实,考古发现表明,三代时期,这些区域性集团与中原「 ”正统”王朝处于并存状态。尤其是商代前期,商王朝的影响范围向西到达关中平原和汉中平原,到了后期,商文化更是强烈影响了成都平原。 青铜容器 关

成都平原三星堆文化来源于外星人?关中和汉中出土的青铜器不同意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实拍文物·让美流传 有些人认为三星堆文化那么神秘,那么奇特,和中原差异巨大,可能来自外星。其实,考古发现表明,三代时期,这些区域性集团与中原「 ”正统”王朝处于并存状态。尤其是商代前期,商王朝的影响范围向西到达关中平原和汉中平原,到了后期,商文化更是强烈影响了成都平原。 青铜容器 关中平原和汉中平原发现的铜容器,不仅器类丰富,而且颇具商式风格。 这件商代晚期兽面纹觥,1981年出土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小江乡张村出土,现藏洋县文物博物馆。 兽面纹觥·四库全叔拍摄 觥是盛酒器,流行于商代中晚期至西周早期,整器多作兽形,以兽首为盖。 兽面纹觥·四库全叔拍摄 这类器物的铭文中未见自名,现在的名称是宋代人所定,其实不见得确切,只是为了免却纷扰,各代沿用而约定俗成。 兽面纹觥·四库全叔拍摄 此觥重1.2千克,容积约为376毫升,整体呈偶蹄类圆雕动物形象,前流后尾,饰以云纹为地的变形鸟纹,尾部饰卷体夔纹。 兽面纹觥·四库全叔拍摄 盖作兽首形,盖脊及兽面上铸小兽及夔,盖面饰以云纹为地的夔纹。 兽面纹觥·四库全叔拍摄 此觥装饰华美,铸造精湛,是商代晚期一件难得的青铜酒器。 兽面纹觥·四库全叔拍摄 这件商代晚期联珠云纹罍,也是出土于汉中市洋县小江乡张村,但时间比上面的那件觥早了17年。 联珠云纹罍·四库全叔拍摄 罍为盛酒器,一般容量较大,部分罍有自铭,《诗经》中也有「 ”我姑酌彼金罍”的记载。 联珠云纹罍·四库全叔拍摄 此罍重9.4千克,容积约为15724毫升。罍肩上部饰两道凸弦纹,其下饰云纹一周,上下界各饰一周连珠纹。 联珠云纹罍·四库全叔拍摄 肩部有对称的两个牛首形耳,下腹一侧有一牛首形鋬。 联珠云纹罍·四库全叔拍摄 汉中市洋县小江乡张村1981年又出土了一件商代晚期涡纹罍,它重6.8千克,容积约17400毫升,肩部两侧有半环形兽首耳,下腹部有牛首形半环状鋬。 涡纹罍·四库全叔拍 其肩部的涡纹常见于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除单独出现外,涡纹还常与夔纹、蛇纹、云纹、雷纹等纹饰相间组成纹饰带。 涡纹罍·四库全叔拍 河南安阳戚家庄、陕西岐山贺家村等地发现有形制相近的涡纹罍,反映出这一时期汉中平原与关中平原及中原地区密切的文化交流。 涡纹罍·四库全叔拍 这件商代兽面纹簋,2006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红卫村,现藏于扶风县博物馆。 兽面纹簋·四库全叔拍 簋是盛放黍稷粮食的容器,常与烹饪或盛放肉食的鼎构成组合。 兽面纹簋·四库全叔拍 此簋重2.8千克,口沿下饰夔纹一周,其间等距离分布3浮雕兽面,腹部饰3组浮雕兽面,圈足饰夔纹一周,腹部及圈足纹饰被六道扉棱平分,并均以细云雷纹衬地。 兽面纹簋·四库全叔拍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召公吕宅出土的这件商代乳钉纹簋,现藏于扶风县博物馆。 兽面纹簋·四库全叔摄影 此簋重3.2千克,口沿下饰一周涡纹间变形夔纹,正反面正中各有一兽面凸起。簋身满饰交错菱格纹,棱格中饰乳钉。 兽面纹簋·四库全叔摄影 圈足饰一圈对称夔纹组成的兽面纹,以小飞棱作鼻。 兽面纹簋·四库全叔摄影 人面形面具 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铜人面具和金面具非常有名,它们主要用于祭祀活动;而城洋地区也发现有数量众多的铜人面饰和兽面饰,类似器物在西安老牛坡、宝鸡国墓地等遗址也有发现,有学者推测,它们或用于礼仪祭祀活动,或认为是盾饰、车马饰等饰件。成都平原、汉中和关中地区发现的这些青铜器既有相似性,又具地域特色,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西部地区青铜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1986年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商代铜人头像,现藏三星堆博物馆。 铜人头像·四库全叔摄影 它的大小是按照真人的比例进行浇铸,整体外轮廓带有圆雕感,脸型方正,眉毛相当宽,给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一双鼓凸的大眼睛,口角向后拉的很长,底部呈倒三角形。 铜人头像·四库全叔摄影 从侧面看,它的鼻梁挺直,鼻头很大,两耳呈云纹状,耳垂有穿孔。 铜人头像·四库全叔摄影 从后面可以清晰的看到它的发辫。从中国美术史上看,商时期单纯的铜铸人头像,除了三星堆之外,目前上没有其他类似的例子,可见其独特性。 铜人头像·四库全叔摄影 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的这件商代铜人面像,似为压模成型,尺寸很小,不太可能戴在脸上,或者当作拿于手中的面具。它虽与我们习见的人头像面部特征不同,脸型比较圆,可是,从眼睛来看,依然和人头像属于同一族群的成员。 铜人面像·四库全叔 拍摄 1977年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宝山镇苏村小冢出土的商代晚期铜人面形面具,面具呈长椭圆形,眼眶内凹,圆眼突出,张嘴露齿,鼻头宽大,耳朵向上,中间有一条细缝,现藏洋县文物博物馆。 铜人面形面具·四库全叔 拍摄 这件西周早期的铜人面盾饰,1976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京当镇贺家村,现藏岐山周原博物馆。它通体作成人面,五官俱全,粗眉圆眼,宽鼻梁,大嘴张得及其夸张,两排整齐的牙齿中,有四颗獠牙。盾饰上有四对钉孔,以便固定于盾上。 铜人面形面具·四库全叔 拍 兽面形面具 成都平原三星堆、汉中平原城固、关中平原老牛坡、岐山贺家村等地均出土有兽面形面具,反映出三地密切的文化交流。这类器物可能与人面形面具具有相似的功能。 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商代铜兽面,长方形脸,圆眼,阔嘴,头上有角,由于眼睛并未凿空,因此不太可能是戴在脸上的面具,有可能是头冠上的饰物。 铜兽面·四库全叔 拍 这件商代晚期的铜兽面形面具,1977年出土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宝山镇苏村小冢出土,现藏洋县文物博物馆。它头上生有两尖角,每股突出,眼眶以突弦纹铸出,眼球圆鼓,鼻梁挺直,两颊宽带纹和弦纹装饰。 铜兽面形面·四库全叔 摄影 通过这些青铜器的对比,可以发现,原来,蜀地很早就与中原地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嵌于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汉中地区,北接甘陕,南连川鄂,自古就是沟通秦岭南北的重要区域。汉中地区出土的商代青铜器,既有中原商文化的典型器物,又有与早期蜀文化特征相近者,表明当时从关中平原南下,越秦岭经城固、汉中到成都平原,已是沟通蜀地与中原地区的一条重要路线。 国家宝藏 全二册 100件文物讲述中华文明史 历史常识书籍 ¥69 购买 参考文献: 《关于商代青铜面具的几个问题》 《城固洋县商代青铜器群族属再探》 《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广汉三星堆》 《金沙遗址出土青铜器的初步研究》 展览说明 注: 文中照片皆为作者四库全叔拍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她让56岁雍正难以自拔 她让56岁雍正难以自拔 生下最小的儿子 乾隆:送给别人吧下一篇:怎样才能学好历史啊考试成绩好呢 怎样才能学好历史啊考试成绩好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