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戊戌变法背景 戊戌变法时间背景简介 戊戌变法主要内容是什么

导语: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的资产阶级改革派,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开展农业、工业、商业等方面的政治改革运动。但戊戌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旧派的强烈抵制和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了1898年政变。光绪皇帝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的资产阶级改革派,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开展农业、工业、商业等方面的政治改革运动。但戊戌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旧派的强烈抵制和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了1898年政变。光绪皇帝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和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康、、、杨锐、刘光迪等六人被杀,历时103天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启蒙运动,它促进了思想解放、社会进步、思想文化发展和中国现代社会的进步。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国际形势

经济

19世纪下半叶是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已经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原本相对落后的俄罗斯、日本,在发展了资本主义之后迅速变强。在这种情况下,改变旧制度、旧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成为当时的世界潮流。

政治

19世纪后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议会改革获得了更多人的选举权和参政权,进一步扩大了政治民主化。英美等国实现了文官制度改革,重组了官署,提高了行政效率,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常运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长期发展中日趋完善。这些国家为中国人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一个模式。

国内形势

社会背景

民族危机的加深。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葡萄牙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于是加紧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侵略,西方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广阔的中国被划分为各种势力的“势力范围”,全国处于瓜分之势。中国边境地区出现新的危机;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再一次遭遇了割地、赔款、丧失大量主权的不幸。甲午战争的惨败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程。亡国灭种的危急形势迫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新途径。

经济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有三:一是帝国主义入侵带来的刺激。《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设厂,列强纷纷加大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客观上促进了我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些条件;第二,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兴办了一批现代工业企业,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引导和激励作用;第三,由于一些觉醒的人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抵制外贸和外国工厂作为救国救民的手段之一,他们呼吁“工业救国”,并利用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民族工业。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为资产阶级开展改革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开始寻求与其经济地位相一致的政治权利。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力量开始进入政治舞台,为戊戌变法奠定了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近代以来新思想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封建统治的危机也逐步加深。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思考拯救中国的方法。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西学的先行者。但是由于种种限制,他们的想法并没有付诸实践。洋务运动把“西学东渐”的思想付诸行动。20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为指导,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希望达到“自强不息”、“求富”的目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但甲午战争的惨败,说明洋务运动救不了中国。

早期资产阶级改革思想萌芽

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中有不少人亲身参与了洋务运动的实践。甲午战争失败后,他们认为洋务运动光靠“造机器”是不够的。中国真正想学的是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早期改革派主要针对一些具体问题提出改革方案,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他们只进行一些理论宣传,很少从事实际的政治活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尽管如此,他们所倡导的改革思想,在康、梁改革思想的产生中,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和主导作用。

改革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康有为打着“改造过去”的旗号,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理论与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宣传改革。他之所以要以孔子的名义宣传西方政治制度,是因为康有为当时的思想非常强大,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但他的思想中仍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体现了他对封建顽固势力的妥协。

梁启超进一步扩大了改革思想的影响。梁启超的改革思想在当时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僚中产生了巨大反响,极大地增强了改革的势头。

严复认为,要拯救中国,就必须改革。要改革,必须向西方学习。他通过发表文章、翻译西方著作,无情地抨击封建顽固思想,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改革主张。严复虽然没有参加戊戌变法的实践,但他对西学的引进和宣传,起到了启蒙早期近代知识分子的作用,为酝酿中的戊戌变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改革派和顽固派的争论

关于是否实行改革开放,是否把封建专制君主改为君主立宪制,是否改革封建教育制度的三次争论。一种新思想的出现,必然会遭到保守思想的反对,改革派和顽固派的争论也是必然的。这是一场改革与守旧、政治改革与反政治改革的争论,是中国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的第一次交锋。改革派利用这个机会广泛传播他们的思想。中国知识分子进一步开阔眼界,解放思想,更多的人转向改良派阵营。

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

开路。光绪皇帝下诏,允许各报“参考陈的优劣”,“中外时事都要以事实为根据,没有任何忌讳”。在圣旨下,朝廷、部、司的每一个成员想发表意见,都可以写一封信,通过这个衙门的“堂官”传下去。普通人可以臣服于都察院;

精简机构。取消詹实甫、总政部等六个衙门,各省也要做相应的裁减;

任命新人。维新派杨锐、刘光迪、谭嗣同都被光绪任命为“行走在北京的军衙门”参加新政。

“毛琴寺”仿照康乾旧制,在紫禁城内开放,实际上成了皇帝与维新派讨论变法的机构。

经济建设

康有为强调中国要富国强民,必须建设工商业国家;此外,由于官办企业存在诸多弊端,还重点鼓励民营企业,设立铁路矿山总局、农业工商总局,在各省设立分局,广泛开放农会,印刷农业报纸,购买农具,制定奖励学艺和农业的程序,编写外国农业书籍,采用中西法律培育和颁发制作和振兴工艺品的奖项,在各地设立工厂,在各省设立商业局和商会,保护商业和促进港口。

教育改革

史静大学堂的所有学院、寺庙、慈善学校和社会研究将改为也研究中西学的学校;省会设高等学校,县市设中等学校,地县小学鼓励民办学校设立翻译、医药、农业、商业、道路、矿业、茶叶、蚕桑速成学校;派宗室出国旅游,选派学生赴日留学,废八股、乡试和少儿年龄、理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事和四书五经,定期举办特殊经济学科出版社发行图书和发明奖,赞助合格人才。

军事方面

转行西方军训;复员老弱残,降薪,开展团练,砍绿营,组织民兵;颁发制造枪支的专门章程;设立武备大学堂;吴克不再尝试用弓箭来骑剑,而是尝试用枪。

第三,改革的目的

目的:使中国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①两大政治目标: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②救国计划:主张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自上而下的改革,提倡民权,建立议会,走君主立宪的道路,改革内政,抵抗外来侵略,把古代中国变成资本主义国家。

四.1898年改革运动的结果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人发动了1898年的戊戌变法,历时103天,以失败告终。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戊戌变法的背景 戊戌变法时间背景简介 戊戌变法主要内容是什么下一篇:韩国夫人 武则天姐姐韩国夫人武顺简介 韩国夫人结局怎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