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票拟 明朝实行的'票拟'是什么

导语:票拟,又称票旨、条旨、票本、拟票、拟旨。系指对中央、地方各衙门及臣僚呈送皇帝的章奏,内阁根据有关法规和典章律例代拟初步处理意见,以备皇帝裁决时参考。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即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上以进呈。这实际上就是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纳。明朝自明英宗后,凡

票拟,又称票旨、条旨、票本、拟票、拟旨。系指对中央、地方各衙门及臣僚呈送皇帝的章奏,内阁根据有关法规和典章律例代拟初步处理意见,以备皇帝裁决时参考。
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即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上以进呈。这实际上就是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纳。
明朝自明英宗后,凡朝廷重要文书,由内阁拟定批答文字,以墨笔写于票签上,送请皇帝批准,称票拟,官员向皇帝上书,要先送内阁,由内阁辅臣做出初步的处理意见,叫做票拟,再交给皇帝批阅。皇帝用朱笔在奏章上批示,叫做“批红”。阁臣中只有首辅才有票拟权,次辅、群辅只能参论而已。明朝内阁大学士究与历朝的宰相不同。明朝至朱元璋洪武十三年罢相后,中央官制不设宰相,改设内阁。内阁中最德高望重为首辅,权限远较宰相小,只能算是秘书长一类的官职,并无实权。到了清朝设军机处后,重要奏章改用奏折,此制遂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背景是什么下一篇:六国是哪六国 山东六国的山东是哪里 六国是哪六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