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为什么说整个三国时代无非是一场军阀与门阀之间的表演秀

导语:为什么整个三国时期无非是军阀和盖茨之间的一场表演秀?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文/木子君侃史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风起云涌。当东汉政府无法压制各地起义的烽烟时,地方的豪强地主们只好自己武装起来。于是,拥有独立武装力量的

为什么整个三国时期无非是军阀和盖茨之间的一场表演秀?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文/木子君侃史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风起云涌。当东汉政府无法压制各地起义的烽烟时,地方的豪强地主们只好自己武装起来。于是,拥有独立武装力量的地方豪强——军阀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军阀们要统一天下,变成一个新的中央政权,就不可避免地与那些世代跻身于东汉政权的地方豪强——门阀发生关系。是依靠他们,还是压制他们?这就是三国时代的主旋律。 一、先给诸侯分个类 董卓进京之后,东汉帝国就落到了地方豪强的手里,后来大大小小十几个政权,都出自地方豪强。但是,地方豪强并不是整齐划一的,还可以分个三六九等。 第一类:皇族地方豪强 这些人是皇族,但是他们与皇帝的血缘关系实在太远,因此其政治势力并非来源于皇族血缘关系,而是自己祖辈遗传给他们的财富和社会地位。比如,幽州的刘虞、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焉。他们都是典型的皇族地方豪强。 这些人的特点,一是都不反对东汉政权,没有取代东汉政权的企图;二是这些人大多是文臣,比较强调治国安民,这恐怕是东汉对儒家思想极为推崇的结果。其结果就是,比较得民心,能得到不少士人的支持,但打仗时作风偏软。 刘表可是正儿八经的皇族后裔 第二类:一般地方豪强 他们没有皇族身份,主要依靠的是自己家族在地方上的势力。比如袁绍、袁术、曹操、马腾、张绣、孔融、孔伷等等。他们之所以能够当官、能够有一定的政治资本,与他们自己家族的势力关系密切。 这些人的特点,一是有名气。袁家四世三公,祖上都是高官,门生故吏遍于天下。曹家也不差,祖上也是大官一大堆。总之,不是高官之后就是名门之后,绝对没有庶人;二是往往有野心。他们祖上已经位列三公,当然想要更进一步。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袁术,他还真的就直接称帝了。 袁术第一个称帝,结果成了众矢之的 第三类:地方豪强支持下的寒门 这些人,不是名门望族,更不是皇族,但是由于他们能打仗,所以受到一些地方豪强的支持,代表人物是董卓、公孙瓒、孙坚等。他们别的本事没有,打仗那是看家本领,在战乱年代比较吃香。 但由于这些人地位比较低,所以野心相对要小些,不怎么想争夺天下。同时,由于他们普遍书读得比较少,所以不怎么招士人喜欢,在一般情况下,想得到士族的支持相对难一点儿。可以说,如果不是黄巾大起义对士族地主的冲击太大,他们很难登上历史舞台。 董卓:乡下诸侯 有人可能要问了,那刘备呢?刘备比较特殊。 从他最初出道的情况来看,应该划为第三类,但是他很快就发现自己是第三类当中打仗比较差的。怎么办呢?突然想起自己还姓刘呢,翻出家谱来一查。嘿,俺是中山靖王之后,一排辈分,还是皇叔呢。于是,他迅速脱离了第三世界,跻身于第一类豪强。 皇族地方豪强,打出来一个蜀汉政权;一般地方豪强里出了一个曹魏;寒门里杀出一个孙吴。魏、蜀、吴,都是由地方军阀政权演变来的,但是由于是不同种类的军阀,所以他们在如何对待也就是门阀的问题上,做法就大相径庭。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看这些军阀遇到门阀时,他们是怎么干的。 戏精刘备 二、曹魏:头顶皇帝,脚踩门阀 我们都知道,曹魏崛起于官渡之战。不过必须说一点的是,官渡之战决不是什么「 ”寒门”对「 ”士族”之战,更不代表什么「 ”儒家”与「 ”法家”之争。袁绍绝不是整个北方或中原士族门阀的代表。 袁曹二人背后都是地方豪强大地主,不同之处仅在于支持袁绍的是冀州大地主,而支持曹操的是颍川、汝南和沛国一带的大地主。 人们为什么会认为曹操就是寒门而得不到士族门阀的支持呢? 理由主要有两条。第一,曹操出身不好,「 ”曹操不是士族,他出身于士族最憎恶和蔑视的宦官家庭”,因此,最爱以出身看人的士族门阀,肯定不能认可曹操。第二,曹操推行的「 ”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损害士族门阀的利益。 这样两条理由立得住脚吗?立不住。 我们先看第一条,曹操「 ”赘阉遗丑”的身份是否妨碍门阀们支持他。 首先,宦官和士族门阀包括党人有仇是真,但并不是所有宦官都和士族门阀有仇。清代学者赵翼说得好:「 ”后汉宦官之贪恶肆横,固已十人而九,然其中亦有清慎自守者,不可一概抹煞也。”而曹操的爷爷曹腾就是这「 ”清慎自守”中的一个。 曹魏崛起于官渡之战 据《后汉书·曹腾传》记载,曹腾还曾进用「 ”海内名人陈留、虞放、边韶”等人。可见曹家和门阀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其次,曹操本人得到了当时名士的高度评价。汝南月旦评的主持者许劭早就称赞他是「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着名党人领袖李膺的儿子李瓒也认为「 ”天下英雄,无过曹操”,因此要他的儿子舍张邈、袁绍而「 ”归曹氏”。可见这些士族门阀对曹操是认可的。 再次,曹操本人以及曹氏家族中很多人都是东汉的大官。比如曹仁的爷爷曹褒为颍川太守,父亲曹炽为侍中、长水校尉。曹家本身也挺符合门阀世代为官的定义,应该也算是门阀之一。 曹操本人以及曹氏家族中很多人都是东汉的大官 我们再看第二条,曹操推行的「 ”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是否妨碍他得到士族的支持。「 ”唯才是举”看上去的确打破了士族门阀对政治权力的垄断。 但是,首先请注意在战乱年代士族门阀最核心的利益是政治权力吗?不是。面对农民起义,整个地主阶级的利益是一致的,就是保护他们的土地所有权和人身财产安全。 第二,曹操的那个唯才是举,举出来的都是寒门吗?也不是。比如陈群、荀攸、司马懿、钟繇等人,哪个不是世家大族出身? 这其中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 ”唯才是举”是推荐制,而非考试录用。负责推荐的人主要是荀彧等人,他们本来就是士族门阀。二是颍川、汝南一带的士族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重视教育。因此,其中一些人在是士族门阀的同时也往往是很出色的知识分子和谋士。 曹操推行的「 ”唯才是举”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曹操受到士族门阀支持这件事上,并不存在障碍。 那么,这些豪族门阀为什么如此支持曹操呢? 第一个原因是曹操对颍川、汝南一带的大地主们有恩。早在184年,黄巾起义暴发之时,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卢植等人合军进攻颍川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曹操还因此升迁为济南相。 第二个原因是曹操的个人魅力。前面已经提到了颍川、汝南一带的士族门阀中很多人都是当世名儒、着名知识分子,他们比一般的士族门阀有政治眼光。他们将曹操和袁绍进行对比之后,得出结论:得跟着曹操混。 比如颍川士族的领袖人物荀彧,在天下大乱之前,他举族迁往冀州躲避战火,袁绍得冀州之后「 ”待彧以上宾之礼”。但是,荀彧发现袁绍是个成不了大气的绣花枕头,反倒是一眼相中了当时势力并不大的曹操。 汝颍集团的代表人物荀彧 总之,以荀彧等人为代表的颍川、汝南一带的知识分子兼士族门阀成为支持曹魏政权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称之为汝颍集团。与这个集团相对应的是谯沛集团,其代表人物是夏侯惇、曹仁、张辽等人。 汝颍集团是知识分子兼士族门阀;而谯沛集团则是曹氏、夏侯氏加军事将领集团。 正是这两大集团,支起了曹操的政权。换句话说,曹操集团的权力架构是皇帝在上,曹操在中处核心,汝颍集团在左下,谯沛集团在右下的三岔形结构。 汉献帝为曹操提供政治支持,汝颖集团为曹操提供智力支持,谯沛集团为曹操提供武力支持,再加上曹操本人出众的才能,曹魏就凭借着一场场战争的胜利而兴起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赤壁之战。 谯沛集团,其代表人物是夏侯惇、曹仁、张辽等人。 三、孙吴:孙氏为核心,门阀为外围 在赤壁之战前,孙氏集团对东吴的统治贯穿一个字,那就是「 ”杀”。孙策到江东就是一路杀过来的,这一点大家都承认,所谓「 ”诛其名豪,威行邻国”。 孙权上台以后,一开始也没有改变这个政策。最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于地方的反抗力量,孙权也是杀的。比如,200年,孙权一上台,不少地方就发生了叛乱,刚刚到手的庐江也宣布独立了。孙权举兵攻庐江重镇皖城,一通屠杀告诉天下,孙家小弟也不是吃素的。然后,又分布诸将,镇抚山越,把那些不听话的全部打服了。 可以说,在赤壁之战前,东吴政权是一个主要以武力维系的政权。这个政权的最上层当然是孙权,孙权之下是南征北战的功臣集团,在功臣集团之下是不反对孙氏政权的知识分子和地方士族门阀集团。 孙权刚接班的时候,由于军功阶层、知识分子和地方士族门阀对于孙氏政权态度不一样,所以他们的地位就有很大的差别。 孙权这小子也不是省油的灯 当时,除了军功集团是坚定的支持者以外,这些流亡到江东避难的知识分子对于孙氏政权持观望态度,而江东士族门阀的态度则是反抗。那么,理所当然地,支持的地位高,而观望的次之,反抗的就处于底层。 后来经过孙权的又打又拉,情况有所改变。到赤壁之战前,以鲁肃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态度也转为支持,而江东士族门阀则是不支持也不反对。二者在政权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最核心的力量还是军功集团。 一个完全靠军事力量支撑的政权是不可能长治久安的。要知道,战争总有胜败,谁也无法保证自己总是取得胜利。所以,当东吴取得了赤壁之战胜利的时候,或者说在那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孙权已经意识到不能光靠武力来镇压,必须设法取得辖区内士族门阀和地方豪强们的支持。 所以,赤壁之战以后,东吴政权逐渐士族化了。一方面江东士族门阀在政权中的地位上升;另一方面,军功集团日益士族化,转变为士族门阀集团。到孙权称帝时,东吴政权已经是士族门阀的天下。 赤壁之战以后,东吴政权逐渐士族化了 孙权是怎么做呢? 其一,将江东士族门阀中的杰出人物引入到自己的政府里做官。 史称:「 ”招延俊秀,聘求名士”。求到了什么人呢?除了鲁肃、诸葛瑾这些流亡北士以外,更重要的是一些江东大族的优秀人物也进入了孙权的政权。比如说顾雍,又比如陆逊。 其二,在政策上对地方士族门阀地主加以拉拢。 第一条是施德缓刑。这是孙吴政权的一项国策,这项国策就是在江东士族门阀们的强烈要求下实施的。有人会说:施德缓刑是好事啊,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如果你以为这项政策是对普通百姓而言的,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个施德缓刑是对东吴辖区内的大地主而言的,对于老百姓东吴政权一直是大加镇压。 第二条是与施德缓刑政策相对应的对于地方士族门阀的纵容。这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采用「 ”复客制”,也就是对依附于大地主的那些佃客,免除一切负担,实际上也就是鼓励大地主对自耕农进行土地和人身的兼并。另一方面,采用世袭领兵制,使那些地方豪强的私人武装固定化、合法化、扩大化。 鲁肃 孙权的一系列举动使得他的政权得到了地方豪强的普遍支持,同时也使得地方豪强的势力在东吴政权中极大的膨胀起来,地位大幅提高。 处于政权底层的士族门阀集团地位上升,会不会与原来处于上层的功臣集团发生冲突呢?不会。原因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代军事将领陆续去世,而他们的儿子继承父业,其家族本身也已经变成了以门第出身为官的门阀。 这样一来,我们就清楚东吴的政权结构了。东吴政权是一个以孙氏皇族为核心、地方豪强为外围的一个族群大联盟。打个比喻,这个政权就好像一根麻绳,中间最粗的一股是孙氏皇族,其他地方大族都绕着它。 陆逊 四、蜀汉:压制门阀,以中小地主和自耕农为基础 由于建国的过程和依靠力量都比较特殊,刘备的蜀汉政权的权力架构也比较特殊。 皇帝是整个政权的核心,是精神领袖,这一点是雷打不动的。刘备死后,刘禅那么没用,但是蜀汉上下都忠于他,没有一个人想过取代他,原因何在?就因为他姓刘,是整个蜀汉政权的精神领袖,没有他整个政权就会垮掉。 在皇帝之下,有两个集团。一个是忠于汉室的知识分子集团,代表人物是诸葛亮、法正、蒋琬等人;另一个是忠于汉室的军事将领集团,代表人物是关羽、张飞、赵云、魏延等人。这两个集团的结合点开始是刘备,后来是诸葛亮。 与曹魏和东吴不同,蜀汉政权中是没有士族门阀席位的,因此蜀汉政权的阶级基础与曹魏、东吴完全不同,是一个以中小地主和自耕农为基础的政权。 与曹魏和东吴不同,蜀汉政权中是没有士族门阀席位的 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蜀汉的政策中窥之一二。 第一,打击地方豪强势力。《三国志·张裔传》记载张裔称赞诸葛亮「 ”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可见蜀汉政权在执法、用人等方面不以门第论高低,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士族门阀没有任何特权。 第二,扶持自耕农和中小地主的发展。具体说就是支持小农经济的发展,按史书的记载就是:「 ”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以境劝农,育养民物,并治甲兵”,「 ”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 三国时代的主旋律:当军阀遇到门阀 更多精彩请关注「 ”木子君侃史”,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敬请留言,必定认真回复!谢谢! 文中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前面有“中国”两字的企业是不是都是国企下一篇:石仲泉:为什么说红军长征是「 ”3+1”的长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