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金瓶梅观看 从《金瓶梅》看明朝经济:一两银子价几何

导语:说到《金瓶梅》中的饮食经济,首先要了解16、17世纪中国人使用的货币。古人用什么货币?人们从明清小说和后世戏剧电影中得到的印象似乎有两种:铜和银。铜币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流通,有布币、刀币、存钱等不同形式。其中,钱是一个中间有

说到《金瓶梅》中的饮食经济,首先要了解16、17世纪中国人使用的货币。

古人用什么货币?人们从明清小说和后世戏剧电影中得到的印象似乎有两种:铜和银。

铜币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流通,有布币、刀币、存钱等不同形式。其中,钱是一个中间有孔的圆形铜板,从一个圆孔开始,然后以一个方形孔结束。因此,人们也称铜币为“孔方兄弟”。后来的“秦板梁”、“汉五铢”,以及历代铸造的铜钱多为这种样式。

明朝继承了前朝的制度,仍然使用铜币。铜币的货币单位是“文”和“关”:一枚铜币为一条,千条一致。古代小说描写一致用绳穿铜钱,常说“青蛇似一致铜钱”,十分传神。但是铜币价值低,重量重,携带不方便。因此,明朝中期以后,铜钱数量减少,人们在商业活动中主要使用白银。

银是一种贵金属。有两种常见的贵金属,金和银。然而,黄金很少直接在市场上流通,通常被白银取代。中国是世界上用银最多的国家。明朝中期以来,中国以瓷器和丝绸为主的对外贸易保持了较大的顺差,其次美国银矿的白银产量激增,因此大量美国白银直接或间接流入中国。再加上来自日本等地区的白银流入,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吸引世界各地白银的泵”。据国外学者分析,公元1800年前的两个半世纪,中国从世界各地获得了6万吨白银,约占世界白银总量的一半——这使得中国在明清时期使用白银作为通行货币成为可能。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民国初期,1935年国民政府发行“法币”,白银宣布退出金融舞台。

我们在《金瓶梅》中最常看到的货币是白银。潘金莲以银待人。此外,小说中也有铜币的记载。比如第四次云哥到处找西门庆,为了“赚三五十块钱养爹”,这里的“三五十块钱”应该是指铜币。第五次武大被西门庆踢后,潘金莲“拿了铜钱”让王婆买药。回到第七次,薛嫂在前夫开布店的时候,把西门庆介绍给了他。“一天不是银,但铜也卖两个赢的。”。

那么,除了银币和铜币,明朝还有其他货币形式吗?是的,那是纸币。还是《金瓶梅》第五回。云哥因为和王婆的麻烦,吃了亏。他跑到乌达揭发王婆撮合潘金莲和西门庆通奸,自告奋勇帮乌达抓奸。吴达心存感激,说:“这是真的,但他失去了他的兄弟。我有几十块钱,我会和你一起去。你可以明天早点来紫石街等我。”吴达言而有信,给了云哥“一些钱和一些烧饼”。

但是,武大为什么要携带“十贯”铜币呢?按照明初制定的铜银换算比例,一两银子相当于一致的铜,“十钱”相当于几十银子。卖烧饼的吴达,显然没有这样的财力。就算是有钱人西门庆,出门也只带“三五两银子”。更何况,铜钱一直都是六七斤重,几十个铜币都被穿透了——我们假设是二十个穿透,重一百两三十斤。武大要背烧饼,怎么背?所以武大的军火应该是纸币,是贬值的纸币。

稍微了解中国货币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西周时期,有一种类似纸币的货币,叫做“肋”。东周时期,人们使用“牛皮币”和“符别”,相当于本票。汉武帝发行“白鹿皮币”时,以鹿皮为钱币材质。唐代的纸币叫“飞钱”,宋代的纸币叫“交子”“蕙子”。在元朝,纸币几乎被完全使用。元代的纸币被称为“珍宝”,被印在特殊的纸上。这些单位仿照铜币,有“贯”和“文”。面值分为十、二十、三十、一致和二贯。后来,一种“银票”发行了。和银一样,单位也分为“两”、“钱”、“分”、“毫”和“厘”。我们读元代文献,讲的是多少棍,多少文,或者多少锭,多少两,多少钱,多是指纸币。

明朝建立时,统治者认为元末纸币贬值导致经济崩溃、政权崩溃,想恢复使用铜币。但是人们不喜欢,因为铜钱不方便携带,或者纸币容易使用。因此,在明朝洪武初年,制定了印钞法来印制钞票,被称为“大明珍宝”——北京有一条钞票胡同,应该是较早印制和兑换钞票的地方。

明朝政府还规定,不允许人们使用铜币、金银,只能使用纸币。然而,政府本身在收税时首先打破规则,收取金、银、铜钱;给官员发工资,或与人做交易,但只给账单。结果,纸币的声誉一落千丈,大幅贬值。法案法实施还不到100年,法案就已经化为乌有。

由于纸币急剧贬值,没有人愿意接受,所以人们私下里用白银作为商品交换的等价物。政府一开始严厉禁止,后来视而不见,最后干脆把禁银放在一边。因此,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纸币基本退出金融舞台,铜钱仅用于小额交易。《金瓶梅》反映的是这一时期的货币形势。

按说,在《金瓶梅》时代,纸币早就已经坍塌消失了,可为什么吴大郎怀里还抱着纸币?这大概和《水浒传》有关。众所周知,《金瓶梅》是根据《水浒传》第23、24回宋武打虎、潘金莲出轨的情节改编的。据笔者考证,《水浒传》主体部分创作于明代宣德初年,故书中仍有使用纸币的痕迹。

兰陵小孝生临摹《水浒传》相关情节时,注意到了货币形态的问题,将原事件中使用纸币的地方大部分改成了银元。比如《水浒传》中,宋武得到了“千贯”的赏赐,按照当时银票的比价,大致可以兑换成二十两银子。《金瓶梅》中,小萧声改为“赏银三十两”。这些治疗是合理的。但在某些地方,《金瓶梅》保留了《水浒传》中的货币形式。就像吴达要报答云歌一样,《水浒传》里的对话是:“我有几个钱,我要和你一起去吃米饭。”《金瓶梅》改成“我有几十块钱”——这是不是因为肖晓生觉得“数钱”太少了,反而在增加到“几十块钱”?因为在晓晓生来就有书的年代,纸币真的一文不值。

还是回到关于白银的讨论。使用白银作为主要货币不方便。银的形状有很多种,有的铸造成定重的银锭,大的是521锭,有的是252锭和121锭,小的叫银锭。元代铸造了521锭银子,称之为“元宝”,大概意思是“元代之宝”。后来,这个名字被使用。小说中,西门庆带着妓女李贵杰,取了一锭五十两银子,放在院中使用。后来李瓶儿转移家财的时候,还带着“六十锭,共计3200元”搬到了西门庆家——锭的形状两头翘,中间略凹,便于缠腰。有个成语叫“发财”,就是这么来的。

除了铸造固定重量的银锭外,银通常是分散的,用于支付少量的钱。银子比较软,要用专门的工具切割,用专门的秤称重。小说中有很多凿银、称银的场景。比如小说第50回,有一段描写青楼老鸨“灯下用黄杆称银”。

银的成色也不同。最好的银被称为“纹银”,因为表面布满了皱纹。彩色银被称为“低银”或“彩色银”,它掺杂有铅等其他金属。小说第十二回提到,西门庆在一个常规赛里,向一家妓院借了钱“成色好的银子”,指的就是这种成色差的银子。银在明末被广泛使用,连小孩子都能分辨出银的质量。

白银的价格怎么算?明朝一两银子,今天人民币是多少?这里有两种算法。一个是基于目前国际市场的白银价格,另一个是基于白银的实际购买力。

国际市场白银价格非常不稳定。2004年,一盎司白银的价格为5-6美元,到了2006年,价格飙升至14-15美元。按照国际市场价格,1两银子相当于130多元。然而,今天的白银是在一个低成本的大型行业中开采的;如果按照实际购买力计算,价值至少会增加30%。

以大米价格为例。明朝万历年间,1石米的价格在7元1银之间波动。1石米重120斤,明代的斤重于今天的斤,所以明代的1石米相当于今天的141.6斤。如果今天的米价按1斤1.5元计算,明代12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今天人民币210元左右。为了计算方便,考虑200元。在古代的度量衡系统中,1两是10钱,1钱是10美分。那么1分钱银子相当于20元钱,1分钱银子相当于2元钱。

请记住这个价格对比:明朝万历年间1两银子的购买力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200元,1两银子等于20元,1分钱等于2元。

文章摘自《美食金瓶梅》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秦孝公暗示儿子杀商鞅 若秦孝公还在商鞅会死吗至少不会被五马分尸吧下一篇:七君子 七君子事件的过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