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冯玉祥遇难 冯玉祥遇难后:其夫人及子女何去何从

导语:冯玉祥死后,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号召下,李德全带着丈夫的灵柩,带着孩子回到解放后的东北地区。他在电台发表声明,号召西北军官兵背对黑暗,起来上前线,站在人民一边,停止为蒋介石挑起的罪恶内战工作。1949年2月,李德

冯玉祥死后,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号召下,李德全带着丈夫的灵柩,带着孩子回到解放后的东北地区。他在电台发表声明,号召西北军官兵背对黑暗,起来上前线,站在人民一边,停止为蒋介石挑起的罪恶内战工作。1949年2月,李德全久别回到北平,把冯玉祥的全部遗产都交给了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她成为共和国第一任卫生部长。

子女:冯宏达父亲去世后赴苏联留学,1953年回国后参加新中国海军建设。1990年1月,他被任命为北海舰队少将副司令,1993年因病去世。冯一直体弱多病,从1956年开始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冯理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免疫研究所工作,是我国著名的免疫学家。曾29次担任中央和卫生部工作组组长,率队赴流脑、霍乱、痢疾等重疫区。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早期回国定居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从没有种子的卑微中培养人才。

冯玉祥,祖籍安徽潮县,河北保定人。他的父亲冯是一名泥水匠,为了逃避兵役,他来到一个偏远的村庄为地主打工。地主家有两个少爷。老地主请了一个武术家教儿子练武,为的是荣耀家族。冯天生好学,经常到武馆求教。到了考试的时候,冯这个老主考,带着两个年轻的主考。结果,他们俩都没有射出三支箭。这时,冯冒昧试手,甚至赢了三元,从而取得,然后加入了淮军。

其实冯玉祥原名冯季珊。11岁那年,母亲去世,父亲是保定府五营的战士。在这个地方,父亲缺少孩子。我父亲没有退休,所以我儿子不能填补空缺。但由于冯家生生活拮据,家人希望冯玉祥能弥补一下,多挣几个银两。这时,营地正好有一个空位。一个叫苗的管带是冯的好朋友。得知消息后,他立即提出:“这次弥补冯大师的儿子!”还有人问:“冯大师的儿子叫什么名字?”这个问题,姓苗的管带愣住了,他也不知道。然后那个人说:“让我问一下。”那个叫苗的管带怕他问一次,耽误了时间,被别人抢了。他说:“别问了,我知道。”所以随便写了“冯玉祥”几个字。就这样,冯玉祥辍学,进入军营成为一名年轻的战士。

到达军营几年后,冯玉祥得到了“洋点心”的绰号。有一次,父亲意外受伤,冯玉祥想多挣点钱,好让父亲解除武装回到外地,于是下定决心当一名“老师”,为教官喊操。每天清晨天还没亮,他就站在操场上大喊“立正”、“稍息”和“握枪”,日复一日,风雨无阻,一喊就是四年。他把自己的“大喊”技巧练得很好,却得罪了那些睡懒觉的人。因此,他们给冯玉祥起了个绰号叫“洋点心”,意思是他辛辛苦苦,早晚要被洋鬼子打死。然而,冯玉祥根本不同意。而是专门刻了一枚“洋点心”的印章,保存了下来,以后写给别人的时候经常会盖这个章。

冯玉祥还有个外号叫“基督将军”,起源于义和团运动。当时,冯玉祥的部队驻扎在河北保定。他亲眼看到保定天主教会的外国传教士全部被捕,面临斩首。其中一名女传教士要求在行刑前杀死她并让其他人离开。冯玉祥被她的克己精神深深打动。1913年,冯玉祥任北京警备队队长时,经常去崇文门教堂听基督教,被基督的“博爱”所感动。两年后,他接受了牧师的洗礼。后来,他为下属举行了接受洗礼的仪式。五卅运动后,冯玉祥看到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蹂躏中国的悲惨景象,终于认清了帝国主义者的丑恶嘴脸,愤然与基督教彻底决裂。

冯玉祥功勋卓著。1935年,国民政府授予他军队一级上将军衔。但是,冯玉祥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一生正直,憎恨邪恶。他当上高官后,仍然痛恨“朱门酒肉臭”的军阀作风。他在部队和士兵一起工作,吃一壶饭,共用一张床,洗一个澡堂,和士兵一起训练。他真正做到了官兵平等,被称为“平民将军”。有一次,吴庆祝他的50岁生日,将军们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当时冯玉祥还是他的部下,但只给了他一坛清水。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1932年3月至10月和1933年8月至1935年秋,冯玉祥因坚持抗日大业,两次愤而留在泰山。有一次,他去蒋介石官邸,大白天拿着一盏点着的灯笼。当他看到别人惊讶时,他解释说:“太暗了!太黑了!”

冯在重庆的时候,住在,因为那里的达官贵人太多,没有人敢查户口、收税,也没有人敢当街区的。冯玉祥自告奋勇,被称为“重庆最负责任的常宝”。

英雄有真爱,恋人白手起家

1923年,冯玉祥的前妻刘德俊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留下两个儿子:冯和冯洪志;三个女儿:冯福能、冯福发、冯。中年丧妻,子女未成人,冯玉祥需要重建家庭。因为他全副武装,势力强大,想认识他的人都不是闲人。其中,最突出的是元帅曹锟。有一天,曹锟派一名副官到冯玉祥的军评处,对他说:“卫兵认为你是个英俊的男人,有一支好军队,前途无量,想娶你。”

冯玉祥骨子里看不起曹锟,一听到曹的副官,就反胃了。然而他又无法明确拒绝,只好对众人说:“我生来就是个穷小子,王子的爱让我受宠若惊。如果太子不嫌弃,进门后要做三件事——第一,不许穿绸缎,只穿粗布衣服;第二,纺织;第三,小心养出前宅女人。”当然,这三件事曹小姐的家人是无法接受的,好事自然落空。冯玉祥拒绝攀龙附凤,拒绝向曹锟求婚,作为美谈流传于部下。

1896年出生的李德全也出身贫寒,父亲是从草原逃到通州的牧民。李德全长大后,父母攒钱供她学习。1911年,她考入北平北满女子高中。1915年,她进入北京大学女子联合大学。毕业后,她回到母校北满女子高中,担任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她是一个大胆、泼辣、刚毅、单纯的女人。冯玉祥在一次基督教青年集会上看到李德全发表演讲,对她出众的口才和率真一见钟情。因此,他委托下属和李德全的表兄弟做“媒人”。

当时李德全已经是28岁的丫环,并没有结婚的打算。这一天,表哥故意对她说:“姐姐,有个当兵的请我们吃饭。你敢陪我们吗?”李德全大着胆子说:“军人不是三头六臂,还能吃人?怕什么!我会陪着你。”他们见面后,聊得很投机。这种精心安排的“接触”让他们拥有了一段美好的婚姻。1924年2月19日,冯玉祥和李德全在南苑举行婚礼。婚礼不落俗套,新娘穿蓝色棉大衣,白纱。没有大宴,只有家常饭。婚后第二天一大早,李德全就陪着冯玉祥骑马到操场上观看演习,官兵们无不欢呼雀跃。

婚后,李德全问冯玉祥为什么喜欢她。冯玉祥毫不犹豫地说:“我看你天真直爽!”冯玉祥问李德全:“你为什么娶我?”李德全回答:“上帝怕你不为人民做事,派我来监督你。”情侣的问答堪称绝配,一时被传为佳话。

李德全以宽容和爱心挑起冯玉祥的家庭重担,悉心照顾亡妻留下的孩子。她总是穿着蓝色的布外套,没有涂粉末;她满足于简单的生活,她的风格与当时的官宦妻子和郭小姐完全不同。这对夫妇生了五个孩子:女儿丽达、英达和小达,儿子弘光和宏达。但是他的儿子弘光于1927年在上海失踪,再也没有找到。

1946年,蒋介石发动内战,冯玉祥以“视察水利”的名义被派往美国。冯玉祥随家人到达美国后,发表了《告全国同胞书》,声讨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呼吁美国政府和人民停止对蒋介石的军事援助。次年,他与纽约的中共组织、部分爱国人士和爱国华侨组织了“和平民主同盟”,高举反蒋专政的旗帜,支持中国共产党召开新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正义主张。蒋介石立即开除了冯玉祥的党员身份,吊销了他的护照,并把冯玉祥的随从全部遣送回国,迫使冯玉祥一家流亡美国。

1948年,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冯玉祥和妻子李德全回到中国参加CPPCC的筹备工作。离开之前,父母让女儿冯理达选择是回到祖国还是留在美国。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冯理达毅然和父母去了新中国。在冯理达看来,向往共产党就是向往真理和光明。

今年7月,冯玉祥一家乘坐“胜利号”绕过苏联回国。9月1日下午两点,客轮在黑海航行时,冯玉祥夫妇正在给英达和小达讲他们访问苏联的情况,灾难突然降临。一股浓烟钻进了夫妻俩开的专用船舱,冯玉祥和妻子一个接一个地冲出舱口,但随后晕倒在船舱里。在救出他们的孩子后,李德全活了下来,但著名的一代冯玉祥却去世了。

几天之内,李德全的头发全白了。然而,她很快站了起来,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号召下,毅然决然地扶着丈夫的灵柩,带着孩子回到祖国解放的东北地区。到达哈尔滨后,她立即在电台发表声明,号召西北军官兵背对黑暗,在前线奋起,站在人民一边,停止为蒋介石挑起的罪恶内战而工作。1949年2月,李德全久别回到北平,把冯玉祥的全部遗产交给国家,还把冯玉祥的28箱珍贵资料全部交给档案馆。新中国成立后,她成为共和国第一任卫生部长。后来,她担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成为新中国卫生、体育、妇女解放运动的开拓者和领导者之一。

离开老虎家族风格的大门是很帅的

冯玉祥对孩子要求很严格。他曾多次告诉孩子:“要爱自己,就要靠自己的双手生活。”他生前留下的遗嘱也说:“虽然我的一些孩子还没有毕业,但只要能爱自己,有手,就不会饿死。”孩子们永远记得严父的谆谆教诲。

晚年,冯理达清楚地记得,在她11岁的时候,她的家人搬到了泰山。父亲要求她每周写100个字,1000个小字,冬天在户外打大刀,刮风下雨不要偷懒。为了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技能,冯玉祥制定了家规:男孩子必须学会缝衣服、织毛衣;女孩必须学会开车。家务由孩子分担,一周内大家轮流做饭。每次轮到他们做饭的时候,孩子们都会做饭表演,妈妈会帮助他们。冯理达还记得父亲在日记中写道:“立达昨天回家不容易。今天,他打扫房间、洗衣服、给男人洗衣服、做饭,并为每件事增加帮助。”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冯的兄弟姐妹非常强大和有能力,后来他们非常有前途。

冯,老党员,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他父亲的领导下领导军队。他严于律己,率军奋战在抗日战争的前线,与张自忠、吉鸿昌一起报国。冯郭虹青年时代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时发表声明,谴责冯玉祥反对中国共产党倒退。

冯洪志和蒋经国在苏联时是同学,是兄弟。他曾写信给蒋经国和李登辉,希望台湾省当局主动公开与大陆谈判,实现和平统一。定居美国后,他仍然表现出坚定的信念,认为中国人民的后代是忠诚的,致力于为国家服务。

冯宏达的童年和青年时期,是他的父亲冯玉祥“从一个老战士,经过曲折的道路,变成一个民主战士,最后走向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时期。他从小受父亲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有报国的强烈志向。他很高,长着方圆的脸,就像他的父亲一样。魁梧的身材和坚毅的面容让人看起来像标准的军人。父亲去世后,经毛泽东、朱德同意,进入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学习,后转入苏联巴库海军学校。1953年回国后,他投身于新中国的海军建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阅兵之际,作为海军军官训练队队长,他以极大的热情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庄严检阅。1990年1月,他被任命为北海舰队少将副司令。1993年,全国政协委员、海军北海舰队少将副司令员冯宏达因病去世,享年62岁。

冯从美国回来后,到苏联列宁格勒医学院学习。在苏联,她总是体弱多病,患有肺结核。第二年,当周恩来总理访问苏联时,他把她带回中国养病。康复后进入北京农业大学学习。冯自1956年以来一直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

冯玉祥将军和李德全最小的女儿冯小达,深受父母的喜爱。她和父亲在黑海的海难中同时死亡。

冯理达继承了冯玉祥将军平民意识的优秀品质,像父亲一样勤奋学习,像母亲一样聪明,优雅平易近人。她获得了苏联医学院认可的免疫学博士学位,回国后被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免疫学研究所工作。“文化大革命”后,他被调到海军总医院。经过30多年的努力,他成为了中国著名的免疫学家。

在生活的风暴中,冯理达始终跟党走,风雨兼程决心不改。她用35份入党申请书来写她对党的执着追求。1975年12月23日,当得知自己被批准入党时,冯理达激动地流着泪说:“我终于入党了,我终于实现了26年的夙愿。”当天,她给在外地当兵的儿子写了一封长信,自豪地说:“妈妈是党的女儿,我们家都是党员!”

在冯理达的75篇日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感谢党”和“感谢人民”。正是这种毕生执着的情感,使她把报效祖国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冯理达曾在日记中写道:“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海军战士。然后,我姓钟,姓君,姓海。这是我的特点。”她把为军人服务作为爱党报国的事业平台。“文化大革命”后,五十多岁的冯理达带着紧迫感和献身精神投入工作,建成了我军第一个免疫学研究中心,创立了免疫物理学、免疫康复学、军队免疫学等基础理论,主编学术专著8部,260万字。1991年,她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早期回国定居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作为29次中央和卫生部工作组组长,冯理达率队奔赴流脑、霍乱、痢疾等疫情严重地区,以及邢台地震中心地区,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偏远农村,开展逐户疾病防治、调查研究。1998年,在抗洪抢险的紧要关头,73岁的她自愿加入医院党委,坚持加入医疗队奔赴灾区。

冯理达严格遵守党章要求,一丝不苟地履行党员义务。她认为缴纳会费是神圣的,从来没有迟交过一次。她经常交上千的会费,去世时还特意嘱咐儿子交一万元。

在担任全国政协常委、委员的20年里,她经常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呼声。她先后提出减免农业税、农村教育附加等155条建议和53篇书面讲话,关注解决弱势群体基本医疗保障,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等问题。

2007年11月,82岁的冯理达肺部出现纤维化症状,经常咳嗽,满脸通红,身体明显疲惫。有一次,海军总医院高压氧科主任潘晓雯生气地劝她:“你病得这么厉害,别再讲课了。”冯理达说:“在我这个年纪,我可以再谈一次。只要我安排好,我一定去!”她拖着病体到空军事指挥学院做健康咨询报告。主持人建议她坐下来讲课。她说:“我是来讲课的,不是来开会的。”在长达120分钟的报告中,冯理达总是一如既往地站起来讲课,充满激情,用简单的方式讲解医疗保健知识,现场演示健身动作,引来观众的热烈掌声。但是没有人想到这个班已经成为冯理达的最后一个班。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苏梦枕 《说英雄谁是英雄》是什么剧下一篇:除暴原型 电影《除暴》原型故事介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