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古代是如何防治洪水的?古代也有水文站?

导语:古代如何防治洪水?古代有水文站?边肖为您提供了详细的相关内容。每年雨季,一些地区总是遭受暴雨袭击,造成洪水。事实上,在人类的生活过程中,洪水灾害一直是人类经常面临的大自然的天敌。那么,我们的祖先是如何防洪的呢?古代也有水文站据史料分析,中国古代

古代如何防治洪水?古代有水文站?边肖为您提供了详细的相关内容。

每年雨季,一些地区总是遭受暴雨袭击,造成洪水。事实上,在人类的生活过程中,洪水灾害一直是人类经常面临的大自然的天敌。那么,我们的祖先是如何防洪的呢?

古代也有水文站

据史料分析,中国古代自大禹以来就重视水文条件的观测和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历代都更加重视在河流的重要部位设置水文监测站。被誉为“世界第一古水文站”的“白鹤梁”,是中国古水文站的一件稀世文物。

白鹤梁是重庆涪陵以北长江流域的天然石梁。因为白鹤梁的山脊一年四季只比长江最低水位高2-3米,几乎一年四季都不在水中,每年冬春之交只从水面露出一部分,所以古人往往根据白鹤梁从水面露出的高度位置来确定长江的低水位。自唐代以来,古人在白鹤梁上以“石刻记”的方式记录长江的低水位,并刻上“石鱼”作为水文标志。

鹤梁石鱼铭文保存最好,价值较高。它记录了公元764年以来72年的干记录,在古代石刻上刻了163个铭文。

白鹤亮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水文站”,见证了中国古代水文管理的历史成就。

中国有七大水系:长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珠江、松花江。历代都非常重视防汛报洪。因为河水泛滥影响水运、灌溉和生活用水,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虽然古今防洪没有可比性,但古代还是有值得称道的做法。宜昌到重庆有11个低水碑刻群。

宋朝时,吴江有两座建于1120年的水泽纪念碑。水泽纪念碑分为“左水碑”和“右水泽碑”。左水碑记录了历年的最高水位,而右水泽碑记录了一年中每十天和每月的最高水位。当时规定水位相当于一划,无论高田洛达是否受影响;两笔以上,极低场受影响;超过三笔,低场会受影响…超过七笔,极高场也会受影响。如果某一年的洪水水位特别高,就在这个规律里写着:某一年水会来这里。刻在水上的最早年份是1194年。

由此可见,水泽纪念碑不仅是用来观测水位的标尺,也是历年最高洪水位的原始记录。从水泽碑可以知道,宋代建立水位观测系统是为了统计汛期农田受淹面积,这也是我国水位观测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最早记载。

古代防洪法规

在中国古代,各个朝代都制定了许多防洪法规,以保证防洪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中,晋太和二年,金章宗颁布实施的《太和法令》中的《河道防御令》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防洪法。

《防河令》的主要内容是:一是明确了黄河、海河的防洪期,将“6月初至8月底”定为“涨月”,规定沿河官员在此期间必须轮流“守涨”,不得有误。二是规定朝廷每年汛期前要派官员“入户入工商部”沿河巡查,督促沿河各州、州、县落实防洪规划措施,修堤加固。第三,规定在发生河流防洪紧急情况时,沿河各州首府、独水监督员和杜鹤巡警应共同商定紧急救援事宜。第四,奖罚之罪,不管是有功还是有罪,都要向沿江州、府、县的官员举报,国家要根据情况处理。

《防河令》的颁布,不仅对当时徐金国占领下的黄河、海河的防洪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后世的防河工作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金代以后各个朝代的防洪法规大多是从《防河令》延伸而来的。

顺治十六年至清康熙十六年,苏北黄河、淮河、运河连年崩塌,洪水泛滥严重。平民出身的水利专家黄晨,协助河道管理者金夫治水,提出了根治黄河上游的思想,发明了测量流速和流量的“测水法”,对我国河流管理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在古代,黄河经常决口,淹没农田和村庄。为了防止洪水,“水报告”应运而生。这是和《军事新闻》一样紧急的紧急快递。这种洪水传播的紧迫性往往比军事报道更为关键。在古代,黄河河堤上装有“塘马”用于报洪。当上游地区的暴雨导致河水陡升时,省政府派海警报告黄绢派人到下游,以便迅速行动,并通知加固堤防,疏散人口。这种水报属于接力式,是站与站之间传递的。沿河各县都备有好马。视力好的总是爬上去观察。一旦水报到了,就会通知新郎去迎接,逐县传到开封县。当时有的人一天到晚跑500英里,比洪水还快。当时法院还规定,过水报告的马可以在危机时刻不付钱就给人盖章。在这点上,人尽皆知,看到背黄包人,马驰红旗,大都会主动避开。

古代有一种独特的“羊报”报道海警。所谓“羊报”,就是报道汛期的马前卒。据记载,在甘肃省皋兰县西部,黄河上游,有一个清代的水位观测标志。一根竖立在中游的铁柱上,根据历史洪水水位刻上了标记。比如水位超出槽口一寸,说明下游某段水位至少上升了一尺。当发现危险情况时,“包杨”迅速带走干粮和“水券”,坐在一艘羊船上,用绳子固定自己,随波逐流,并沿着水道定期投掷水券。

下游段的防洪工作应在水流较缓的地方接管,并根据水牌提供的水险程度,迅速做好防洪、抢险、救灾等各项准备工作。“扬州”也很独特。它用大羊剜出内脏,烘干缝合,用香油浸透,使其水密。充气后,它们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而不会下沉,这很像一只木筏。《羊报》是一项非常危险而重要的任务。古代“包杨”被救上岸后,有些人因在河里扑腾多日而饿死、被杀或淹死。

元朝时,朝廷根据自然条件,设置了陆站、水站、轿站、步站等报警站。东北因为路况不好有狗站。原来元朝政府很重视狗的作用,把狗训练成通讯报警工具。用来举报水警的狗只最多可达三千只。当时辽东和黑龙江下游有15个狗站向海警报告。

——以上文字基于《自然之友》和《济南时报》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燕王喜本想趁火打劫成就一番伟业,结果却差点被灭国下一篇:越王勾践宝剑为何千年不锈?保存的方法前卫到超越2000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