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汉朝的人们都能吃些什么 西域蔬果的传入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菜篮 汉朝的人们都能吃些什么 西域蔬果的传入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菜篮

导语:汉代人能吃什么?从西部地区引进的水果和蔬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菜篮子。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说起吃,不得不佩服我们中国人。中国可谓是世界最能吃的国家。中国早在夏商周时期就不断追求烹饪技术,当时的许多青铜器都可以用于蒸煮食物。到了汉代,由于丝绸之路开通,许多西域和中亚、西亚的物产传入了中国,这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1999年,考古人员在沅陵虎溪山汉墓发现了竹简《美食

汉代人能吃什么?从西部地区引进的水果和蔬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菜篮子。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说起吃,不得不佩服我们中国人。中国可谓是世界最能吃的国家。中国早在夏商周时期就不断追求烹饪技术,当时的许多青铜器都可以用于蒸煮食物。到了汉代,由于丝绸之路开通,许多西域和中亚、西亚的物产传入了中国,这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1999年,考古人员在沅陵虎溪山汉墓发现了竹简《美食方》,记载了155条烹饪技巧,这算是中国最早的烹饪书籍了。那么汉代的中国人都吃些什么呢? 一,主食类:麦食占据主导 汉代粮食作物主要有黍、粟、麦、菽、稻,并称「 ”五谷”。黍也叫做「 ”稷”,「 ”糜”,现在称为黄米,煮熟后有粘性;粟,即小米,凡古人常说的「 ”米”或 「 ”饭”就是小米;麦是汉代食用最为普遍的主食,有大麦、小麦、春麦等品种;菽,豆类的总称,有大豆、小豆、胡豆等。汉朝时期,中国人将豆子作为主食之一,也作为副食和调味品。豆腐、豆豉、酱等豆制品十分受欢迎。稻,也就是水稻,有籼稻、粳稻、糯稻之分。在汉代,水稻在江南普遍种植,但是北方地区还不普遍。除此以外,在北方还有高粱、荞麦、胡麻等作物。 五谷 麦食是汉代的第一主食,汉代人甚至认为「 ”啖麦令人多力”,因此麦制品的食物已经十分丰富。在西汉之前,中国人已经能够将大麦和小麦磨成面粉,这为面食的丰富创造了条件。不过总体上说,汉代的麦制品可分为饼、饭、粥三种。在西汉,面制品均被称为「 ”饼”,有「 ”蒸饼”、「 ”汤饼”、「 ”煮饼”、「 ”油饼”,从西域引进的烤制饼称为「 ”胡饼”。当时的饼十分普遍,上到皇亲贵族,下到黎民百姓都吃饼。 烧饼 将麦子做成干饭,叫做麦饭,亦称「 ”糗”。麦饭不需要磨制,制法简单易行,容易保存。但是由于麦饭制作粗糙,所以基本是平民所食。如果在汉代,有官员吃麦饭,就会被夸奖到「 ”至德清纯如此”,甚至一些儒家官员以常食麦饭作为「 ”以俭化俗”的实践。而隐士吃麦饭,就是清高的表现,所以招待隐士往往都是麦饭。 荞麦饭 粥也是由麦子做成,因为容易消化,多为老人和妇孺喜欢。《史记》就记载赵太后每天饮食「 ”恃粥耳”。汉代的麦粥是接待客的必备食品,也就和现在的米饭差不多。 粥 除了麦子可以做成饼、饭、粥之外,豆、粟、黍、稻等也可以,其制作方法也基本相似。其中干饭最为常见。当时的豆类做的饭叫做豆饭、豆粥,其其营养价值高,是养老的精食品。汉代最流行的豆粥叫甘豆羹,是用淘米水和着小豆煮熬而成。南方地区的稻饭在南方盛行,其中的粢饼十分更受欢迎,其粢品制作比较简单,很现在的糯米饭的做法相似。 二,肉食类:马和牛难以上餐桌 在古代,由于社会经济总体不发达,因而吃肉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不过在汉朝前期,国家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社会经济十分繁荣,其肉食品的种类也丰富了起来。汉代的肉类和现在的大同小异,主要有六畜中的马、牛、羊、猪、狗、鸡等。由于马匹是国家战略性的资源,因而国家有政策保护马匹。牛作为耕田的主要畜力,官府也会禁止宰杀。而羊则主要在西北地区盛行。 因此,人们常常食用也就是猪、狗、鸡。其中猪和狗是汉代最为普遍的肉食。汉代喜欢吃狗肉,彭城沛县就是一个狗肉美食之乡,汉代名将樊哙就曾以屠狗为生。汉代人吃狗肉十分讲究,其选择原则是选幼不选壮,选壮不选老。 樊哙 至少从汉代其,人们就特别喜欢吃猪的内脏,如心、肺、胃、肠、肝等,无所不吃。在汉代,内脏比肉便宜,一般平民吃不起肉,就会买内脏。《东观汉记》曰:「 ”闵仲叔客居安邑,老病贫寒,不能买肉,日买一片猪肝”。 由于平民多养鸡,因此鸡肉是一般平民接触最多的肉食。在许多汉墓中都出土了鸡骨和鸡蛋。在一般家庭中,鸡蛋鸡肉成为了待客的上佳食品。人们在迎接贵宾和亲朋好友时候往往「 ”杀鸡为黍,以迎至交”。鸡肉是孝敬老人的绝佳菜肴。《御览》记载一位孝子「 ”茅客杀鸡为黍,以供其母”,而自己却吃菜蔬。当然,家禽还有鸭、鹅等,但是数量不多,地位也不重要。 马王堆出土的鸡蛋 除了六畜之外,汉代人的野味品种也十分丰富。兽类的虎、豹、熊、鹿、兔、狼、鼠等;禽类有野鸡、雁、鹄、鹤、天鹅、鸠、鸽、麻雀、鹌鹑、鹧鸪、凫等;水中的鲂、鲤、鲫、鳜、白鱼、索鱼、鲍鱼、鳅飞鳖等;还有青蛙、蟹、螺、蚌、贝、蛤等都已经被端上了餐桌。 光是有肉食不足以调动人的胃口,还必须要有高超的烹饪技术。通过通过马王堆汉墓遣策可以得知,汉代的烹饪技术已经相当丰富了,有羹、炙、炮、煎、熬、蒸、濯、脍、脯、腊、醢、鲳、菹等十余种。其中人们常用的就是煮成羹。羹在汉代十分普遍,种类也多,各种肉食都可以做成肉羹。而在边塞地区就十分流行炙,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烧烤。当时烤全猪和烤全羊在西域地区比较盛行。当然,也有生吃的技术。南方有脍,「 ”脍,细切肉也。”其中鱼脍是江南名菜。人们还会将肉食经过抹盐、晒干制作成脯。 三,蔬菜瓜果和副食:西域蔬菜大量传入 在汉代之前,中国人餐桌上蔬菜还不算丰富。张骞通西域之后,核桃、石榴、葡萄、胡萝卜、胡麻、葱、大蒜、苜蓿、香菜、黄瓜、菠菜、茄子、扁豆、芝麻等传入了中国,丰富了中国人的菜篮子。而中国本土的蔬菜则有葵、芹菜、芋、韭菜、芥菜、萝卜等。 其中葵是汉代最为普遍的蔬菜,和现在白菜一样普遍。葵,也就是冬葵,葵有野生的也有种植的。葵早期先秦时期就是人们必备的蔬菜了,《诗经•七月》提到「 ”七月烹葵及寂”,到《乐府诗集》还是「 ”采葵持作羹”。在南方,最有名的蔬菜是芹菜,「 ”菜之美者,云梦之芹。”此外,芋头也是人们十分重视的蔬菜。泛胜曾在关中推广芋头种植技术。 葵菜 汉代在豆制品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有资料显示,秦汉之间的人已经开始培养豆芽。根据打虎亭汉墓壁画的内容,人们基本能够却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豆腐。《洛阳伽蓝记》提到了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和幕僚「 ”腐豆为乳汁,名曰豆腐”,这是世界制作豆腐最早的记载。 由于汉代的食物中,羹占据很大的比重,因而对调料的需求也是十分大的。当时常见的调味品有盐、酱、醋、豉、曲、糖、蜜、姜、葱、韭、桂皮、花椒、茱萸等。豉是汉代人最喜欢的调料品,「 ”豉,嗜也,五味调和须之而成,乃可甘嗜”。马王堆墓穴出土了一罐豆豉,和现在的豆豉大同小异。《史记》和《汉书》都记载当时卖豆豉可以发家致富,堪比千乘之家。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不仅只有四大发明!下一篇:好爽还想再来一次王爷 三本种田甜文:一朝穿越撩王爷,还有劲埋怨,那就再来一次好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