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这个小国太贫困 这个小国太贫困 把自己的国名都改没了 | 地球知识局

导语:这个小国太穷了,改不了自己的国名。|地球知识局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 >NO.827-真假马其顿 >作者:亚瑟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 >今年6月17日,马其顿共和国与希腊正式签署协议,未来马其顿共和国将使用“北马其顿共和国”的名称,双方就国名争

这个小国太穷了,改不了自己的国名。|地球知识局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 >NO.827-真假马其顿 >作者:亚瑟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 >今年6月17日,马其顿共和国与希腊正式签署协议,未来马其顿共和国将使用“北马其顿共和国”的名称,双方就国名争端问题达成一致。 >马其顿这个名字在文史爱好者当中可谓如雷贯耳。这个名称如此响亮,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其治下的马其顿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陆,本人也是文治武功,将泛希腊化的影响力散布到了中东直至中亚南亚,在世界历史上占据重要位置。 >西方人对亚历山大真是无限崇拜与想象 >但两个马其顿真的是一回事么?今天在国际舞台上以马其顿之名自称的那个国家,和这位古代大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又为什么要被迫修改国名呢? >这一切还要从马其顿共和国和它的好邻居希腊开始说起。 >马其顿黄金年代 >古马其顿国位于现希腊北部,与当时雅典、斯巴达等均属城邦制国家,其实力在诸多城邦中并不突出。马其顿一词源于古希腊语Μακεδονία,意指“高”,据推测可能用于描述马其顿人身高体壮的体格特征。 >北方的山地王国马其顿 >与南方的希腊城邦世界 >不过对于其他位于希腊核心区的城邦来说,马其顿这个小邦国可能只能算一个蛮夷之邦。相较于希腊发达的海洋商业文化,马其顿更像是一个闭塞的内陆山地国家,在族群气质上就和老派希腊人格格不入,也因其闭塞而未能拥有希腊般高度发达的文明。 >古代希腊世界的海外“圈地运动” >领导者是南方的希腊海洋城邦 >内陆城邦和北部山地民族显然不擅于此 >但正如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一样,虽然被核心区的各国视为蛮夷,马其顿人却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一边汲取来自文化高地的先进成果为我所用,一边积蓄实力发展本地特色的经济军事,为扩张作准备。马其顿方阵步兵,就是这个古国向欧洲和全世界输出的最成功的一项本地特产,其思路便源自马其顿复杂的山地行军需要。 >枪阵如林 >古代人肉装甲车 >公元前4世纪中期,马其顿在君主腓力二世治下国力日盛,威震周边城邦。菲力二世后在女儿婚礼上遭暗杀,其幼子迅速扫清其余势力,成功继位,这就是日后征服希腊全境,横扫亚非欧三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这一地理概念也随之扩大。 >在父王腓力二世在位时 >已经通过战争的方式降服了南方的希腊诸城邦 >东征波斯帝国也在实行中 >亚历山大继续了腓力二世的计划和事业 >亚历山大大帝南征北战,最远甚至打到现印度河流域,但最终在归国途中染病不起,英年早逝。其部将随即展开混战,名噪一时的马其顿帝国也逐渐土崩瓦解。这就是马其顿这个名字在世界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 >以当时的世界观来看 >绝对是前无古人的实力 >自此,以马其顿为名的政治体就再也没有机会重新崛起了,其狭小的版图和深处内陆的发展条件局限了它的扩张可能。失去了亚历山大父子这样极富魅力的领袖,也无法再统摄庞大的国土,马其顿的国力一落千丈。 >当地中海处于高度破碎状态 >马其顿是有机会成就霸业的 >当西地中海强权崛起 >马其顿和希腊世界再也没机会了 >在此后的历史上,其所在的巴尔干半岛相继处于古罗马、拜占庭、奥斯曼土耳其等帝国统治下。 >历史上的四位着名爸爸 >18世纪起,巴尔干各族民族意识不断觉醒,马其顿人主要追随保加利亚人独立运动,反抗奥斯曼土耳其统治。 >奥斯曼帝国曾长期占领巴尔干半岛和马其顿-希腊 >历经1912-1913年两次巴尔干战争后,奥斯曼土耳其被赶出巴尔干半岛,但马其顿族始终未能获得独立建国机会。传统地理概念上的马其顿被一分为三,东部归保加利亚、南部归希腊、西北部归塞尔维亚-克罗地亚。 >巴尔干战争后 >被分配的马其顿 >历经演变,最终西北部的马其顿,也就是瓦尔达尔马其顿作为一个加盟国,并入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上世纪90年代,前南强人铁托去世,各加盟国随即因民族矛盾、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原因分崩离析,马其顿也即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之后,于1991年宣布脱离前南和平独立,成为今天的马其顿共和国。 >马其顿也是南斯拉夫内最偏远最没有存在感的 >希腊人不认马其顿 >今天的马其顿共和国地处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北部与塞尔维亚、西部与阿尔巴尼亚、东部与保加利亚、南部与希腊接壤,是个四周都是陆地的小国家。从面积上来看,马其顿这个现代国家的面积其实只是传统意义上马其顿区域的三分之一。 >如今只是一个贫穷的内陆山地小国 >在亚历山大顶峰时代的大马其顿概念,位置大概包括希腊北部、保加利亚西南部、阿尔巴尼亚东部各一部分,再加上如今的马其顿共和国,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概念。 >中间地带 >而且作为希腊化的传播者,亚历山大大帝在希腊人的民族记忆中也是一个重点人物,如果就这么让一个北方的小邻国顶着马其顿之名,而使外国人都认为亚历山大大帝是一个和希腊国没有关系的人,就亏大了。 >实实在在的希腊文明的带盐人 >据此,希腊始终认为,古马其顿应是希腊一部分,古马其顿国的两任首都Vergina和Pella均位于希腊北部,且至今希腊北部仍有希腊马其顿这一行政区划。而北方的邻居马其顿共和国仅是地理概念上的马其顿区域的一部分,使用马其顿为国名,可能对希腊北部有领土诉求。 >同时,希腊北部生活着数以百万计的马其顿人,这与马其顿共和国的马其顿人存在天然区别,也不应该任由马其顿共和国占用这个国名,影响希腊的内部民族向心力。 >希腊北部显然有着人口更多的“马其顿人” > >同时,希腊还指责马其顿盗用希腊文化,诸如腓力二世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本质上均是希腊人,而不是马其顿人。另外,他们还试图禁止马其顿在国旗上使用Vergina太阳这一希腊标志,并在1995年与马其顿签署条约,成功迫使其改变了自1991年来使用的国旗。 >马其顿的旧国旗 >隔壁——希腊马其顿大区的区旗 >改之后的马其顿国旗 >马其顿共和国则认为,随着历史和民族融合,马其顿共和国自然可以继承历史上的马其顿概念,并在全国境内相继修建了以亚历山大大帝、腓力二世命名的雕塑、建筑等,如马其顿共和国首都斯科普里的国际机场名为亚历山大大帝机场,国家体育场名为腓力二世球场,市中心还建有宏伟的亚历山大大帝雕像,从未放弃过利用这些古人IP的想法。 >腓力二世球场 >而不明就里的外国游客,也确实常常会抱着探访亚历山大父子足迹的想法,远道前往马其顿共和国,观看帝国鼎盛时期的遗迹和文物。 >双方的矛盾种子就是这么被种下的。 >从马其顿到北马其顿 >由于希腊的反对,在联合国等国际社会正式场合中,马其顿共和国的官方名字为“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马其顿”。 >而在欧洲,马其顿长期希望加入欧盟,但希腊是欧盟成员国,拥有入盟表决的一票否决制,长期阻碍欧盟与马其顿开启入盟谈判。 >土耳其和马其顿 >你觉得哪个可能先进欧盟呢? >虽然没有军事或经济上的直接冲突,两者的关系却一直非常僵硬。这也许是为什么长期以来马、希双方仍在对方国家只设联络处,不设大使馆的原因。 >今年2018年6月17日,在国际社会代表的见证下,希腊和马其顿终于在边境小村Psarades正式签署协议,马其顿共和国将使用“北马其顿共和国”的称呼,以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两国的国名问题。 >随后希腊总理齐普拉斯跨过国境,在马其顿Oteševo小村与各方共进午餐,成为马其顿共和国1991年独立以来首位进入马其顿国境的希腊政府首脑。两国因为历史遗留问题而一直无法缓解的僵局,似乎也有了松动的可能。 >但前景虽好,执行起来却难以落地。由于更改国名涉及马其顿修宪,需要举行全民修宪,为此举行的全民公投因参与人数不足无效,议会修宪又面临反对党的挑战,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 >目前,马其顿人均GDP常年排在欧洲各国末尾,国内虽风景如画,农产品质量颇高,盛产葡萄酒和大米,但长期以来各党分歧严重,政府执政颇受制约,经济发展一般,基础设施落后,年轻人失业率比较高。加入欧盟可能是马其顿这个国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欧洲各国和平共处的唯一途径。而改国名,会是很好的第一步。 >马其顿农村 >说这是欧洲你信么... > >希望此次解决国名问题后,各方能加强磋商,通力合作,为人民和发展谋出路。 >谈点题外话,巴尔干半岛民族混杂,矛盾激烈,一直被称作“欧洲的火药桶”。一战导火索即是时任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暗杀,导致巴尔干各国背后代理人,也就是欧洲各大强国大打出手。马其顿与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阿尔巴尼亚等邻国的恩恩怨怨,实在也是剪不断、理还乱,难以分清孰对孰错。 >从实力上来看 >一战前的巴尔干国家最没有存在感 >但却在一战后成为巨大的赢家 >然而这一成果并没能一直保持下来 >最后,纯从亲历者的角度谈一点经历。第一是参加保加利亚驻马其顿使馆的招待会,在保加利亚大使致辞后,一位单腿拄拐老兵高声抗议,最终被带离使馆。二是一位马其顿朋友告诉我,普通马其顿人最富足的时候,是留在前南斯拉夫共和国内时。他父母作为普通的双职工,可以轻松养活三个孩子,且能够负担每年2次的出国旅行,而现在他本人虽努力工作,却也只能养家糊口。 >但是后来有了5000亿第纳尔钞票 >为南斯拉夫当时恶性通货膨胀的象征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 END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50年代周恩来传话蒋介石别杀谁:否则将来不好见面 50年代周恩来传话蒋介石别杀谁:否则将来不好见面下一篇:地都镇的历史人物 地都镇的历史人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