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蒙古军队为何舍近求远 蒙古军队为何舍近求远 近在咫尺的金朝不打 却先征服中亚东欧

导语:为什么蒙古军队放弃距离,先征服中亚东欧,而不是近在咫尺的统治者?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蒙古帝国是人类历史上排名第二大的帝国,也是领土在陆地上相互连接的帝国中最大的一个。所以公元13世纪的蒙古帝国无疑是曾经永久改变了世界历史走向的一个存在。而蒙古帝国庞大的领土当然源自其强悍的武力,但在蒙古帝国的征服过程中,其实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蒙古草原在

为什么蒙古军队放弃距离,先征服中亚东欧,而不是近在咫尺的统治者?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蒙古帝国是人类历史上排名第二大的帝国,也是领土在陆地上相互连接的帝国中最大的一个。所以公元13世纪的蒙古帝国无疑是曾经永久改变了世界历史走向的一个存在。而蒙古帝国庞大的领土当然源自其强悍的武力,但在蒙古帝国的征服过程中,其实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蒙古草原在统一之后,早期的征服重点却是距离相对遥远的中亚和东欧,对与其最近的金朝的征服行动甚至都是在成吉思汗铁木真去世之后才完成的。那么是什么情况导致了历史的这种轨迹呢? 金朝与中亚东欧各国的体量差别 其实在当时,蒙古第一次灭国行动出现在了位于中亚的花剌子模而不是金朝也是一种很自然的选择。因为相比于中东欧各国,金朝和他们的体量差距悬殊,因此征服难度也是差距非常大的。 蒙古崛起前的花剌子模和金朝 我们这里所说的体量并不只是指领土,当然金朝的领土也不小。但金朝和中亚以及东欧国家相比具有本质不同的其实是人口。根据历史记载,在铁木真统一蒙古一年之后的公元1207年,金朝的人口已经达到了841万户,总人口可能超过了5000万人。而在10几年之后蒙古军队发动灭亡花剌子模的战争时,花剌子模几大主要城市的总人口数相加只有52万到85万人之间。虽然主要城市的人口绝对不能等同于总人口,但花剌子模在当时就是一个以城市人口比例特别高而着称的国家,所以其总人口至多也就是几百万人,和金朝是完全不能相比的。 而在花剌子模灭亡之后,蒙古军队遇到的其它亚欧国家的体量最多也就是相当于花剌子模的体量,有些甚至更小,人口只有几十万,所以这种征服难度和南下灭金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其实当时蒙古也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对金朝用兵,只是金朝作为一个体量超大,而且抵抗意志也十分坚定的王朝,一直抵抗了20多年才被打垮。而这种时间差也是许多朋友感觉蒙古人似乎对中亚东欧兴趣更大的原因之一。 蒙军在草原周边作战的优势 当然,除了金朝本身的体量和抵抗的激烈之外,蒙古帝国和蒙古军队本身的重点也决定了中亚和东欧虽然距离遥远,但却是更适合其进行征服的地区。这里面最根本的一点当然就是因为蒙古帝国在早期是一个纯粹的草原帝国,因此其战力主要是来自骑兵的奔袭。而在当时,能让蒙古骑兵发挥最大战斗力的,就是从中国东北地区一直绵延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中欧地区的欧亚大草原地带了。 欧亚大草原分布区域 桃花石杂谈这么说是因为,在古代行军打仗其实后勤的问题比现代要难解决得多的多。比如现在我们看到许多历史记载说古代出兵,动辄就是几十万大军。但其实这种数字里,通常占绝大多数的都是负责运送粮草等工作的后勤人员,真正一线作战的部队能占到三分之一就算是比例超高的配置了。但蒙古军队在欧亚草原沿线作战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只需要极少的后勤人员就可以保证军队能够正常运转,并发挥出最强的战斗力。 鼎盛期的蒙古帝国,基本也是位于欧亚大草原周边地区 这样说是因为,在草原作战,蒙古军队的战马本身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后勤供应的作用。早期的蒙古人是完全的游牧民族,马匹可以说是其生活方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鼎盛时期的蒙古军队中,马匹供应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平均每名蒙古士兵都会配备3到5匹马。而且这些马基本都是母马,因为母马除了能作为行军打仗时的坐骑,还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马奶,而马奶则是蒙古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在欧亚大草原及其周边地带作战的过程中,许多时候蒙古军队甚至都不需要后勤支援,或者只需要极少量后勤支援。因为在出征时,每名蒙古士兵都会随身携带一包干肉,在路上由轮替的马驮着,需要吃饭的时候在锅里一煮就可以随时开饭,而欧亚大草原相对干燥的气候可以保证这些干肉可以很长时间不变质。马奶则既能提供人体所需水分,还能提供补充的营养。而在遇到战事拖延粮食断绝时,则可以杀马肉充饥。而在极端情况,预计连马肉都不太够吃的情况下,则可以在把战马杀死之后,先把马血和马奶混合在一起当粮食吃。曾经有记载说蒙军士兵光靠吃这种马血和马奶的混合物就可以活过一周以上。 蒙古马是促成蒙古征服最核心的因素之一 另外蒙古马本身的特性也进一步增强的蒙军在欧亚草原的战斗力。蒙古马用现代观点看不算特别好的马,因为它的奔跑速度不如阿拉伯马和纯血马。蒙古马相对来说个头较小,但这却使它们自己消耗比较小,非常能耐受艰苦环境,在欧亚草原上它们凭借自己在沿途找到的野草和枯枝就能维生,同时给士兵生产马奶。而这也进一步降低了蒙古军队的后勤需求。而这些有利条件,只有在欧亚草原上才能发挥作用,一旦远离蒙军也会面临和其它所有军队一样的巨大后勤困难,所以中亚东欧地区虽然实际距离较远,但对于蒙古骑兵来说,无论是行军还是作战条件都有利,也更容易抵达。所以这些地区也更早就成为了被其征服的地区。 天时与天时的局限 而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优势之外,根据一些现代的科学研究,当时蒙古军队能够在欧亚草原及周边地区纵横无敌还跟当时出现的一个非常有利于蒙古帝国的天时有关。根据2014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尼尔·彼得森和艾米·海色尔等几位教授的研究,在公元13世纪欧亚大草原出现了长期的湿润气候,特别是在铁木真崛起这一时期,蒙古草原中部出现了连续15年湿度高于常年的情况。这使得草原的生产力大幅提升,也使蒙古草原的人口和战马数量都出现了暴涨。 公元13世纪的气候造成草原水草极其丰美也是蒙古崛起的客观原因之一 而这也是此前和此后战斗力都比较平常的蒙古军队在这几十年之间成为了横扫半个世界的无敌之师的原因之一。但天时造就的战斗力毕竟是有局限性的。比如在蒙古第二次西征期间,虽然蒙古军队所向披靡,很快灭亡了罗斯诸国、波兰和匈牙利,特别是在与匈牙利军队进行的蒂萨河之战中,蒙古军队几乎是以屠杀的方式消灭了数万匈牙利军队,却在向奥地利尝试性进军之后很快撤回罗斯地区,甚至放弃了在中欧已经征服的土地。虽然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当时因为蒙古大汗窝阔台突然死了,西征军回去争夺汗位,但也有观点认为,蒙军撤离而且之后没有再次入侵中欧是因为在到了匈牙利之后,虽然平原地带仍然有利于蒙军作战,但当地已经渐渐脱离草原,蒙军在此作战成本骤增,因此感受到了巨大困难,所以才很快撤军,以后也不再进军此地。 描绘蒂萨河战役的古画 同样,因为蒙军对就地取材解决后勤问题的过度依赖,也使其对手在后来找到了对付他们的有效办法。而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埃及马穆路克王朝成功抵抗蒙古入侵的过程。从公元1244年开始,蒙古驻波斯军队就曾经入侵叙利亚地区。而从公元1259年蒙古第三次西征开始,蒙古军队以及后继的伊儿汗国军队曾经在40多年内多次入侵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希望攻入埃及,灭亡马穆路克。但因为当地气候干旱,而且马穆路克王朝实行焦土政策,将当地的所有可被当作牧场地草原全都烧光,所以每一次蒙古进军到巴勒斯坦地区之后都很快丧失势头,最终只能迅速撤军,没有一次成功攻入非洲。而从这个角度看待蒙古征服的整个过程,恐怕许多疑问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武则天为何要造字 武则天造的18个字有什么特点 武则天为何要造字 武则天造的18个字有什么特点下一篇:兰台说史•此地为何重要到阿萨德亲自开坦克去视察 兰台说史•此地为何重要到阿萨德亲自开坦克去视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