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常言道劣币驱逐良币 汉文帝用了这招 打破常规 让良币驱逐劣币

导语:俗话说,劣币驱逐良币。中国皇帝用这个招数打破常规,让好钱驱逐坏钱。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在我们的通常理解当中,市场上大都是劣币驱逐良币。如何理解劣币驱逐良币?简单来说,就是古代在使用金、银来购买东西的时候,金子不足秤

俗话说,劣币驱逐良币。中国皇帝用这个招数打破常规,让好钱驱逐坏钱。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在我们的通常理解当中,市场上大都是劣币驱逐良币。如何理解劣币驱逐良币?简单来说,就是古代在使用金、银来购买东西的时候,金子不足秤,银子也不足秤。 格雷欣法则也叫劣币驱逐良币 但是由于好坏无法辨别,因此就算是不足秤的金银,也可以购买足秤金银同等的货物。如果这样的话,原来足秤的金、银将会被收回,重新打造成不足秤的金银在市场上流通。 到了最后,市场上面都是劣质的金银,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汉文帝之前的铸币情况——私铸币屡禁不止!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就偏偏出现了这么样一个人物——汉文帝。在他执政期间,出台了一项政策,让市场上出现了「 ”良币驱逐劣币”的事情。 在讲到汉文帝的政策之前,我们要讲一下汉文帝之前的铸币政策。当年秦始皇统一货币,把铸币权紧紧的掌握在国家手中。一者可以维持国家稳定,二者可以获取油水。 但是这种制度很快就出现了问题,因为虽然秦始皇统一了货币,但是货币制度一直非常混乱,这种混乱情况一直延续到西汉早期。 在西汉初期,从汉高祖到汉惠帝再到吕后执政三个时期,他们都尝试过颁发几种新的货币。西汉初期出现过:榆英半两、三铢半两、八铢半两、五分钱等等。 榆英半两 八铢半两 五分钱 但是由于监管问题,最后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盗铸货币的情况。造成了货币滥造滥制,又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史书记载: 「 ”令禁铸钱,则钱必重;重则其利深,盗铸如云而起,弃市之罪,不足以禁矣。” 可见当时有多严重了,禁都禁不了。这里要补充一个知识点,为什么都想去铸造假币? 因为铸币在本质上赚取的是铸币材料成本与铸币面值之前的差额。打个比方,假设100块钱的制作成本是10块钱,里面就有90块钱的利润。 马克思不是说过吗,100%的利润会让资本家铤而走险,200%的利润会让资本家蔑视法律,300%的利润会让资本家践踏世间的一切。 这就造成在西汉初期,民间偷铸货币的情况非常严重。倘若是民间的一些小作坊还罢,因为产量少质量差,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官府也好抓。关键是一些豪门大族,也跟着私铸货币。 汉文帝的政策——使民放铸,咱都别赚钱了! 当时的汉文帝认为,既然我赚不到钱,钱都被你们这些贵族转走了。干脆这样吧,我赚不了你们也别想赚,我来一个「 ”使民放铸”。 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贾谊谏曰:”……又民用钱,郡县不同:或用轻钱,百加若干;或用重钱,平称不受。……则市肆异用,钱文大乱。……今农事弃捐而采铜者日蕃,释其耒耨,冶镕炊炭,奸钱日多,五谷不为多。「 ” 什么叫使民放铸?意思就是说,我政府不要铸币权了,民间百姓随便铸币。其实让民间百姓随便铸币,实际上还是让贵族随便铸币。因为民间百姓哪来的实力去开造铸币厂? 其实刚开始受到大臣阻止,如上文贾谊所说,大致意思是放任将会更乱。百姓都跑去铸币了,也不想着耕田了。 古代铸币 而汉文帝这次推行的铸币政策,是在秦朝确立帝制之后,唯一一次放任民间铸币。纵观整个历史,汉文帝应该也是唯一一个了。 不过可能有人有疑问了,汉文帝这个做法岂不是更傻?把铸币权放出去了,市场缺少了政府的监督,这不是更加混乱了。其实放任民间铸币,也并不是完全的放任自由。 汉文帝的使民放铸,还有下面几个要求: 第一,铸币必须采取「 ”法重四铢,文曰半两”。法重四铢,就是法律规定重量必须达到四铢。文曰半两,半两是货币的名字。 第二,所有取得资格的民众,都要接受政府的监督,这些人都被称作是督查。督察也是必要的,督察主要内容就是是否符合第一点的「 ”法重四铢”。 第三,所有铸造的货币,必须采用政府提供的重量标准以及原料标准,同时还给了模型。意思是让百姓都按照政府的要求制造,否则实行黥罪律令。 上述的几点内容,汉文帝是想传达这样的意思:我把铸币权给你可以,但是你必须按照我要求的质量、大小、流通方式、监管方式来执行。 古代铸币 上面这三点内容,基本上都没什么问题。如果完全放任不管,那市场完全就乱套了,货币也缺少了它本身的作用。 但是上述三点内容,并不能达到良币驱逐劣币的作用,关键是第四点。 第四,钱衡制度。什么是钱衡制度?其实就是衡量铸造出来的货币的是否足秤。如何达到这个目的?汉文帝想了一招,在市场上面放上一个秤。 1975年的时候,在湖北江陵纪南城发现了一座汉朝墓穴。在这座汉朝墓穴里面,出土了101枚四铢半两钱,以及一个类似天平的衡杆。 天平上面还写着「 ”正为市阳户人婴家称钱衡”,以及「 ”以钱为晕,劾曰「 ”四朱”、「 ”两”、「 ”敢择轻重衡,及弗用,劾论罚,徭里家十日”的字样。 上面内容是说什么?前面是说这个秤是哪里的秤,后面的内容是说要是敢在秤上面做手脚,罚你十天的徭役。 和它一起出土的,还有专门使用的砝码,每个砝码重10.75克,相当于是16铢。之所以是这个数字,是因为这才复合汉文帝规定的四铢半两钱币的重量要求。 汉代砝码 良币驱除劣币——建立在透明市场机制下! 汉文帝前面的三个要求,限制了制造出来的货币的形式,而第四点则是把监管责任也放给了民间。为何这么说? 因为当时每个集市上都放着这样的一种秤,每次在买卖之前,都会先称一下货币是否足秤。 再加上没有固定的兑换比例,劣币不知道多劣质,谁敢换?良币也不知道有多好,也不敢随便换。因此就出现了下面的情况: 如果拿着良币前来买卖,将会是买方要求卖方加东西才买。如果是拿着劣币,将会是卖方要求买方加钱。 正是这种特殊的机制,让市场当中流通的货币完全透明。买方或者卖方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只要放在天平上称一称,就知道是否足斤足两,也就给了议价的空间。 秦汉时期 那么当时成效如何呢?经过汉文帝这样的改革,让汉文帝时期的货币质量,达到了秦汉时期的巅峰。其实自从中国使用铸币以来,一直呈现出来一种模糊的减重趋势。 顺治到宣统 我们就拿比较近的清朝来看,从这幅图可以看出来,清朝货币质量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在顺治时期,铸币还有3.878克。宣统时期,同样的铸币只有2.394克了。 汉文帝的使民铸币,实际上是把铸币权非国家化。虽然在他前面没有任何人做过,但是经过他这么一搞,反而让汉文帝时期的货币质量渐渐回归正常。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把货币铸币权收回来,毕竟铸币的利润实在是太大了。 总结一下:汉文帝时期之所以能够让良币驱逐劣币,并不是说他的方法有多高超。而是破坏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条件——市场不够透明。 因为如果市场不够透明,金银等铸币质量好坏不明,不同质量同等面值的金银,可以买同等的货物。时间长了,当然就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而汉文帝正是通过在市场上设置「 ”天平”的方法,让市场完全透明化。质量好坏一目了然,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自然而然的出现了良币驱逐劣币的情况。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黄鼠狼拜月的科学解释 黄鼠狼拜月的科学解释 黄鼠狼拜月并没有科学解释下一篇:老照片看日军真实相貌:都是矮小健壮 为何肺活量 还都很大

文章评论

  • 草原之子

    汉文帝的做法值得借鉴,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避免劣质人才拖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