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日本春宫 日本浮世绘或源于中国明代春宫画

导语:典型的日本浮世绘应该提到的是日本的“浮世绘”,与明代的春宫画有着密切的联系。浮世绘是日本古代一种具有特殊艺术形式的绘画。它是在日本大和画的屏障画、“描绘闺阁与世俗的画卷”、古典小说木刻插图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描写民间日常生

典型的日本浮世绘

应该提到的是日本的“浮世绘”,与明代的春宫画有着密切的联系。浮世绘是日本古代一种具有特殊艺术形式的绘画。它是在日本大和画的屏障画、“描绘闺阁与世俗的画卷”、古典小说木刻插图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描写民间日常生活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花街柳巷里的爱情,歌舞伎演员的倩影和活动,花前花后的吟诵,踏青宴和流浪之旅,都是“浮世绘”的素材;风流倜傥的名妓、舞女和“唐女”是“浮世绘”的主要人物。

曾经有人研究过“浮世绘”这个艺术名称的由来。“俗世”一词源于佛教语言,15世纪后被解释为“俗世”和“俗世”,后来指的是妓院、歌舞伎等一切享乐世界。“浮世绘”是由日本著名画家菱川师宣于1681年前后创立的,他最初画的是“吉原枕”、“吉原健”等插图。后来为了适应当时老百姓对青楼女子生活和闺密的爱好,他在传统“大和画”的基础上,从新的角度出发。吉原好色的版画是为了表现世界的享受生活而画的,性是主要内容。世人用“浮世绘”来称呼这种绘画。

因此,浮世绘中的青楼描写是江户时代享乐主义的写照。在日本美术史上,第一次赤裸裸地追求享乐主义和功能主义,性的内容在“浮世绘”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有人称之为“日本的春宫中国画”。

因为“浮世绘”有很多性的内容,被儒雅的京都人称为“江户画”,在当时含有很强的贬义成分,说明有着优秀传统和文化教养的京都人对它的轻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浮世绘”在日本历史上被禁止。

然而,历史证明了“浮世绘”的不朽文化价值。日本作家盖娜有一篇关于“浮世绘”的通俗散文,讲述了更多日本女性和风景所蕴含的秘密。“浮世绘”总会传递出贴心的情话,而“浮世绘”的生活也确实与日本的风土人情相契合。“浮世绘作为一种绘画艺术,在世界上有着深远的影响。19世纪,无论是马奈、莫奈、塞尚、梵高还是高更,他们成为“艺术叛徒”的勇气和灵感都来自“浮世绘”。还有人说“浮世绘”不仅仅是绘画艺术,还有文学、哲学、历史。

但是,“浮世绘”深受中国古代春宫画的影响。“浮世绘”的兴起与明代春宫中国画密切相关,“浮世绘”的许多风格与明代春宫中国画相似。17世纪初,当“浮世绘”兴起时,正是春宫绘画广泛传播的时期,甚至在明末达到顶峰。日本早期著名的“浮世绘”大师菱川师宣,因为在中国明朝的春宫里看到了“浪漫的画”而做了一个模具。连名字都一模一样,而且他还以使用当时最新的印刷技术而闻名。

但是,与中国明代的春宫画相比,日本的“浮世绘”也有很多特点:为了迎合大众的兴趣,“浮世绘”画家开始摒弃人物众多的大场面,多描写生活中的琐碎细节;人的组合被分解成独立的美图和特写。中国古代性爱画以温柔、优雅、包容为特征,西方古代性爱画以写实为特征,而日本“浮世绘”则以夸张、强烈甚至让人感觉粗糙为特征。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反映出中日两国不同的民族性格:中国人崇尚儒雅、冷静、温柔、深情,而日本人冷静、耐心,但一旦爆发,就会溢于言表。春宫中国画仿佛初春的细雨,轻轻打湿柳叶,而“浮世绘”则是狂风暴雨;在中国,情色宫的画像是情侣间的悄悄话,而“浮世绘”则是大声呼喊,尽情发泄。

总之,从中国的春宫画到日本的“浮世绘”,我们也可以看到两国的文化渊源有多近,也可以看到两国艺术风格的差异。

本文摘自《中日性文化比较》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背疽 徐达、孟浩然等名人 均是“疽发背而亡” “疽”到底是什么病下一篇:王业不偏安 偏安一隅是贬义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