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饮弹自尽 一个美国人 为了北洋水师的荣誉 37岁饮弹自尽 他为何如此做

导语:以前不相信国运,但是经历了很多,你会发现,当一个国家在崛起的时候,它永远是幸运的,当一个国家进入暮年的时候,坏消息总会接踵而至。这可能就是“民族运动”。清朝末年,所谓的民族运动极其贫乏,而当时的邻国日本正好处于上升期,民族

以前不相信国运,但是经历了很多,你会发现,当一个国家在崛起的时候,它永远是幸运的,当一个国家进入暮年的时候,坏消息总会接踵而至。这可能就是“民族运动”。

清朝末年,所谓的民族运动极其贫乏,而当时的邻国日本正好处于上升期,民族运动在日本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甲午战争原本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毁灭性战役,但在清末却诡异地败下阵来,彻底战败。中国人想不明白,大洋彼岸的一个美国人更想不明白:北洋水师没有懦夫,舰队实力碾压日本,为什么会输?

图片:中日甲午战争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美国人,直到他去世,他也不甘心。当他走上美国街头,看到美国媒体对北洋水师充满嘲讽、嘲讽和偏颇的报道,他怒不可遏。他想告诉美国人,除了少数逃兵外,北洋官兵大多是英雄,战死沙场也绝不退缩。但毕竟他无能为力,别人把他当傻子。最终,他不得不放弃自己幼稚的想法,选择喝子弹自杀。他今年才37岁。他死后,按照遗嘱,穿着北洋水师制服,葬在黄龙旗下,保留了北洋军人最后的尊严。

这个为了捍卫北洋水师的名声而开枪自杀的美国人,叫做马吉芬。美国人马吉芬究竟是谁,为什么为了北洋水师的名声自杀?马吉芬既不是中国血统,也不是中国血统。他是土生土长的苏格兰裔美国人。

照片:马吉芬

01.美国人在中国参军的方式

菲洛·诺顿·麦吉芬于1860年12月13日出生在美国匹兹堡的一个小镇上。他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祖父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家族其他成员参加过1812年的第一次英美战争,并有一个陆军少校。内战期间,马吉芬的父亲是宾夕法尼亚州第八十五志愿团的中校,在美墨战争中晋升为上校。

受军属荣誉的影响,马吉芬顺理成章地走上了参军的道路。他热爱自己的军旅生涯,对自己的功勋充满期待。1877年,马吉芬申请了安纳波利斯的海军学院,并希望成为一名海军学生。

毫不奇怪,马吉芬毕业后将登上军舰,成为一名真正的海军士兵。如果一切顺利,他的生活就不会那么精彩了。就在马吉芬即将毕业的时候,一项美国法案出台了,这打消了他继续参军报国的念头。当时,由于美国海军规模小,新兵人数有限,法案规定只有前12名才有资格进入海军,但不幸的是,马吉芬没有资格。

照片:马吉芬

马吉芬只有1000元的安置费,只能回家。他六年学到的东西无法付诸实践,这让马吉芬非常沮丧。他不甘心,只等机会。这时,大洋彼岸的中国传来一个消息,让马吉芬陷入沉思:中法战争爆发了。

既然不能在美国参军,为什么不在中国参军?都是为了做贡献,所以去哪里都不是站着?当然,对于此时的马吉芬来说,在中国参军就是学以致用,建功立业。其次,也是为了“曲线报国”。他认为,如果他在中国扬名立万,然后以海归身份重返美国海军,阻力会小得多。

下定决心后,1885年2月,马吉芬告别亲人,踏上了开往中国的轮船。马吉芬站在船头,兴奋不已,幻想着将来能回家。她忍不住扬起嘴角,自信地说,我一定会再出来的!

照片:马吉芬

02.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

经过两个月的海上航行,1885年4月,马吉芬终于到达中国,在那里他渴望向法国人学习。当船靠岸时,马吉芬听到的第一个消息是中法战争结束了。

本来想趁中法战争参加清军立功。我从来没有想到船刚刚靠岸,战争就结束了。马吉芬当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不可能回头。马吉芬带来的车费只够买船票,回程票买不到。马吉芬决定自愿去看看他是否能直接加入清军。

马吉芬找到美国副领事帕特里克,希望老乡把求职信交给李鸿章。帕特里克非常愿意帮忙,毕竟如果一个美国人能够在清军中获得官职,那对美国是有利的。通过帕特里克,马吉芬很快认识了李鸿章。此时的马吉芬虽然只有24岁,但毕竟是美国海军学院的高材生,是北洋海军现代化急需的国际人才。

图:北洋海军外籍教官

面试进行得很顺利,经过又一轮考试,马吉芬顺利被录取,并被任命为天津海军学院的外籍教师,负责传授航海和航海天文学知识,以及训练陆军和炮兵的学生,并教他们如何建造防御工事。虽然任务重,但是工资挺好的,年薪相当于1800美元。即使在当时的美国,这个工资也是很高的。在现代,它相当于数百万美元的年薪。马吉芬非常满意。

就这样,马吉芬在北洋水师干了10年,到了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他成为了镇远号战列舰的正式领导人。德国建造的“镇远”号战列舰排水量7340吨,马力6000匹,航速14.5节,造价110.3万库平银。是北洋水师的主力舰艇之一。

1894年,是马吉芬在中国工作的第10个年头。这时,他34岁,原本计划回美国度假。然而,在他回国前夕,中日甲午海战爆发了。

图:《甲午战争》剧照

“我把青春最好的年华献给了中国。服役10年,中国人待我很好。这个时候,如果我离开了,那将是可耻的,会让我不安一辈子。”有鉴于此,马吉芬毅然决定与中国人民共进退,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他回到镇远船指挥战斗,最后时刻受了重伤。

马吉芬回忆录曾记载,在大东沟海战中,日军舰艇的火力远不及北洋水师。在一个小时的战斗中,马吉芬的镇远船被数百枚炮弹击中,骨头没有受伤。日本船完全被制服了。按照正常作战,北洋水军的一艘镇远舰足以摧毁日本舰队,但结果却出人意料,北洋水军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原因很复杂。虽然北洋水军的一艘轻巡洋舰和一艘炮舰在战斗中逃脱,但其他战舰都在拼死战斗。除了一些将领,北洋水师的官兵大多战斗到底,不退一步,英勇牺牲,对得起国家,没有一个是懦夫。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也许这就是民族运动。腐朽的清帝国结束了民族运动。

图:甲午战争后的马吉芬

1895年2月17日,日军入侵阿哈瓦,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听说朝廷把北洋水师覆灭的责任推给外国教官后,马吉芬逃回美国,结束了在中国的军旅生涯。

03.他为了北洋水师的名声开枪自杀

北洋水师的覆灭,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俗话说,北洋水师的名声在中国不仅是屈辱的代名词,在世界上也是笑话。在美国,人们提到北洋水师,都认为是一群无知无纪的乌合之众。每次我听到这样的言论,马吉芬都非常愤怒。

马吉芬是唯一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美国人。为了告诉美国人北洋官兵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真实形象,他拖着病体四处演讲,试图让人们改变错误的看法。然而,马吉芬越是这样说,人们越是认为他疯了,说着愚蠢的话,他终究面临着来自世界的无尽嘲笑和嘲笑。

1897年2月12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两年前,北洋水师提督丁与镇远舰同僚杨永林,坚决不肯劝降日军,自杀殉国。两年后的同一天,为了北洋水师的名声,病房里的马吉芬拨开护士,从行李箱里拿出手枪,咽下怒火,开枪自杀,年仅37岁。那一刻,他是多么绝望和无助,他想到用这种极端的方法来洗清同事的清白。

图:美国马吉芬墓

遗书称,家人将马吉芬的遗体换上了全新的北洋海军军服,并在他的棺椁上加盖了北洋海军旗:黄龙旗,也是大清帝国的国旗,并将其合葬。

许多人会想知道为什么马吉芬会这样做。仅仅为了维护外国水军的名声,就开枪自杀值得吗?这可能是他作为军人的最后尊严。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丁夫人 丁夫人生平简介下一篇:分香卖履 分香卖履的含义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