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管仲乐毅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吗

导语: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吗据《三国志》里的记载诸葛亮常常自比管仲乐毅,周围的人还很信服。这是正史的记载,并不是《三国演义》这样民间小说的杜撰,那么事实上这样吗?诸葛亮即使再有才华,在讲究谦虚谨慎的古代,这样大张旗鼓的宣传自己,不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吗

据《三国志》里的记载诸葛亮常常自比管仲乐毅,周围的人还很信服。这是正史的记载,并不是《三国演义》这样民间小说的杜撰,那么事实上这样吗?诸葛亮即使再有才华,在讲究谦虚谨慎的古代,这样大张旗鼓的宣传自己,不是有吹嘘的嫌疑吗?这可是古代读书人的禁忌啊。

诸葛亮漫画像

我想这其中有几个原因,一是当时诸葛亮隐居南阳,躬耕陇亩,心里其实是很郁闷的,并不是那样表面看起来的潇洒的。因为诸葛亮作为读书人的代表,学而优则仕,他当然想找到一个明君,好施展他的才华,只是他身处三国乱世之中,暂时没有出现让他眼前一亮的人物,所以只好隐居乡下。再有诸葛亮有着读书人的清高,他这么说也是为了宣传自己,他不愿意自己屈尊去寻找明君,而是希望明君给他面子,亲自来请他,这样他便有台阶下,才显示出他的高风亮节,你看不是我愿意出山的,是人家几次请我我不得已才出山的,文人的这点心思,最后便宜了刘备。

还有我怀疑诸葛亮不可能时时刻刻这么吹嘘自己的,如果是这样,那周围的朋友早就厌烦他了。他可能在某个场合下这么说了一次,加上周围朋友的宣传,就变成他常常这么比喻了,他也不解释就默认了,从此孔明先生智慧化身的名号打出去了,才有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成就了一番佳话。

管仲乐毅资料介绍

管仲是春秋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而登上历史舞台。历史上管仲无疑是一个具有改革精神的人物,他在齐国担任相国的时候,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使得齐国迅速富强起来。管仲最让后人称赞的是他与齐桓公开创了后代读书人的理想境界——明君贤相的格局。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与自己有一箭之仇的管仲,而管仲有誓死效忠齐桓公,这种和睦的君臣关系成就了齐国的强盛,也为后世所称赞。

乐毅画像

与管仲出身寒微不同,战国名将乐毅生于贵族之家,从小接受良好的贵族子弟教育,一生都遵循武士传统——辅佐明主,成就功业。乐毅一生的经历非常丰富,眼界开阔,很有政治远见。他在战国激烈兼并的乱世中,先后在赵、魏、燕等国担任将军,战功卓着,在列国间很有威信。乐毅一生中最大的幸运便是遇到了燕昭王,他看出燕国迫切想求贤、图强,认识到自己展示才华的机遇终于到了。在燕昭王的支持下,他一面北修长城,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一面改革燕国弊政,使燕国迅速走上强盛之路。此时乐毅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到来了,他统帅燕、韩、秦、赵、魏五国联军攻破齐国,大获全胜,达到了乐毅一生中的顶峰。在五国之战中,乐毅的军事才华得到充分的施展,他根据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灵活制定战术,终于一举成名。

三国时着名的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常常自比管仲、乐毅,就是想既有管仲的政治智慧,又有乐毅的军事才华,这样的全才也是世上少有的,也是古往今来人们一直所追求的。

齐桓公与管仲的关系

春秋时期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一直被当做君主知人善任,不计前嫌与臣子誓死报恩,权利辅佐的典型,一直为后人所称赞。齐桓公与管仲之间和谐的君臣关系也是极为难得的,不过这种关系的形成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管仲拜相

齐桓公的心里也未必毫无芥蒂的,只是管仲是真的有才,齐桓公为了图谋霸业必须要用上管仲,管仲能为他抵挡来自旧贵族的很大阻力,因为管仲出身平民,没有什么背景,也跟朝廷中各势力之间都没有交际,所以任用管仲所遇到的阻力要小一些,管仲改革的时候也不会顾及那些反对者的意见,所以齐桓公用着放心,这也是齐桓公能够善任的一种很重要的原因。

从后来齐桓公与管仲的相处情形来看,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的,管仲一开始并不被重用,后来管仲借着齐国动荡的机会向齐桓公进谏,才有了展露头角的机会。管仲趁机向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帮助齐桓公称霸,这真迎合了齐桓公想成就千秋霸业的梦想。所以说下属有时候不光要能琢磨事,还要能琢磨人,摸透领导的心思,领导也不用为一点小过节而斤斤计较,因为太纠结于小事上,往往就会蒙蔽了双眼,就会埋没了真正的人才,领导与下属是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哪一头出了问题都不行。这便是我们从历史学到的经验。

浅析齐桓公用管仲之谋

管仲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辅佐齐桓公登上春秋五霸的宝座,管仲为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等一系列口号和改革措施,为齐国的强盛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代的大圣人孔子也对管仲的才华大加赞赏,儒家理想中的明君忠臣的典范便是齐桓公和管仲。

管仲被称为中国第一名相

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说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多次会盟诸侯,使天下安定,都是管仲的功劳,对管仲推崇备至,这种说法不免有夸张的地方,不过管仲也的确有战略眼光,看到了当时天下形势的转变。

管仲清楚地看到当时周王室衰败,但是影响力还在,因为毕竟天下各国都是周王分封的诸侯,在讲究仁义的古代,等级森严,礼义廉耻不可不顾,否则便师出无名,大家都不会信服的。所以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借着为周天子讨伐公道的名义,成就自己的霸业,可以说这一招非常管用,大家都说不出什么来。还有就是管仲知道乱世之中有实力才是硬道理,所以他极力将盐等重要物资收归国有,尽一切可能增加国家税收,同时让周边小国进贡纳税,掏空小国财富,充实自己的国库,这样一步一步使周边小国不得不臣服齐国,齐国迅速壮大,最后连周天子也要承认齐桓公霸主的地位,这些计谋都是管仲对当时天下形势的精确分析后对齐国提出的中肯建议,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建议,当然能立马见效了。

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介绍

管仲与鲍叔牙之间流传着很多故事,追着名的便是管鲍分金,体现了鲍叔牙的高尚品质,其实他们之间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

管鲍之交

管仲与鲍叔牙都是春秋时期齐国着名的政治家,只不过当初他们是各为其主,管仲跟着公子纠,鲍叔牙则跟着公子小白,管仲还差点杀死了公子小白,后来公子回国即位成为了齐桓公,又是鲍叔牙的一再求情才保住了管仲的生命,鲍叔牙还大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为相,辅佐齐桓公改革,可以说没有鲍叔牙也就没有管仲的千古留名,也就没有后世所称赞的中国第一名相管仲了。鲍叔牙成就了管仲也成就了齐桓公,更成就了齐国,不过鲍叔牙却默默地隐居幕后,将功劳都给了管仲,自己却是无名英雄,鲍叔牙的高尚品德为世人称颂。

相比之下,管仲的人品也有点不敢恭维,人人都说管仲抢了鲍叔牙的功劳,齐桓公有一次就曾试探过管仲,他问管仲如果管仲死了谁可以为相,管仲一连说了三个都不是鲍叔牙,齐桓公很奇怪,说当初可是鲍叔牙救了你呀,而且还推荐你,这才有你的今天,你怎么不举荐鲍叔牙呢?管仲说现在咱们在讨论谁可以担任齐国国相,并不是讨论我跟他之间的私情,如果让我举荐,那第四个才是他啊,齐桓公听过很是感慨。

春秋法家代表管仲列传介绍

管仲是周王室的后代,说起来也是贵族出身,可惜到了他这一代家道中落,家境很贫穷,不得已与好友鲍叔牙做起了当时很被人看不起的商人。

管仲画像

可是管仲却在分配利益的时候偷偷给自己多分,占了小便宜,当时周围的人都说管仲这人人品有问题。可是鲍叔牙知道后却不在意,后来管仲帮助鲍叔牙管理货物,还让鲍叔牙在生意上亏本,鲍叔牙也没有责怪他,因为他相信这不是管仲的本意,他知道管仲家里还有年迈的老母亲要奉养,所以平时也不跟他计较。

后来齐桓公当政,鲍叔牙推荐了管仲,管仲对此十分感动,常常对人说生我的是父母,而知我的是鲍叔牙啊。所以世人总是称赞鲍叔牙的高尚品德,认为是鲍叔牙成就了管仲,鲍叔牙的后人也都得到齐国的封地,世世代代生活富足。

管仲全心全意辅佐齐桓公,齐桓公几次大会诸侯,平定天下,都是管仲的计谋。齐桓公对他十分器重,管仲也不负众望,在几次征讨中一方面运用他的军事才能,使得齐国大获全胜,同时又打着周天子的旗号,让天下诸侯无不信服,管仲还反对奢靡,提倡节俭,他提出的意见很得民心,齐王的政令总能畅通实施。司马迁说管仲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懂得给予就是索取的道理,自己有功劳却不享受,这是圣人才具备的贤德,所以管仲能够担任国相长达四十年,最后才能善终,齐国百姓无不怀念他的恩情,这才是最可贵的啊。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林徽因名言 林徽因经典语录有哪些下一篇:梁思礼简介 梁启超的儿子生平简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