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梁惠王 孟子见梁惠王赏析解读

导语:孟子见梁惠王赏析解读孟子见梁惠王一共有五次,两人之间进行五次谈话,谈话的内容都是针对梁惠王的举政措施,孟子提出施行仁政的儒家思想。孟子的画像第一次,梁惠王见到孟子不远千里来到梁国,就问孟子说:老夫子,你这么大老远的跑来梁国

孟子见梁惠王赏析解读

孟子见梁惠王一共有五次,两人之间进行五次谈话,谈话的内容都是针对梁惠王的举政措施,孟子提出施行仁政的儒家思想。

孟子的画像

第一次,梁惠王见到孟子不远千里来到梁国,就问孟子说:老夫子,你这么大老远的跑来梁国,一定是要对我们梁国提出一些有利的见解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你为什么非要说“利”呢?我们还是来说说仁义吧。像大王你这样的人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而士大夫又说“怎样使我的家族有利”,普通百姓又说“怎样使我们自己有利”。就这样,人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倾轧,把国家陷于危难之中。比如国家有一万辆战车,弑君者,一定是其中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大夫,国家有一千辆战车,弑君者,一定是其中拥有一百辆战车的大夫。这些弑君者,他们在国家中拥有的很多了。但他们都是以利益为先,所以才会作出弑君的事情。如果以仁义为先,他们就不会这么做。所以说,大王尽可以说仁义,不要说利益啊。

第二次,孟子再见梁惠王的时候,梁惠王在池塘旁玩,他指着那些鸿雁麋鹿问:你们这样的圣人对此也会感到开心吗?

孟子说:这是贤人才能感到的快乐,不贤的人哪怕拥有奇珍异兽,也体会不到真正的快乐。比如说吧,《诗经》上说,文王要建筑灵台,老百姓都踊跃来帮他建造,没多久就造好了,当文王去巡游的时候,看到这些由老百姓心甘情愿为他建造起来的东西而感到高兴。又如《汤誓》上老百姓指着太阳骂夏桀王说,你这个太阳怎么还不灭亡,我宁愿跟你同归于尽。像他这样的人,就算拥有得再多,也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第三次,梁惠王说,我对国家也算尽心尽力了,哪里有灾荒,我都去赈济,为什么我国的人口还是没有增长趋势

孟子说:我来举个例子吧,打仗的时候,有的士兵逃了一百步,有的逃了五十步。那逃了五十步的人可以嘲笑逃了一百步的人吗?

梁惠王说:这肯定不可以。他们都是逃跑行为啊。

孟子说:既然你明白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你国家的人口比别的国家多了。想要国家的人口比别的国家多,首先你得保证让你的老百姓都有饭吃,有衣服穿。现在你的国家,猪狗都吃着人吃的东西,路上却有饿死的人,你却不设法改变这种现状。百姓死了,你就说这不是你的责任,是年庚不好。就好比你拿刀杀人,把人杀了,你说这不是你的责任,是刀的责任。如果你不怪罪年庚不好,在国内施行仁政,百姓自然都会投奔到你的国家里来了。

第四次,应该是紧接着第三次的谈话。梁惠王问:那我要怎么做呢?

孟子说:用木棒杀人和用到杀人有区别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

孟子又问:那用刀杀人和用严苛的政治杀人,有区别吗?

梁惠王还是回答没有

孟子说,这就对了。你的厨房里有肥肉,马厩里有肥马,但是路上却有老百姓饿死的尸体,这就好像你带着野兽来吃人啊。你这样,怎么能算是一个好的国君呢?孔子说,用人偶陪葬的人,都会断子绝孙。这样尚且不可,何况像你这样置老百姓于死地的人呢?

第五次,梁惠王说,我们本来很强大,没有国家可以打败我们。可是为什么到了我的手里,到处打败仗呢?

孟子说,如果大王你施行仁政,那么百里的小国都可以取得天下。你只要让人民安居乐业,不要让他们居无定所,古语说,仁者无敌,请你不要怀疑这句话的道理就行了。

关于孟子的诗有什么

孟子是先秦时期的文学大家,读《孟子》一书总会被他的一气呵成、慷慨激昂、气势磅礴的辩论所吸引,所折服,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语言大师,为我们创造出了在今天看来依然耳熟能详的常用的成语,而且孟子的很多名言都像诗歌一样朗朗上口,非常优美,常常被后人引用。

孟子

孟子非常善于运用排比,因为他因为辩论,首先就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比如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等等,都是非常有气势的。

同时他还很善于用对比,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等都成为后来的千古名句,常常被人引用。虽然孟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因为在先秦时代,诗歌还没有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形成,但是孟子在他的论断中所运用的大量的修辞手法,把将道理的学术论文写得生动有趣,而且里面很多小故事也不会让人感到枯燥晦涩,还常常让人忍不住拍手叫绝,击掌称赞,这就是孟子的功夫了。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孟子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文章中常常把《诗经》、《礼记》、《春秋》中的语句信手拈来,可见是熟读过得,而且还能创新地为他所用,活学活用,才能有这么多经典的诗句出来。

孟子的仁政思想包括几个方面

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了儒家学派的“以德治国”的政治理念。孟子的政治核心理论是以王道治国,但究其本质,还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

孟子画像

孟子把君臣庶民的关系比作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他认为君王和士族,都应该像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去关心他们的人民,而人民也应像子女对待父母一样去尊重他们的君王。但在这同时,孟子也模仿周制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他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逐步完善发展而来的。其中包括政治、经济等许多方面。他认为统治者如果施行仁政,就会得到人民的用户,如果施行暴政,君王就会被人民推翻。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省刑罚,轻徭薄赋,不违农时”,只有在人民富裕的时候,国家才能征收到可观的税收,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日常收支等。

孟子要求统治者可以施行仁政,“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他认为统治者对他们的人民应该有同情仁爱之心,这和墨家的“兼爱”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孟子的这种思想,对于两千多年的战国时期,是有其一定的先进性和肯定性的。他提出的“重农不抑商”的理论,也对当时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他的“井田制”理论,对限制土地兼并和缓解阶级矛盾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埃及金字塔之谜 金字塔十大未解之谜揭秘下一篇:楚汉传奇虞姬 楚汉传奇虞姬扮演者是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