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卞之琳曾苦追张充和十年,她嫁外国人一生无子无女

导语:民国诗人卞支林写过一首特别著名的诗《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几句话,很惊艳。你看风景,就是别人眼中的风景。你的窗前有一轮明月,你却在别人的梦

民国诗人卞支林写过一首特别著名的诗《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几句话,很惊艳。

你看风景,就是别人眼中的风景。你的窗前有一轮明月,你却在别人的梦里。

有许多诗人能写出如此精炼的爱情诗,但卞写的这一首绝对令人惊艳。

卞支林笔下的这个“你”是谁?据说是合肥四姐妹中年龄最大的张充和。

在张家四姐妹中,张充和是最外向活泼的一个。与张元和在谈论自己的事情时的沉默相比,张充和会慷慨地承认:“他的诗是为我写的,我当时知道一点。”

然而,这段恋情并不是人们常说的“心爱之人”,充其量不过是卞支林的暗恋。说起来,只是《男人秀》里一个诗人写了情诗却不敢表白。一个有名的女人对这个埋头写诗的诗人不是很感兴趣。

晚年的说:“他是一个很好的人,但是他的性格很不好,不开放,跟我完全不一样,跟我也不一致...确实也有其他不相关的人追过我,但是没有卞那段话那么严重,持续时间很长。我很感激他的好意,但这种事情不能强求。我自始至终对他都没有兴趣,看到他在那里埋头写诗。我能怎么办?”

不过,我们读一读香港作家张主编的卞《中国现代作家选集》所附的卞《编年史纲要》,会觉得很有趣。

按理说,这种年表一般只记录出书、结婚、生子等一些重要事件,但却记录了很多与张充和有关的小细节,比如某年到苏州游张充和,某年给张充和送某诗集,某年到重庆游张充和。

虽然年表是别人编的,但是如果卞没有认真讲出来,张是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呢?

卞对的感情让我想起了网上的一句流行语:你怎么能和你最爱的人结婚这种龌龊的事?不能。

扁支林对张充和的追求几乎是必然的。他的性格很内向,完全不懂泡妞。这与性格开朗古怪的张充和正好相反。

似乎大部分诗人都是那么振振有词,所以都跑去“搅”诗。

当谈到他们对诗歌的品味时,他们不得不再次转过头来。从小接受国学教育,偏爱古典诗歌,卞只擅长写新诗。

没办法。卞支林最得意的,在张充和不值一提。这样的爱情怎么会有结果呢?

2

在张氏四姐妹中,张充和是唯一一个从小被收养的女儿。但是,她并没有养成一个刻薄的性格,而是四姐妹中最古怪的一个。

我们可以举两个关于她奇怪的灵魂的例子:

当她还是一个女孩的时候,张充和去照相馆拍了一张奇怪的照片,她歪着头,眼睛睁不开,然后带着这张照片去游泳池拿游泳许可证。登记员说你的照片不好,她调皮地回答说也是身份证照片。

1980年,沈从文夫妇赴美讲学。头发花白的张充和按照西方礼仪吻了他的三姐张兆和,然后吻了沈从文。后来,张充和嘲笑沈从文:“他僵硬而反应迟钝,像个木雕大幸运儿。”

张充和古怪性格的形成可能与她的成长环境有关。

她在一岁前作为孙女被祖父母收养。祖母是李鸿章四弟李的女儿。她丈夫早死了。她管理着家里留下的遗产,在家里很有威望。

养母溺爱张充和,任命自己为第一任老师,花了很多钱聘请老师悉心培养她。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张充和4岁就能背诗,6岁就能读,能背三字经和千字文。冲和还是个七八岁的孩子的时候,姐姐们就知道这个妹妹学习基础更扎实,更自信,更有安全感。

16岁时,张充和的养母去世,她回到苏州,在她父亲创办的乐毅女子学校学习,和姐姐们一起玩耍,学习昆曲。

妹妹张兆和嫁给沈从文时,张充和去北平参加婚礼,然后留在那里参加第二年的高考。

当时的考试主要集中在语文、历史、数学和英语。前两次考试完全被张充和忽略了,她还读英语,对她来说并不是特别难。

对她来说,最大的缺点是数学,因为在16岁之前,她根本没有接触过数学,根本看不懂代数和几何。

她就这样去考试了。她连这道数学题都不会,语文却得了满分。现在,像张充和这样的人永远上不了大学,但后来她被北京大学录取,成为中文系唯一的女生。

1933年初秋的一天,卞和她的朋友去沈从文家聚会,也在那里。他们见过面,还能说话。卞支林觉得“两人有共同之处”,固执地认为自己因为太矜持而错过了张充和。

我们甚至可以猜测:如果卞支林可以玩弄沈从文的执念,这个故事会不会是另一个结局?

可惜,卞支林不是沈从文。他只能用诗来表达爱,表达心意,所以虽然最后没有追求爱情,却用情诗成就了自己。

认识张充和后,他的诗歌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也大放异彩。

张充和上大学时,她发现许多学生喜欢参加政治运动,但她对政治不感兴趣,宁愿花时间学习昆曲。1935年,张充和患了肺结核,不得不离开学校回苏州老家。

1936年,翟支林因母亲病逝回家哀悼;后来,他专程去苏州参观张充和,并在张家住了几天。张充和结交了地主之谊,并作为朋友陪同他参观了一些景点。

病愈后,张充和去《中央日报》当编辑,展示了他的才华。

然而抗日战争很快就爆发了。

在四川大学任教的卞支林邀请仍在合肥老家的张充和来成都避战。由于张充和的四哥当时恰好在成都,他也逃到了四川。

有一次,卞请他的同事吃饭。席间,有人拿卞、当调侃对象,调侃他们的关系。卞并不觉得不舒服,但觉得饭桌上的教授们“说话谦虚,没有相当的倾听”。

她毕竟不喜欢卞,因为只有当我们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才会恼羞成怒,当别人把我们放在一起互相倾诉的时候。

劝卞不要参加这么无聊的宴席,卞没当回事,一气之下跑到青城去了。卞本想和的四弟上山赔罪,但出发时犹豫不决,怕太唐突,使她更生气,四弟就独自上山去找逃跑了十天的。

回来后,卞特意为写了一首情诗,而只看了一眼,便敷衍地答道:“真好。”

当姐姐看到卞对姐姐的感情,想试探姐姐的心思时,说,她觉得卞缺乏深度,不够深入。甚至“他的外表——包括眼镜——都有些自命不凡。”

可能认为卞可以当朋友,但绝不可以当情人。如果不考虑男女关系,你还是觉得这个人可以接受。当你想象自己想要和你有某种联系的时候,甚至对方戴眼镜的样子都显得有点猥琐或者让人无法忍受。

如果不爱,恐怕连上帝都没办法。

1938年秋,极度抑郁的卞选择了冷静,跟随何其芳等人来到延安。张充和投奔了他的三姐张兆和和妹夫沈从文。

在昆明,沈从文帮她在教育部下属的教材编写委员会谋得一份工作,主要负责散曲的编写,生活还算稳定。

卞支林后来悄悄来到昆明,在西南联大任教。当时,张充和工作的单位刚刚解散。她得知卞支林来到昆明后,立即到重庆工作。

张充和在重庆教育部音乐大厅工作。他的主要职责是从5世纪的《音乐记录》中选择适合公众仪式的音乐,并请作曲家安排音乐。

在此期间,她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和书法作品,并结识了两位文化名人:张和沈。

1943年冬,卞·赴重庆访问。这一次,他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却被张充和发给了一张“好朋友卡”,后者表示希望与他成为“纯粹的朋友”。

有拒绝这个份儿,卞之琳还是无法放下对张充和的感情。卞的同事曾经记录过这样一件事:1946年4月8日,晚饭后,卞把自己收藏的女士演唱的自填式铝唱片拿给大家听...

“痴情”也很有意思。

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卞、分别回到上海。

卞准备回到他所在的南开大学。结果,他又一次见到了刚从重庆回到上海的张充和,他无法离开。他在江南呆了将近半年,期间还去了苏州张充和的家过中秋节。

1947年,卞为了办理访问牛津大学的手续,回到海门老家,到苏州几天,与告别。

不久,张充和来到北平,在北京大学担任昆曲和书法老师。

当时,沈从文和张兆和也回到了北平,许多知识分子喜欢在家里聚会。在这里,张充和遇到了在北京大学西文系任教的德裔美国学者傅汉思。

傅汉思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遭到屠杀。傅汉思一家成了流亡者,去了美国。他们在美国大学学习古典语言文学和外语,获得西班牙语硕士学位和浪漫主义博士学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应胡适的邀请,傅汉思来到中国担任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系主任,结识了沈从文,并在沈从文家中与他未来的妻子张充和相遇。

这时候沈从文才发现,老外对他嫂子的兴趣要大得多。每次他来,都让他们单独待着。后来,连沈从文的孩子都称这个外国人为“四婶”。

1948年,张充和嫁给了比自己小三岁的傅汉思。与才女绝配。

你看,爱情就是这么一个奇怪的东西:起初只喜欢古典文学,不喜欢卞的新体诗,后来却时髦地嫁给了一个外国人。

张充和结婚时34岁。今天,她被认为是一个年长的女人。但那时候的她,坚持不求多,不骄不躁,等着自己真正爱的人再结婚。

1949年1月,张充和跟随傅汉思来到美国。想象一下,如果张充和有点“强势”,让她的丈夫和她一起留在中国,那么她可能会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苦。

他们去了美国后,一开始生活并不顺利。两个人都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在大学里做杂工。有一段时间,张充和甚至忍痛卖了十块干墨,只得到一万块钱维持生计。

直到1959年,傅汉思获得博士学位,进入斯坦福大学任教,张充和和傅汉思的生活才稳定下来。

后来,傅汉思和张充和都受聘于耶鲁大学,张充和主要教授昆曲和中国书法。当时,文革开始前,很多人劝张充和回国,她对丈夫无动于衷。

张充和结婚晚了,可能是因为身体问题或其他原因。她没有和傅汉思生孩子,但后来收养了两个孩子。

在家里,她承担大部分家务,把两个孩子当成自己的,细心教育。

她有一次给国内的亲戚写信,说:家务太多,每天都完不成活。我妈有九个孩子没我现在忙,家里的保姆也没我当时忙。

即便如此,她还是抽出时间看昆曲,看字画。有专家对她评价很高,说她的字、画、诗、昆曲都很优秀,很难得。她一直保持着原来的风格,风格极高。当时他是最棒的。

让我们回到卞支林。

张充和结婚后,并没有停止对张充和的爱。即使后来去了美国,卞仍然给她写诗,偶尔来苏州看望一下张家人,表现出等待的意思。

1953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卞在曾经独自居住的一栋楼里被接见。他坐在坐过的空桌前,不小心翻了几个沈给改的草稿纸,小心翼翼地保存了下来。

1955年,卞支林45岁。他终于听从了张家人的建议,在国庆节结婚了。

他的妻子是一位名叫林青的小说家。

青林的故事也很有意思。

在嫁给卞之前,她已经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都是因为丈夫的背叛而结束的。下一任丈夫是中国研究大师、红色科学家温怀沙。

两次婚姻后,青林一度心灰意冷,不再相信感情和婚姻。

当时,她是该报副刊的编辑,经常向人投稿,所以她找到了卞。渐渐地,她明白了他的痴心,他也可怜她不近人情。

有一次,庆林生病的时候,卞去看望她,并在她的手稿中写下一句话:“只有爱你一次改变了一切。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遭受了打击,打扫厕所和院子,去了干校...但是他的妻子和他的命运是相互依赖的,他们一直支持着他。

卞支林是个好父亲。她经常去厨房做红烧肉,她女儿喜欢吃。她半夜下大雪给自己买“红灯记”木偶。为了家人的健康,他也戒了几十年烟。

他对和他一起受苦的妻子也很好。1978年后,妻子身体不好,经常头痛一段时间,吃药效果不是很好。他每天晚上都按摩妻子的头,直到她睡着。每天晚上按摩半小时左右,持续了将近一年。

1980年,扁·访美,与久别的重逢。他把在张充和房间里找到的手稿交给了主人。恰好只有沈的信,没有手稿,卞就称之为“合”。

回国后,卞支林专门写了一篇回忆当年的散文《寓教于乐》,并特意附赠了张充和的手迹复印件。

他已经大到可以飞霜了。他去了美国,想起这么一件小事,解释记录为“组合”,真是用心良苦。但是,到了这个年纪,回忆起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已经失去了痛苦的情绪,只觉得有趣。

1986年,张充和回国参加汤显祖的纪念活动。她在舞台上表演,并邀请卞和其他朋友一起。

演出期间,给台下的卞发了一条信息,让他休息后不用急着走。但不知是消息没到还是卞故意的,他还是悄悄的走了。

1995年夏天,青林病逝,卞终日“灯火通明,捧着茶杯”,悲痛难言。

2000年2月,卞突然去世,得到消息的献了花圈。

傅汉思于2003年去世。

张充和于2015年去世,享年101岁。

卞支林一生都想得到张充和,但正是这种失恋的状态让他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

比如这句话:门上有悲伤的痕迹推荐,也有渗墨纸。我明白了,海水冲刷了世界上所有的烟花。一条白手帕至少可以装一些珊瑚,但你喜欢它在平台上的绿旗后面挥舞。

这句话:百转千回我也不能告诉你。水是悲伤的,水是悲伤的,水愿意带走你。

还有这句话:走路的时候谢谢你,因为它是空,因为它能舔到一朵小花。我突然在发卡花里意识到世界是空,因为它有用,因为它容纳了你的脚步。

小时候,我们读边、的故事,我们看爱情。一个得不到,一个不为所动。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整个人生。生活是痛苦的,残酷的,温暖的,无奈的,骄傲的,执着的,被迫妥协的。

时代一直在变,大海会变成桑园。唯一不变的是人在面对变化时顽强的生命力和人性的光芒。

短暂是爱情,漫长是人生。

那些可笑或难忘的少年事务,只占据了生活的一小部分。最终,我们都选择了当下最好的方式,学会了放下自己。

看扁和的故事,也许我们就不会纠结他们在某个阶段不爱你是谁,为什么不爱你了。在人生的长河中,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事。

年轻的时候当然可以执着。如果你足够执着,你可以放手。

把那份感情的东西放到生命的长河里,把自己置身于天地之间,突然就能感受到自己的小爱情的渺小,自己的卑微。

人生足够长,充满艰辛。如果你我爱过坚持就好了。我们不需要得到什么。

青春有限,世事无常,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追求总是徒劳无功。

还是颜姝的诗说得好:“处处看山看水空,可以远眺,落花风雨更伤春。还不如可怜眼前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准噶尔部是否被清朝灭族 没有 准噶尔部是否被清朝灭族 没有下一篇:哪位开国上将长征时被称赞为“铁屁股” 哪位开国上将长征时被称赞为“铁屁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