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 ”何家村遗宝”:谁窖藏了大唐美器 美器背后又是怎样的繁华 「 ”何家村遗宝”:谁窖藏了大唐美器 美器背后又是怎样的繁华

导语:《何家村遗宝》:大唐的美物是谁囤的?美丽的器皿背后是怎样的繁荣?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徜徉于浩瀚的《全唐诗》中,我们常常被这样的句子深深吸引:「 ”一样金盘五千面,红酥点出牡丹花”,这是王建眼中的宫廷盛宴;「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这是杜甫眼中的皇家排场;「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这是李白在与朋友们开怀畅饮,一醉方休……是的,穿行于历史的

《何家村遗宝》:大唐的美物是谁囤的?美丽的器皿背后是怎样的繁荣?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徜徉于浩瀚的《全唐诗》中,我们常常被这样的句子深深吸引:「 ”一样金盘五千面,红酥点出牡丹花”,这是王建眼中的宫廷盛宴;「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这是杜甫眼中的皇家排场;「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这是李白在与朋友们开怀畅饮,一醉方休……是的,穿行于历史的隧道之中,我们发现,再美的珍馐也会烟消云散,而真正跑赢时间的,永远是盛载了它们的美器,当这些美器一朝重见天日,涤荡尘埃,一个时代的风尚,一个王朝的样貌,也便跳出史书,被瞬间激活。 延续了近三百年气脉的大唐帝国,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在自身的历史演进中,将精致的美器与王朝的繁华缔结成一道无与伦比的景观,当一系列的考古发掘将带着岁月烟尘的精致器皿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都说,看,那就是时间的模样! 陕西历史博物馆全景 最让我们对唐人重「 ”器”的风尚达到瞠目结舌的程度,则是缘自一项二十世纪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 ”何家村遗宝”。位于西安市南郊的何家村,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然而,在1970年秋天,这里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因为人们在挖掘地基时,竟意外地发现了两支陶瓮和一个银罐!经过清点,在陶瓮和银罐中,所贮藏的宝物总量竟达到了1000多件,数量最多的是金银器,有270余件 ,其中金器的总重量达到14.9万多克,银器的总重量达到19.5万多克,被定为国宝级文物的有3件,这些又被称作「 ”何家村窖藏”的文物数量之大、等级之高,堪与国际上着名的「 ”阿姆河遗宝”齐名! 由此,人们的好奇心被一下子点燃,这些「 ”何家村遗宝”的主人究竟是谁?又是基于什么考虑,让他藏宝于何家村的土层之下?结合文物的相关信息,专家们认定「 ”何家村遗宝”是唐代遗宝,但面对文物的更多疑云,专家们的解释却莫衷一是:有人认为何家村的位置在唐代属于贵族聚居的兴化坊,能和时代吻合又配拥有这批文物的,当是曾居住在此的邠王李守礼,因避「 ”安史之乱”匆忙藏宝;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是当时有机会接触这些宝物的唐德宗时的租庸史刘震,因爆发「 ”泾原兵变”而在慌乱之中藏宝,后因刘震投敌被斩,这批宝物也从此沉睡地下……自从「 ”何家村遗宝”出土之后,学界的争论从未停止,但对于每个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游客们而言,这些历史的谜团姑且可以放下,重要的是,人们通过这些精美绝仑的大唐金银器皿,可以让自己的思绪瞬间穿越回唐朝,面对「 ”何家村遗宝”,其实就是在面对唐人与美器的逻辑,就是在面对大唐的喧嚣与繁华…… 何家村遗宝 贵游多爱向深春,到处香凝数里尘。 红杏花开连锦障,绿杨阴合拂朱轮。 凤凰尊畔飞金盏,丝竹声中醉玉人。 日暮垂鞭共归去,西园宾客附龙鳞。 ——姚合《咏贵游》 唐代名相姚崇曾侄孙姚合,以这首《咏贵游》为我们铺陈开大唐王公贵族们奢华的生活场景,尤其一句「 ”凤凰尊畔飞金盏,丝竹声中醉玉人”,更让我们仿佛听到了来自宫廷盛宴的觥筹交错之声。好饮的唐人在呼朋引伴沉风醉月的同时,也对饮酒之器格外讲究,其中,最贵重的酒器就是以金银打造而成的酒器。虽然中国早在商代就已出现了金制品,但金银制品的大量使用,却是在唐代,由于唐人相信金银制品有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功效,因此金银器便成为皇室贵族的专属之物,唐廷专设少府监,直接管辖金银作坊院,所作金银器专供皇室贵族使用,下层官吏或民间如有私造私用者,必遭杖刑之苦。虽然这种垄断在唐中后期有所缓解,一些商人富户开始逐渐使用金银器,但论起金银器的质地工艺,还是无法与皇室贵族毗美,尤其是彼时由宦官掌管的文思院的设置,更是让金银器成为彰显地位等级的奢侈品。 鸳鸯莲瓣纹金碗 由此,当我们回眸「 ”何家村遗宝”中的金银器,尤其是金银酒器,一股皇室贵族专有的奢靡之风便扑面而来。在何家村遗宝中,有两件鸳鸯莲瓣纹金碗十分引人注目,这是唐代金银器中堪称绝品的最堂皇的金碗,这两件金碗做工精美,敞口,鼓腹,喇叭型圈足,圈足内刻鸳鸯一只,内底部刻蔷薇式团花一朵,更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在金碗的内侧,有墨书的「 ”九两半”字样,这是唐代金银器掌管者为防止以轻换重有意錾刻的,足见这绝非普通的金碗。而从《唐摭言》的一段记载看,金碗的使用者更是地位尊贵至极,这段文字如下: 王源中文宗时为翰林承旨,暇日与诸昆季蹴踘,球子误中源中之额,薄有所损。俄有急召比至,上讶之。源中具以上闻。上曰:卿大雍睦。命赐酒二盘,每盘贮十金碗,每碗各容一升许。宣令并碗赐之。源中饮之无余,略无醉容。 从这段文字看,使用金碗者多为皇帝本人,而以金碗作为酒具更加显现出皇家的威仪,宫廷盛宴之上,大唐皇帝在用珍馐美味犒赏臣僚们的同时,也不会忘记命人将一支支盛满御酒的金碗摆上臣僚们的桌案,以显示来自九五之尊的浩荡恩宠。除了一支支灿然的金碗之外,盏、卮、盂等这些用来饮酒的金银器,也都在以富贵的皇家色彩提升着盛宴的奢侈量级,而可以享受到这份皇帝隆恩的,不仅有参与盛宴的文武百官们,也包括皇帝的宠妃们,据说唐文宗时宫廷饮宴相当频繁,许多妃嫔不胜酒力,便贿赂宫人造神童金盏,这种金盏为中空结构,「 ”盏满则潜引入盘中,人初不知也,遂有‘神童金盏’之名”,可以想见,在宫廷一派宴饮笙歌之中,这些黄澄澄金灿灿的饮酒之器,会为皇家的尊荣与煊赫平添出多少重量! 除了饮酒器,盛酒器的金银质地同样毫不逊色。让我们继续将目光投入何家村遗宝,一支舞马衔杯纹皮囊式银壶,再次为大唐宫廷的觥筹交错增加一道堂皇之色。作为盛酒之器,这支银壶的不同之处在于壶身上出现了两匹衔杯跪拜的舞马形象,这两匹舞马形象,取自唐玄宗在位后期出现的一种专供宫廷的娱乐用马,史载,这些经过特殊训练的骏马,每年在唐玄宗生日时,都会闪亮登场,身披锦绣,颈挂金铃,按照「 ”倾杯乐”的节拍,在三层高的的板床上辗转如飞,为玄宗跳舞祝寿,曲终之时,它们便四蹄跪倒,衔杯敬酒。玄宗朝曾担任宰相的张说,曾写下十余首舞马诗,期中最传神的便是下面这一首: 圣皇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 腕足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踏千蹄。 髤髵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 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 —— 张说《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 舞马衔杯纹皮囊式银壶 亲眼目睹过舞马祝寿场面的张说用诗歌记录下舞马之神,而何家村遗宝中的舞马衔杯纹皮囊式银壶,则用维妙维肖的银质錾刻将大唐的舞马之姿展示在后人面前,这支银壶,承载了一个帝国的骄傲与荣耀,尽管曾经盛装其中的玉液琼浆早已蒸发成历史的烟云,但面对着这支银壶,哪一个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游客又能跳出大唐恢宏的皇家十部乐?跳出舞马灵动优雅的舞步?跳出王公贵族们豪华奢靡的筵宴? 在大唐近三百年国祚中,开放包容成就了幅员辽阔的帝国疆域,兼收并蓄营造了融通四海的帝国气象,这一点,在唐人使用的各式美器上,也得到了充分的呈现。让我们继续走近何家村遗宝,在这项震惊世界的考古发掘中,一支镶金牛首玛瑙杯,以精美的质地和玲珑的造型令人叹为观止。这件美器的主体造型呈兽角状,杯前端为一牛头,牛嘴镶金,牛眼圆睁,奕奕传神,两支牛角向后弯曲,与杯口巧妙衔接,整件作品雕琢精致,浑然天成。当然,除了制作上的精工巧思,材质的选用也至关重要,这支镶金牛首玛瑙杯,是以夹有淡青、鹅黄双色浸润纹的深红色玛瑙为原料,而中国产的玛瑙多为黄、白两色,红色的极其罕见,又因玛瑙多产自西域,加之造型也颇具西域风,因为有专家推测,这支镶金牛首玛瑙杯很有可能出自西域工匠之手,即便不是由西域工匠雕琢完成,也是由中国工匠仿造而成。如今,镶金牛首玛瑙杯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已被视作「 ”镇馆之宝”,当络绎不绝的游客在它面前驻足,相信每个人在对这件国宝赞叹不已的同时,更会对千年前大唐王朝兼容并包的胸襟点赞! 镶金牛首玛瑙杯 当然,作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当家重器,「 ”何家村遗宝”并不止于鸳鸯莲瓣纹金碗、舞马衔杯纹皮囊式银壶、镶金牛首玛瑙杯这些食器酒器,而在上千件的「 ”窖藏”珍品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更是厚重而多元的。这些跑赢时间的美器,拂去的是岁月的尘埃,夹带的,则是中华文明的泱泱大风!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乾隆母亲绣制唐卡《绿度母》是为了哪一位皇帝赎罪 乾隆母亲绣制唐卡《绿度母》是为了哪一位皇帝赎罪下一篇:宣太后和秦始皇的关系 宣太后和秦始皇的关系 宣太后和秦始皇什么关系 宣太后是秦始皇的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