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李时珍的故事 李时珍的故事,李时珍从小勤奋学习的故事

导语:李时珍,本名东壁,胡林,湖北周琦(今湖北蕲春县)人。他生于明代著名医学家郑德十三年(1518年)。李时珍深入民间,多次咨询农民、渔民、打柴人、药农,上山采药。他深入田野进行各种必要的调查,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和精力,走遍了大江南北。近30年后,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撰写了《本草纲目》,系统总结了明代以前的药物。《本草纲目》

李时珍,本名东壁,胡林,湖北周琦(今湖北蕲春县)人。他生于明代著名医学家郑德十三年(1518年)。李时珍深入民间,多次咨询农民、渔民、打柴人、药农,上山采药。他深入田野进行各种必要的调查,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和精力,走遍了大江南北。近30年后,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撰写了《本草纲目》,系统总结了明代以前的药物。《本草纲目》对药物进行了分类,先作为纲,再作为目的,再作为名称、产地、颜色、气味、性能等。全书16卷,52卷。《本草纲目》不仅在医学上,而且在天文、地理、化学、植物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中国古代堪称百科全书。

  

异国花草的乐趣

1518年,李时珍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李时珍的爷爷是一个扛着药箱,摇着一串铃铛,常年在城乡奔波的钟表匠。李时珍的父亲李颜稳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勤奋好学,是周琦著名的医生。父亲不仅博览群书,医术精湛,而且非常注重实践,临床经验丰富,因此李氏家族深受地区当地人的尊敬。

李时珍从小喜爱花草。李的后院里堆满了他父亲从各地收集来的药材,有牡丹、芍药、水仙、贝母、山茱萸、款冬花、箭春罗等。小后院几乎一年到头都是鲜花。

当时6岁的李时珍,经常跟随父亲的身边,兴致勃勃的浇灌栽培草药。很快他就知道了很多草药:黄花的蒲公英,白花的土茯苓,喇叭状紫色花的牵牛花。当李颜稳看到他的儿子奇怪地喜欢花和植物时,他耐心地回答了他儿子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他的父亲也给他讲了很多花草的治病作用。父亲的启蒙教育在李时珍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鲜艳美丽的花草不仅美丽,还能治病。于是,李时珍对花草越来越感兴趣。

李时珍长大后,和哥哥郭震等孩子一起外出到更广阔的大自然中去。李家门前的雨湖和附近的凤凰山都是他们经常去玩的地方。山上的许多花草树木,湖边的各种花鸟鱼虫,在当时都是李时珍认识自然的好去处。渔民、樵夫和农民都成了他的老师。李时珍不仅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养成了虚心学习、追求真知的好习惯。这对他以后学医的决心有很大的意义。

对医学书籍的质疑

李时珍从小勤奋好学,受到全家人的青睐。父亲李颜稳也非常重视他的教育,他用各种方法培养儿子追求知识的兴趣。他不仅教李时珍必修的阅读,还教了他一些医学知识。上山采药的时候,经常带着李时珍,让儿子亲眼看看草药的生长状态,增加自己的实用知识。受这种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李时珍的药理学知识迅速增长,求知欲也越来越强。当他流畅准确地背诵《鸟的解释》和《动物的解释》的全文时,他的父亲李颜稳非常惊讶。他不得不承认,小李时珍记忆力非凡,求知欲极强。

李时珍家有丰富的医书。当他读这些书时,他发现许多关于毒品的书并不完全可靠。他决心改正医学书籍中的错误,增加新的经验和知识。所以李时珍喜欢通过亲身实践来理解医学书籍中的一些问题。

有一次,他问父亲:“你说医书上画的24个对角方块的图案是什么意思?”父亲说:“我们家有白花蛇。你不知道你在山里什么时候抓到一只?”于是,李时珍独自爬凤凰山,在山洞附近抓到一条白蛇。他仔细一看,白蛇的确有24个斜方花纹。这在医学书籍里是真的相信的。

还有一次,李时珍听说周俊(今湖北省浚县)太和山上有一种奇珍异宝,叫郎梅。人吃了可以活的更久。他决定亲自去山上看看。李时珍在半山腰的一座庙里歇息的时候,看庙的老人听说他要上山收李子,就焦急地对他说:“你不能去。皇帝下令李子只能由皇室收集。民若拾之,必求罪。”李时珍心想:“郎梅树是天然果树,不是皇帝自己种的。为什么不能碰?”我必须拿一些回来,看看有什么效果。“那天晚上,李时珍趁着月光从小路上山,摘了几个李子,甚至用树叶折断了几根树枝。回家后仔细研究,发现郎梅原是榆树果的一种,吃了不可能长生不老。李时珍忍不住笑了。从此,他坚信只有亲身实践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救死扶伤的决心

经过几次上山实践,找到正确的医学理论,李时珍悄悄许下愿望,要做一个医术高超、返老还童的好医生。

然而,李时珍对知识的追求和行医的决心给父亲李颜稳带来了焦虑。因为在封建社会,医生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在剥削阶级的眼里,医生就像算命、卖卦、看风水的人一样,从事“小道路”、“廉价工作”而被鄙视。他们武断地请医生,自己伺候自己。所以,在当时的社会里,不仅有钱有势的孩子,普通的学者也很容易拒绝当医生。李颜稳和他的儿子做了两代医生,受到了权贵的蔑视和欺凌。这段痛苦的经历使李颜稳决心改变李家的社会地位。尤其是李颜稳多次科举失败后,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聪明好学的李时珍身上。他固执地选择了李时珍通过科举做官的道路。

从那以后,他的父亲李颜稳一次又一次地拒绝李时珍向他询问医疗问题,因为他永远不会让李时珍成为像他一样的医生。

因此,从12岁开始,李时珍在父亲的严格监督下,离开了自己喜欢的山川湖海,呆在家里读经写八股文,准备参加课后联考。

当时这种科举当官,名利双收的人生理想,几乎是每一个读书人的终极目标,也是荣耀祖先,彰显家族的必经之路。但是,李时珍并不高兴。在科举的限制下,读书成了繁文缛节和精神约束的代名词。

14岁那年,聪明绝顶的李时珍夺冠了。李时珍在科举道路上的小小成就给了父亲李渊很大的希望,他觉得自己为儿子选择的科举道路是正确的。

但最终,李时珍没能如父亲所愿,在仕途上一路顺风顺水。在几次科研失败后,李时珍渐渐长大了。他决心彻底抛弃科举之路,而是重新拾起儿时的梦想,做一个行医济世的医生。

李时珍选择了一条当时并不被人称道的道路,偏离了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所谓“坦途”,但凭着一个救人一命的梦想和毅力,成为传承中医的一代宗师。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齐桓公见小臣稷 齐桓公小故事:齐桓公见小臣稷的故事介绍下一篇:徐霞客的故事 徐霞客的故事 徐霞客小时候的故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