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董加耕 董加耕:知青典型的巅峰人物

导语:20世纪60年代初的知青光辉榜样董加耕,一度超越邢雁子,几乎达到知青典型的巅峰。从1964年初开始,先是《中国青年报》,然后是党报《人民日报》和党的正式刊物《红旗》杂志,对董加耕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人民日报》称他为毛泽

20世纪60年代初的知青光辉榜样董加耕,一度超越邢雁子,几乎达到知青典型的巅峰。

从1964年初开始,先是《中国青年报》,然后是党报《人民日报》和党的正式刊物《红旗》杂志,对董加耕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人民日报》称他为毛泽东时代的好青年、勇敢的革命先驱,称赞他的道路是毛泽东时代的年轻人应该走的道路,其宣传力度和规格是1960年邢延子所无法比拟的。

他在家乡种地写的日记,全文刊登在当时的党报党刊上,全国人都知道。日记中的有力言辞几乎响彻全国。听着:

一个年轻人应该根据革命的需要来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战线。新中国成立前,第一线是在抢林打雨的战场上;现在的前线是广阔的乡村。不正是我下乡时党需要的吗?

体力劳动是一个不朽的熔炉。我是矿石,必须提炼成不锈钢。住在小屋里,看世界;踏着泥泞,关爱世界。

多美啊!多么鼓舞人心!值得那个时代的强音!

董加耕,男,江苏省盐城县吴歌工社东火大队队员,1961年夏高中毕业。在校期间,他是一名学习成绩优异的“三好”学生。为响应党中央、毛泽东关于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号召,他在大学志愿书中写下了“回乡种地,立志耕耘”的字样,并将原名由“贾庚”改为“加耕”,回到家乡当起了农民。

当时正是中央号召大规模粮食,减少城市人口的时候。一个理想农民的20岁儿子在日记中自豪地写道:“我想留在劳动人民中间,做一个普通的劳动者。用双手创造世界!”

这个贫农的后代真的不简单。他们不仅家庭成分好,政治面貌也很好。他们上中学的时候,加了中国共产党,担任学校团支部书记。此外,他们学习成绩优异但能以国家大局为重,自愿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真的值得称赞。他是个好小伙子,根红苗正。因此,自从他回到家乡种地的那一天起,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1962年,江苏省省级报纸《新华日报》以《目标一致——董加耕回乡前后》为题,报道了他回乡的情况。

1963年,江苏省在全省青年中开展了学习董加耕活动。到1964年9月,江苏省已有近7000名城市知青下乡,其中大部分是在董加耕学习的中学毕业生。

董加耕成为全国青年标兵和下乡知青的楷模。1964年12月26日,他和邢雁子同时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见。

20多年后,董加耕说起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说自己有一次去常州出差。在一家酒店,住在酒店的一些客人听说他是著名的董加耕,他们都高兴地围过来,告诉董加耕,他们都是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他们都在他的启发下去了农村,并把他作为学习的榜样。董加耕深受感动。

董加耕当选为共青团中央委员、共青团中央书记、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盐城县委副书记。还被任命为共青团中央第十次代表大会筹备组副组长、国务院知识青年领导小组成员。

到20世纪90年代,任盐城市郊区乡镇企业管理局副局长,多次被评为市、区先进工作者。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上山下乡运动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纪实下一篇:知青下乡是哪年开始 知青下乡存在哪些问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