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南怀仁做出的贡献及著作有哪些 有关于人物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导语:南怀仁,又名伯顿和荀卿,清代比利时天文学家和科学家,拉丁裔投稿评论天文历法计算康熙八年三月初一,费迪南·韦尔比斯特被授予秦天副监。农历正月初九,礼部再次颁布法令,“天文历,几乎费迪南最啰嗦的美食”。1

南怀仁,又名伯顿和荀卿,清代比利时天文学家和科学家,拉丁裔

投稿评论

天文历法计算

康熙八年三月初一,费迪南·韦尔比斯特被授予秦天副监。农历正月初九,礼部再次颁布法令,“天文历,几乎费迪南最啰嗦的美食”。

1669年,费迪南德·韦尔比斯特写了《历要辨》,逐一驳斥了杨光先、吴明轩计算历法的错误。鉴于中国传统观象观运观卜的观念,今年他还写了《论善恶》、《论病》、《论病》。

费迪南德·韦尔比斯特在担任秦·之后所做的一件大事,就是改造天文台,重建适合西方新法的天文仪器。从康熙八年八月开始,经过四年多的艰苦努力,康熙十二年用铜铸造了六件大型天文仪器,安装在北京天文台。它们是:测量天体坐标的黄道经纬仪,测量天体赤道坐标的赤道经纬仪,测量天体水平坐标的地平线经度仪和地平线纬度仪,以及测量两个天体之间角距离的时限。

费迪南·韦尔比斯特主要参考了第谷的设计,吸收了中国和造型艺术,将欧洲的机械加工技术和中国的铸造技术结合起来实现了他的设计。这些仪器在中国历史上是先进的。

后来,费迪南·韦尔比斯特还制造了各种天文仪器,如简易平仪和水平半圆日晷仪,并撰写了《南北赤道总星图》和《简易平仪总星图》等。

费迪南·韦尔比斯特设计和监督的仪器优雅精致。它们不仅是观察天文现象的仪器,也是宏伟的艺术品。作为中西科学交流的历史见证,它们仍然陈列在北京古代天文台。

在天文台制造和安装新仪器时,费迪南·韦尔比斯特详细描述了各种仪器的制造原理、安装和使用方法,并做了图纸说明。康熙十三年二十九日,提交《新灵台仪像录》十六卷,并刊刻本。

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在《新灵台仪象录》的“序言”中解释了天文仪器的重要性,“历法必须合理,图像的数量,仪器是第一位的。如果你是老公,日历的理由没问题,日历的方法是保密的。”还讲了天文仪器和历法的关系。“历志以仪为本,明历以仪为编年史,输推者以仪改,算差额者以仪参相,比历者无因信仪,历通者无因悟。好的法律有它的优点,开放的法律有它的缺点。真可惜,仪器就像一个大的。”他还指出,仪器“有制作的方法,有安全的方法,有有用的方法”,其制作方法必须以天象为准”,要求“大、轻、清、实、微”兼备。

《新灵台仪像录》一书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四卷,介绍了六种新造仪器的制造原理、安装和使用方法,包括近代早期西方国家的许多科学技术知识。

第二部分是第五卷到第十四卷,都是天文勘测资料,也就是全天目录。星表中有1366颗恒星,包括黄道坐标、赤道坐标和恒星星等。中国传统名称用于星星的名称,并有编号。不属于中国传统明星范围的,以附近的传统明星为主,标注相对位置,然后编号。

第三部分是书的最后两卷,共117张图片。这两卷其实也叫《新仪图》或《仪图》,由费迪南·韦尔比斯特所画,完成于1664年。

乾隆年间,新灵台义祥志被纳入秦鼎义祥考成;还被列入“古今图书集成、历图编纂、历码、仪图部”,但有图无表。

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完成天文台仪器的改造后,接到清廷的新命令——把历法提前一两千年。

康熙十七年七月,共编《康熙永年历》三十二卷。费迪南德·韦尔比斯特把日历和汤若望·天顺治在第二年12月写的200年星表提前到几千年后。

康熙永年历其实是天文表。它分为八个部分——太阳、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和食物。每个部分被命名为四卷。每一部分开头都给出一些基础数据,然后给出某天体两千年的星历。根据这些星历,很容易编制民间历法。

从1665年到1669年,费迪南.韦尔比斯特进行了许多科技活动。他描述天文观测的最早的一本书《测试概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的。这本书实际上描述和说明了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在连任前的两次主要天文观测。即康熙七年11月24日至26日,对太阳阴影进行了测试和计算;康熙八年正月初三、十七年初八对春雨初的节气、太阴、火星、木星的度数进行了测试计算。大约在1671年或更晚的时候,一份测试的简要调查以拉丁文出版,名为《自由观察》,有6篇两页的描述和12张图片。

费迪南·韦尔比斯特的另一部拉丁文著作出版于1677-1678年,名为《自由组织》,其中包括八幅天文仪器地图。

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在西方语言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天文学欧盟-罗帕亚》。他的手稿由白英利带到欧洲,并于1687年在欧洲用拉丁文出版。《欧洲天文学》是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在1681年之前写的。书不大,序言5页,正文99页。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在前言中简要介绍了耶稣会士来华前后在中国的情况,并谈到他出版这本书的原因,以详细说明欧洲天文学在中国地位的恢复,他本人就是这一工作的最佳人选。

《概况》、《一相志》、《一相图》的内容,经过一点改编,全部弃画,演变成《欧洲天文学》的一部分。但欧洲天文学和《一相志》、《一相图》一样,远不局限于天文历法知识。事实上,它涵盖了方方面面,比后两者更为广泛,虽然篇幅不大。作品共28章,大致可分为两部分。

第1-12章是第一部分,是天文学和历法的历史记述,反映了欧洲天文学在经历了“历法之争”后,重新得到承认,在中国恢复统治地位的全过程。费迪南·韦尔比斯特的记述从“李监狱”开始,到他呈上《永年历》并被诰封为止。这一部分包括:指出1668年历法的错误,1668年底和1669年初的观察和计算,负责管理秦历法,秦的组织及其任务,中国天文历法的情况,万年历的提出,费迪南·韦尔比斯特本人、他的祖先和父亲的封缄,天文观测和仪器的说明。

第13-28章是第二部分,描述了1668-1679年间北京耶稣会士在与数学和力学有关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就。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在做了一个概括性的介绍后,从日晷仪的原理与制造、弹道学在造枪中的应用、输水技术、力学、光学、反射光学、透视学、静力学、流体静力学、水力学、空气动力学、音乐、钟表制造技术、气象学等14个方面进行了描述。最后,他总结了以天文学和数学为代表的西方科学对中国的影响。由于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在历论论战中的深刻感受,他在《欧洲天文学》中反复强调,欧洲科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所取得的成就,是整个传教士集团在中国生存的基础。

火炮铸造

清代,由于平叛战争、抵御外敌侵略、统一中国的需要,康熙时期制造了大量的大炮。从康熙十四年到六十年,清政府生产了905门各种类型的大炮。无论是在火炮的规模、数量、种类上,还是在火炮的技术和性能上,都达到了清代火炮发展的最高水平。费迪南·韦尔比斯特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

西方传教士虽然不愿意制造这些杀人工具,但不敢违抗皇帝的命令,不得不勉为其难。因此,大炮铸造后,被祝圣为神的雕像,刻上教堂里一个圣人的名字,经教皇允许后上报给教皇。

据史料记载,1674-1676年间,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制造了132支轻型木炮和红铜炮,1681年制造了240支神威将军炮,然后制造了53支红炮、61支武城顾雍将军炮和80支魔法将军炮。因此,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制造的枪至少有566支。费迪南·韦尔比斯特设计的火炮有三种,均被选入清代国学——《大清国书》。一把是“神威将军”枪,一把是“武城顾雍将军”枪,第三把是“沈工军”枪。

为了表彰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在制造火炮方面的功勋,康熙二十一年4月10日,敕令增设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工商部右侍郎的头衔。

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制造的枪今天仍然存在。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里,有一把武城顾雍将军枪。

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对清代火炮技术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系统地研究了火炮的“准炮法”,并撰写了专著。康熙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七日,费迪南·韦尔比斯特赠送《神威图鉴》一书。这部著作主要论述了神威将军枪的“准则之法”,并“阐明其缘由,一一准备二十六题之论,释四十四图,加数相似之用”。

《神威》插图,当时还没有出版,好像已经失传了。但在康熙二十二年,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在他的《形性论》一书中花了近21页的篇幅,分16个小题目,详细讲述了如何用“迎星”的方法来“纠正枪偏”,以及如何使用他所开发的东西。

费迪南德·韦尔比斯特的“准炮法”包括两个方面:它利用“对着星星”的方法来修正枪械的偏差,提高枪械的射击精度。再次,根据枪与目标的距离来确定枪的仰角,使炮弹能够命中目标。

地理传播

费迪南·韦尔比斯特不仅为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和火炮的铸造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拓宽中国人的世界视野做出了巨大贡献。

费迪南·韦尔比斯特编过几部地理学著作,画过几幅地图,成为17世纪中国地理学和地图学发展的标志。这些作品大多写于六七十年代。

它们是:《西姚记概论》、《昆於菟说》、《昆玉外记》、《昆于戈陆贽说》。

1668年12月26日,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和李雷思、安文思住在东塘时,康熙皇帝派人向他们询问欧洲的风土人情。不久,在1669年春,他们向皇帝呈送了三个人写的《西方重点记录概述》。这是费迪南·韦尔比斯特的第一本地理书,涵盖了欧洲的一般地理知识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西瑶姬》一卷共21节,包括土地、距离、海洋、海洋、土特产、制造业、西学、服饰、风俗、法度、贸易、饮食、医药、气质、经济医院、宫殿、城市、军事装备、婚姻、教学方法、西方学者。

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在《通往西方的钥匙》的结尾不忘强调天主教在欧洲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并对中国皇帝洪恩对来华传教士的礼遇表示感谢。

1674年,费迪南·韦尔比斯特的《坤舆图》在北京出版。这本书分为两卷,是为了解释同一年雕刻的坤舆全图而制作的。第一卷包括:地球的圆,地球的南北两极,地震,山脉,海洋的运动,海洋的潮汐,河流,世界著名的河流,空气,风,云,雨,四元的顺序,以及它们的形状和数字;第二卷包括:亚洲及亚洲岛屿14个子课题,亚洲及其他国家、墨西哥、西班牙岛屿14个子课题,以及四海概况、海形、海族、海鲜、海船等。动物有23种,还有七大奇迹,也就是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共32张图片。

《坤舆图》的内容是卷上自然地理常识,而卷下内容多在人文地理方面。五大洲的描述大多取自《职业党的对外纪律》,有一点新的描述。

1676年在北京出版了一卷《昆嵛列志略》。这本书有徐光启的孙子徐二觉写的序言。其实是《坤於菟说》的删节本,但是省略了几乎所有的地图知识。世界上的各种奇闻异事,如动物、植物、古代七大奇迹等珍奇之物,都是少言寡语的小故事,见于《坤於菟图说》或《专业党的对外纪律》等书中。

宇宙学、地理学和自然科学的一般知识在《坤舆各志简介》中有所描述,而地理学仅大致涵盖亚洲、欧洲、非洲、美洲、澳大利亚和南极洲,内容部分基于《坤舆全图》和《坤舆图》。

1674年,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完成了昆嵛山全图的绘制。这个图形是用木头雕刻和着色的,由两个半球组成。东半球是亚洲、欧洲和非洲。西半球是北美和南美。半球地图直径150 cm,即比例尺1: 17万。整个地图分为八个长块,东西半球三块,头尾文字注释两块。地图采用球面极面投影,这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欧洲流行的一种地图绘制方法。经度和纬度线以十度分开。本初子午线穿过舜天府,东西半球不断缩放。赤道处纬度为零,分为南北两个纬度。还有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北极圈。

昆嵛山全图很宽。除了主要部分显示了大陆之外,还有14个大的注释分布在地图周围,以费迪南·韦尔比斯特的方式解释自然现象,特别是气象现象。他们的书名是:《论四元线》、《论南北两极》、《地球的圆》、《论雨云》、《论潮汐》、《论风》、《论潮汐》、《论海水的运动》、《论地震》、《论人》、《论河流》、《论山》。还有带注释和说明文字的地名,以及欧洲不同类型的帆船、陆地和海洋中的数十种外来动物。

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在《昆玉全图》的注释文本中宣传了大量的自然地理知识。他解释了各种自然现象,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月球绕地球运动引起的潮汐的周期性涨落,雨云系统大气中水汽的凝结,季风通过风和公海影响航海的原因,不同地方不同气候条件引起的文化地域差异,河流的起源,山脉的形成,空气的运动等。费迪南·韦尔比斯特还批评了中国人对自然现象的迷信,比如月食和地震。

《坤舆全图》中的注释内容与《坤舆图说》中的内容有许多相同的关系,有些是增删改的。

像利玛窦伟大的世界地理地图一样,费迪南·韦尔比斯特的《昆嵛山全图》是耶稣会士在中国绘制的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地图。

在地理方面,费迪南·韦尔比斯特不仅编纂著作、制作地图,还参与实际测量工作。早在他制造天文仪器之前,他和李雷司、安就制造了一种测量距离的仪器——里程表,于1669年4月4日呈献给皇帝。1685年,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又做了一个。除了测量距离,他还注意到了经纬度的测量。在《一相志》卷三和《一相图》图一о一和图一о二中,费迪南德最详细地描述了陆地和海上的经纬度测量方法。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在全国各地的两次驾车旅行中,沿途进行了天文观测,测量了北极的高度,成为未来大比例尺地图绘制的先驱。费迪南·韦尔比斯特还主持了北京郊区万泉河的疏浚和北京内外牌楼街道的测量。

科技传播

费迪南·韦尔比斯特知识和技能丰富,精通西方科学知识。欧洲天文学几乎涵盖了当时传入中国的所有西方科技知识。

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在其著作中引用了《几何原本》中的许多命题,并向中国介绍了许多几何知识。在影像学中,有很多图片代表了几何作图的知识。在介绍几何作图的同时,也介绍了当时西方使用的作图和测量工具。

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在他的两本书《易祥志》和·薛中介绍了力学的基本知识,包括重力、重量、重心、比重、浮力、材料强度、单摆、自由落体运动等。同时,还介绍了光的折射和色散知识。

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在新的灵台仪器图像中介绍了许多关于机械的知识。他的另一本未出版的书《可怜的科学》也包含了大量关于简单机械的知识。穷理学呈于康熙二十二年八月二十六日,共六十卷。这是费迪南·韦尔比斯特最重要的工作。这本书是以“思物穷”的观念为基础,是一本中西合璧的著作。是当时介绍的西学大师,这本书只有十几本。在《贫困论》第七卷中,有82节是关于简单机械的知识。详细介绍了天平、平衡器、杠杆、滑轮、圆轮和藤线等六种简单机械的性能、原理、计算和应用。

费迪南·韦尔比斯特不仅在作品中传播了机械和机械工程的知识,还实际参与了机械工程的实践活动。

费迪南德·韦尔比斯特被叫到北京后不久,就帮助完成了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就是在钟楼上悬挂一个重达12万斤的大钟。

经过实地考察,汤若望和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商定了移动和提升大钟的方案——使用天车、动滑轮和滑轮组。1661年4月的一天,在他们的指挥下,200名工匠一起工作,最终将时钟移动到了预定的位置。

费迪南·韦尔比斯特于1669年再次投入使用,回到秦主持工作。他在管理历法和制造天文台仪器的同时,做了一件与秦的工作无关的重要工作——把小玲的大石牌坊的石头运过卢沟桥。

这块石头重12万斤,放在一个有16个轮子的大平板上,要拉300匹马。这么多马挤在一个窄桥上,很难控制。如果不能统一配速,马匹就会拥挤跳跃,可能会造成难以估计的巨大震动。如果是这样的话,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卢沟桥是承受不了的。经过实地考察,费迪南·韦尔比斯特认为用绞车牵引最安全。他的计划被工商部采纳,在他的亲自指导下,制造出了能拉巨石的滑轮和绞盘。石桥之日,工业部大臣奉皇帝之命来到现场。桥西侧有12台绞车,每台绞车由8名大男子驾驶;桥的东侧有6个绞车。东西两端的绞盘。东西两端的绞车用粗绳连接。在出发的命令下,鼓声和音乐响起,绞车拉着绳子,绳子拉着十轮车平稳地通过卢沟桥。同年10月和11月,以同样的方式,将其他用于修建陵墓的巨石安全运过卢沟桥。费迪南·韦尔比斯特的计划非常成功。

在机械制造方面,费迪南·韦尔比斯特也进行了国内最早的汽轮机实验,即利用一定温度和压力的蒸汽喷射,带动叶轮旋转,从而带动轴旋转获得动力。这个实验在他的《欧洲天文学》的“气体力学”一章中有详细描述。

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在许多领域为清朝服务。除了以上介绍,他还是康熙皇帝的理科老师。他从早到晚给皇帝讲授几何和天文学,把《几何原本》翻译成满文,陪皇帝游览,沿途为皇帝观察天空和勘测大地。康熙皇帝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和对欧洲传教士的宽容态度都与费迪南·韦尔比斯特有关。

中俄外交

费迪南德·韦尔比斯特曾在中俄外交交往中发挥过不可或缺的作用。1676年5月15日,沙皇俄国派来的特使尼古拉·g·迈尔斯·库·斯帕特雷到达北京。这位使节虽然掌握了希腊语、拉丁语等多种欧洲语言,却不懂任何东方语言。费迪南·韦尔比斯特通晓多种欧洲语言,精通满语和汉语,已成为中俄沟通的桥梁。

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在北京的那几个月,他做了大量的翻译工作。作为翻译,他参加了中俄双边会谈,翻译了一些官方文件。他把沙皇写给中国皇帝的信和俄国政府向清政府提出的12个谈判方案翻译成中文;并把一些中文文献翻译成拉丁文。

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希望开辟一条耶稣会士从欧洲经俄罗斯到中国的运输线,以俄罗斯为通道和桥梁。为了耶稣会士的利益,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在寻找进入莫斯科的机会,于是他把他所信任的清朝朝廷的外交活动告诉了俄国使节,让他们了解中国的目的。

1676年9月初,当尼戈莱即将返回中国时,费迪南·韦尔比斯特要求尼莱莱带一封信给沙皇。他在信中强调,他精通多种语言,愿意为了基督教的利益为沙皇服务。他还赠送了自己的拉丁作品和《昆嵛山全图》作为礼物。

之后中俄关系越来越紧张,最后发展成战争。直到1686年,新的形势出现,谈判的大门才重新打开。费迪南·韦尔比斯特1687年病重,但他对即将到来的中俄谈判会议的背景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知道俄罗斯在欧洲已经打了好几年仗,不可能去东方,所以只能在东方追求贸易利益。而中国,既不要战争,也不要贸易,只求把自己认为属于的土地从俄军手中孤立出来,从而使这些地区安全。主要目的是封闭蒙古和黑龙江流域,防止俄罗斯进入。所以中俄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他们的共同目标,而这个目标恰恰符合耶稣会士的宗旨:开放罗马-俄罗斯-中国陆路交通。因此,费迪南·韦尔比斯特认为,如果耶稣会士能够在中俄边境谈判中进行调解,展示他们的外交技巧,促进两国实现和平并缔结和平条约,中俄两国都将感激耶稣会士,从而促进他们目标的实现。尽管费迪南·韦尔比斯特不幸于1688年1月28日去世。但是他的观点被他的同事徐日升和张成继承了。

1689年6月,徐日升、张成随梭头率领的中国外交使团前往尼布楚。他们忠实地执行了费迪南德·韦尔比斯特的最后一句话,用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帮助中俄缔结了一项成功的和平条约。

《中俄尼布楚条约》是在国际法平行对等原则的基础上缔结的。这个条约明确划定了中俄两国的东部边界。条约缔结后,中国东北边疆维持和平160年,俄罗斯获得贸易利益。耶稣会士各有利弊:从中国方面来说,他们受到清政府的信任。1692年,康熙帝颁布法令,允许天主教神父在中国自由传教,从而实现了耶稣会士多年追求的目标。但从俄方来看,在签订《尼布甲尼撒条约》后不久,彼得大帝认为耶稣会士在中俄谈判中偏袒中国,背叛了西方的利益,于是关闭了耶稣会士在莫斯科的住所,驱逐了耶稣会士。从此,耶稣会士开辟罗马-俄罗斯-中国陆路的希望破灭了。

1686年,费迪南·韦尔比斯特也在荷兰外交使团担任翻译。

主业

宗教作品

《教学精要导论》一书有62个小标题,用简单明了的话概括了天主教。这是一本关于道教教学的书,是费迪南·韦尔比斯特最重要的宗教著作,已被多次转载,并被翻译成方言、法语、满语和朝鲜语。

《善雅报略论》一卷共八章,以问答体裁的形式阐释世间善恶的赏罚。

《忏悔的本义》解释了忏悔的性质和重要性,忏悔是天主教的圣礼之一。

圣餐答案回答了关于圣餐的问题。

一本道学家传,讲的是天主教的史实,以及来华传教士的名单和生平。

此外,他还写了一篇天主教葬礼的问答;配合李雷思编写《圣教日》。

费迪南·韦尔比斯特的这些作品,尤其是前几部,已经再版。其中《教学要义序》印刷频率最高,甚至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这些宗教著作宣传天主教教义、教规和宗教仪式等。

科学作品

西方主要记录概述

《测试概述》一卷

南北赤道总星图

《坤於菟说》卷二

《昆於菟说》和《昆玉外传》

《昆於菟说》和《昆玉外传》

简单计划总星图

新灵台仪像志十六卷

《昆玉外传》

《昆玉阁志略》卷一

《大国》图解

形式与自然理论

穷理学

欧洲天文学

在他的科学著作中,费迪南·韦尔比斯特也不失时机地介绍了天主教的情况。他在《西方重要学科》中写了一节“教学法”;他在《坤於菟说》第二卷“欧国”一节中也说:“各国所读之书,皆为先贤所撰,其一以神经为据。”

性格评价

从1655年到他去世,他已经在中国呆了将近30年。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孜孜不倦地工作”,一生致力于信仰,客观上为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利用向康熙帝传授科学的机会,宣传天主教,努力营造有利于传教的局面。经过不懈的努力,费迪南·韦尔比斯特“用科学帮助传教”的目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最终促使官方允许天主教合法化。

费迪南·韦尔比斯特死于1688年。康熙帝亲笔写的悼词:“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内心淳朴,田地被淹。来到中国不仅有助于灵台的发展,也需要恢复军械库...可以说现在只是罚款,服务费懈怠。听到我去世的消息,我深感悲痛。记功,改名,勤快。”康熙的圣旨是用满文和中文刻在费迪南碑的阴上的,而阳碑是用中文和拉丁文刻的。到目前为止,用三种语言写碑文的还很少。此墓碑位于车公庄六市委党校,与利玛窦、汤若望墓依次排列。

他死后,康熙皇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给了他谥号“勤敏”。在明清时期来到中国,后来死在中国的传教士中,费迪南·韦尔比斯特是唯一一个身后获得谥号的人。谥号用两个简单的词概括了人物一生的成就和品行,得到谥号的皇帝和大臣是主要的。康熙皇帝给的“勤敏”二字,正是对费迪南德·韦尔比斯特在秦任职期间的勤奋和聪明的恰当评价。

相关信息

怀仁会馆

比利时鲁汶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在比利时人眼中的地位不亚于中国的北京大学。中国游客感兴趣的是这所世界顶级大学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关系。康熙时期,一位著名的西方传教士为了科学和信仰,在中国留下了血泪荣耀的传奇故事。他是比利时人费迪南·韦尔比斯特,费迪南·韦尔比斯特毕业于鲁汶大学。费迪南·韦尔比斯特的伟大发明之一是天文馆,它可以生动地展示天体的运动,它的原作现在保存在紫禁城里。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校友,鲁汶大学专门建立了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大厅,入口处放置了一个天文馆模型。

1898年,当时的比利时国王给鲁汶大学校长写了一封信,说“中国很重要,学中文很重要。”在鲁汶大学学习地理的费迪南·韦尔比斯特来中国传教。他为清廷制作了六件天文仪器,至今仍保存在北京的古代天文台。在费迪南·韦尔比斯特逝世300周年之际,中国政府向鲁汶大学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基金会赠送了“天体仪器”模型,该基金会也是鲁汶大学的中国图书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历史上对萨布素的评价如何 后世对他的纪念有哪些下一篇:康熙皇帝的记忆力到底有多强 白晋和南怀仁就有过多次体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