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浅谈三国蜀汉政权:刘璋为何要邀请刘备入蜀 浅谈三国蜀汉政权:刘璋为何要邀请刘备入蜀

导语:论三国蜀汉政权:刘章为何邀刘备入蜀?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刘璋为何要邀请刘备入蜀?关于刘备入蜀的三个疑问辨析 诸葛亮在隆中做对指画天下时,把目光投向西南的益州,指出这是「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地方。然而刘备要想得到益州,却并不容易。赤壁之战后,刘备得以在荆州南郡立足,南郡位于益州的东边,居于益州鱼复的下游,而鱼复是扼守益州和荆州之间三峡通道的险要。刘备想要逆流而上

论三国蜀汉政权:刘章为何邀刘备入蜀?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刘璋为何要邀请刘备入蜀?关于刘备入蜀的三个疑问辨析 诸葛亮在隆中做对指画天下时,把目光投向西南的益州,指出这是「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地方。然而刘备要想得到益州,却并不容易。赤壁之战后,刘备得以在荆州南郡立足,南郡位于益州的东边,居于益州鱼复的下游,而鱼复是扼守益州和荆州之间三峡通道的险要。刘备想要逆流而上,突破鱼复穿越三峡天险进入益州,显然存在很大困难。 然而,随着益州的统治者刘璋主动邀请刘备入蜀,刘备不费吹灰之力,顺利地跨越三峡天险。不仅如此,刘璋还命令沿途给刘备提供给养,「 ”前后赂遗无限”,本来应该是一次艰辛的远征,变成了「 ”入境如归”。很多人对刘璋这种「 ”开门揖盗”的举动表示不解。那么,刘璋是在什么情况下邀请刘备入蜀的呢?他的真实动机又是什么呢?使刘璋和刘备产生交集的关键性人物张松,为什么会背主而又对刘备推崇备至,决意拥戴他为益州之主呢?通过辨析这些三个问题,我们也许能对刘璋主动邀请刘备入蜀这个举动,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一、刘璋在益州的统治情况如何? 要了解刘璋在益州的统治情况,就必须先对其父刘焉在益州的统治历史做一个回顾。 刘焉是汉鲁恭王之后,和刘备中山靖王之后都属于汉景帝一脉,他本在汉廷为朝官,以「 ”避世故”的初衷,请求到边远的交州为牧。刘焉欲求自保,提出了设置州牧的方案,这是汉末政治中的一件大事,这就是所谓的「 ”州任之重,自此而始”。刘焉的交州之行还没来得及成行,侍中董扶于图谶中发现「 ”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并以此说刘焉。刘焉于是又向汉廷改请出牧益州,加上当时的益州刺史郗俭大事聚敛,贪婪成风的事情传到中央,东汉政府没有拒绝刘焉,以他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前往益州法办郗俭。 刘焉从长安出发,跟随他的除了开始提到的董扶,还有另一位益州人赵韪。因为道路交通问题,刘焉一行入蜀颇为波折,还在荆州耽误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益州绵竹爆发了马相,赵袛的暴乱,原益州刺史郗俭也在这次暴乱中被杀。 《华阳国志》里记载:「 ”中平二年,凉州黄巾逆贼马相、赵祗等聚众绵竹,募疲役之民,一二日得数千人。遣王饶、赵播等进攻雒城,杀刺史俭。” 这次暴乱最终被益州从事贾龙镇压下去,「 ”数月破灭之,州界清净”。贾龙平叛之后,选吏迎刘焉上任益州牧。刘焉入蜀之初,是在益州籍人士的建议下启程。到达益州后,也是在益州豪强的迎奉下开始在益州的统治的,这说明益州本地豪强并无特别强的实力,也需要和刘焉这种来自于汉廷的人进行合作,共同保据益州,在这个阶段益州本土豪强对刘焉基本是持欢迎态度的。 刘焉初入蜀地的情况,可以和刘表初入荆州做一简单类比,不过刘表依靠荆州大族进行统治,始终未变。而刘焉开始在益州依靠本地豪强,随后因为有东州兵的存在,情况发生了变化。「 ”时南阳、三辅民数万家,避地入蜀,焉恣饶之,引为党与,号东州士”。胡三省也认为这是「 ”刘焉专制益州张本。” 刘焉在益州有割据自守的意图,对外表现为割裂与汉廷的正常联系,对内则是各种僭越「 ”焉意渐盛,造作乘舆车具千余乘。”,并「 ”立威刑”。立威的手段就是屠杀本地豪强,「 ”又托他事杀州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余人”,这个「 ”托他事”显然是指刘焉不具备正当理由。这样的做法自然会引起激烈的反抗,连当时迎奉刘焉的贾龙也参与进来。益州境内出现了「 ”犍为太守任岐及贾龙由此反攻焉,焉击杀岐、龙。”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益州豪强和刘焉的矛盾已经激化到了相当的程度。 刘焉有三个儿子都在长安,除了刘璋被刘焉以有病为借口召回益州外,而刘范和刘诞后来死于马腾反对李傕叛乱中。 丧子之痛加上后来绵竹一场火灾,让刘焉备受打击由此一病不起,很快就在兴平元年过世了。所谓痈疽发背,就是背部肿块溃烂而死。这种说法在史籍中,比较常见,此病「 ”非愤极不成”,它强调的不是死的结果,而是死前的精神状态,是忧愤而死的典型。 刘璋继位之初的统治局面,可以说和刘焉初入益州时如出一辙,甚至更糟。和荆州方面爆发了军事冲突之后,汉中的张鲁也与其反目,「 ”张鲁稍骄恣,不承顺璋,璋杀鲁母及弟,遂为仇敌。”最终,因为东州人在益州侵暴不法而不能制,开始拥护刘璋的赵韪也起来反对他,并最终形成了一次波及益州大部的叛乱,《英雄记》「 ”韪因民怨谋叛,乃厚赂荆州请和,阴结州中大姓,与俱起兵,还击璋。蜀郡、广汉、犍为皆应韪。”这一次东州人害怕赵韪秋后算账,「 ”皆殊死战,遂破反者”,最终以赵韪失败被杀,刘璋平息暴乱为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赵韪是随刘焉一起入蜀的,在经历刘焉时期的益州人士反叛事件之后,依然站在刘焉一边,并在开始时拥戴刘璋继位,但是最终也起来反对刘璋,足以说明刘璋时期的统治矛盾较之刘焉,更为激化。 经过这次暴乱,刘璋及其依靠力量和益州人士之间度过了相对稳定的十几年,但是这并不表明两股势力的矛盾就此消失,刘璋的统治就此稳定。相反地,刘璋在益州的统治危机在暗流涌动中,愈发深重。 二、张松在刘备入蜀前,是否见过刘备? 有了这段回顾,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曹操南征之时,刘璋会三次遣使结好曹操。在赵韪暴乱之后的十几年里,虽然蜀地没有再次爆发类似的大规模叛乱,但是刘璋显然对自己在益州不稳固的统治有了直观的认识,交好曹操显然是想利用曹操的影响力,来稳固自己在益州的统治。至于后来刘璋的政策,从结好曹操变成结好刘备,则完全是由于张松,法正的关系。 田余庆先生总结为「 ”张松创其议,法正为行人”,刘璋遣使致曹操共有三次,张松在第三次出使,待遇和前两次判若云泥,曹操怠慢张松,应该和当时的荆州形势有关,张松出使之时,曹操已经略定荆州,驱刘备于夏口,正志得意满准备一鼓作气拿下江东,自然没有把「 ”为人短小,而放荡不理节操”的张松放在眼里,甚至于在授官的时候,忘了考察张松已经是益州别驾的事实,「 ”但拜越嶲比苏令”。这和刘璋之前两次遣使的结果大相径庭,其结果在《华阳国志》和《先主传》中记载为「 ”松以是怨公”和「 ”松以此怨。”说明正是由于这次曹操轻慢,促成了张松对曹操的态度转为敌视,史家对此多也多有非议,习凿齿:「 ”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把春秋时齐桓公骄矜以致于九诸侯相叛的事相提并论,认为曹操这次傲士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刘备入蜀,随后天下三分。张松见慢于曹操而「 ”疵毁曹公”合乎情理,但为何转而倒向刘备,则引出一桩悬疑。 《通鉴考异》曰:按《刘璋传》、《刘备传》,松未尝先见备,《吴书》误也。司马光认为张松见刘备一事,《刘璋传》和《先主传》均未记载,所以《吴书》中所记载的张松见刘备一事为误。其实仔细考察,司马光的看法亦有武断之处。《吴书》:备前见张松,后得法正,皆厚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因问蜀中阔狭,兵器府库人马众寡,及诸要害道里远近,松等具言之。又画地图山川处所,由是尽知益州虚实也。张松在益州官至益州别驾从事,《宋书·百官志》:「 ”刺史官属有别驾从事史一人,从刺史行部。又《答郭逊书》:「 ”别驾,旧典与刺史别乘,周流宣化于万里者,其任居刺史之半,安可任非其人。”可知其位高权重,张松在这样的条件下叛刘璋而迎刘备,如果没有以下条件,恐怕难以圆其说。一是张松觉得自己在刘璋处难以施展报复,张松显然和益州人士「 ”闭境以待何清”的主流价值观不同,胡三省曰:张松、法正之徒,虽未与亮交际,亮固逆知之矣。张松显然属于诸葛亮兴复汉室宏大目标里称赞的智能之士,《后汉纪》作者张璠也评价张法二人叛离刘璋「 ”若陈平、韩信之去项羽”,虽言其不忠,但是以汉初的陈平韩信相提并论,也可以看出张松志向。 第二,张松另有远志,觉得刘璋不足托付,那么环顾天下,可以托付的人又是谁呢,在曹操处被怠慢,自然排除了。建安十三年之时,尚有西凉马超韩遂,汉中张鲁,荆州刘备和江东孙权等群雄。如果是马韩和张鲁没有入张松之眼的话,同样近在咫尺的刘备和孙权,显然孙权更具有实力。之所以选择刘备,如果没有吴书所说的刘备对他「 ”皆厚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实在不符合逻辑。所以可以推测,张松在建安十三年赤壁战前到达荆州诣曹操之后,出于对曹操的失望,并没有马上回益州复命,而是留在荆州,观察局势,「 ”会曹公军不利于赤壁”,所以赤壁战后张松在荆州和刘备并没有不合情理之处,正是由于这次见面,张松受到刘备盛待,并向他阐述了自己兴复汉室的宏大支援,这才坚定了张松拥戴刘备为益州之主的想法,之后才还益州而「 ”乃劝璋自绝”。至于不见于《刘二牧传》和《先主传》,则很可能出于为尊者讳的史家手笔。毕竟这次会面,既不属于刘璋所委,更和刘备之后和孙权不取蜀的表态相悖。联系起后来张松在刘璋面前介绍刘备的情况,以及举荐法正遣兵助刘备的事情,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张松刘备二人之前就有过会晤。 三、刘璋邀请刘备入蜀的真实动机? 张松从荆州回益州复命刘璋,先是诋毁曹操,目的是断绝刘璋结好曹操的初衷,转而又把结好的目标选定为刘备,说璋曰:「 ”刘豫州,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在曹操赤壁受挫,无力南下的现实情况下,刘璋想利用曹操的控制下的汉廷来巩固自己在益州的地位已经不太可能。所以环顾四周,刘备确实成了一个较为现实的人选。值得注意的是,刘璋一开始并没有打算要请刘备入蜀,在建安十六年曹操扬言要征汉中之前,刘璋两次派法正接洽刘备,包括第二次还「 ”送兵数千助先主守御”,「 ”前后赂遗无限。”—— 因为有了送兵助守这种实质性的动作,刘璋和刘备的关系显然已经升级为盟友关系,其中的潜台词必然就是如若有事,彼此相救——这就完全符合刘璋结交刘备的初衷。 吕思勉先生认为,刘璋邀请刘备入蜀,虽然以讨张鲁为名,实际却是想利用刘备来震慑蜀中反对他的势力。如果说刘璋长期以来在益州的统治危机主要在于「 ”民攻其内”的话,建安十六年曹操声言要进军汉中,显然又给刘璋增加了一道「 ”敌攻其外”的压力。张松抓住这个契机,对刘璋进言:「 ”今州中诸将庞羲、李异等皆恃功骄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则敌攻其外,民攻其内,必败之道也。”张松这番分析,唤起了刘璋对于赵韪叛乱前事的痛苦记忆,加上和庞羲不稳定的关系,担心「 ”外意”在内外双重压力下,刘璋终于决定请刘备入蜀。 刘璋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显得牵强,另外一个则是不能公开的。 总结 后来有很多讥讽刘璋邀请刘备入蜀是「 ”开门揖盗”的人,只看到了刘璋的昏聩。其实刘璋此举背后还有这十分复杂的情况,反映了刘璋在益州的统治危机,曹操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并在赤壁之战以后,退出了益州的争夺。而这种危机给予了刘备入主益州的契机,使得刘备最终走出了占有益州的关键性一步。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中国十大着名青铜器 中国十大着名青铜器 件件都是国宝下一篇:符皇后 符皇后 宋太宗的老婆:尹皇后、符皇后、李皇后、李贤妃 她们分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