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海霞姐 她出生豪门嫁戏子 为何一生坎坷

导语:2015年6月18日凌晨,张充和在美国去世,享年102岁。 那一年,人们提到她,说“民国最后一才女”,“中国最后一大家子”。张家四姐妹的照片又一次被人翻了出来。 ▲张家四姐妹合影。大姐元和嫁给了著名昆曲大师顾传艺;二姐同意嫁给语言学家周有光;三姐赵贺与作家沈从文结合;四姐

2015年6月18日凌晨,张充和在美国去世,享年102岁。

那一年,人们提到她,说“民国最后一才女”,“中国最后一大家子”。张家四姐妹的照片又一次被人翻了出来。

▲张家四姐妹合影。大姐元和嫁给了著名昆曲大师顾传艺;二姐同意嫁给语言学家周有光;三姐赵贺与作家沈从文结合;四姐嫁给了外地人傅

然而,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四姐妹的这张照片。

那是1986年11月20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纪念汤显祖逝世370周年大会,邀请张元和、张充和回国参与演出。

张家四姐妹重逢,拍了这样的合影,是在沈从文家里拍的。

照片中,四姐妹看起来依然很开心,但如果你真的知道她们的故事,还是会感受到一些看不见的残酷和悲伤。

此时,大姐张元和的丈夫顾传君已经去世多年。二姐张允和和三姐张兆和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磨难,但已经老了。照片边上的沈从文,当时已经身体不好,拍了这张照片两年后去世。

四姐妹出身好,后来都嫁给了很爱她们的文化名人。他们都活了90年,看似过得很好,其实都有自己的不如意。

大姐张元和没能把自己的女儿带到台湾省,丈夫去世时她才58岁;二姐张允和的女儿早逝,与周有光一起遭受文革灾难;三姐张兆和没有逃过文革,和丈夫沈从文分开了大半辈子;四姐张充和似乎不能生育,并收养了两个孩子。

今天说起合肥张家四姐妹,总是很容易被她们良好的家风所折服。但是仔细想想,如果他们不是出生在贵族家庭,或者最终嫁给了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化名人,也许他们就会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没有人会记得他们。

2

张家四姐妹中,二姐后来嫁给了周有光,三姐嫁给了沈从文。他们的婚姻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人们不熟悉姐姐张元和和妹妹张充和。

让我们从张元和的故事开始。

张家四姐妹的父亲张武灵从小就培养孩子对昆曲的兴趣,甚至还专门请昆曲老师给他们讲解。在四姐妹中,张元和对昆曲特别着迷。

张元和的爱情可以看作是她对偶像的追求。她的爱人叫顾传艺,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昆曲天后。

现在看川诺的照片,都觉得他太帅了。帅,但关键是昆曲还是唱的那么好,粉丝多,曾经和梅兰芳同台唱过。

张元和在上海光华大学读书的时候,和热爱昆曲的同学一起创办了一个社团,鼓起勇气邀请顾传义给大家开了一场小型演唱会。没想到顾传义真的来了。

顾传义的表演给张元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每周都去看顾传义唱歌。

当年,当名演员远不如现在漂亮。

顾传义大概是不想吃《青春饭》了。在一个商人的支持下,她进入东吴大学和光华大学高中学习,最终从金陵大学农科毕业,成为“传”一代唯一一个上大学深造的昆曲演员。

因为读书的缘故,他结识了张家的长子张。

1936年夏天,顾传义应邀进行慈善演出,就在那时,张元和应邀在那场演出中客串演出。

慈善演出的两天里,两个人有很多机会接触,所以有了好感。

这一年,张元和29岁。

两个人谈恋爱,抗战就在边缘。张家无奈,只好投靠在偏远的大后方。张元和错过了顾传君,拿不定主意是否去。

当时顾传义在上海处境不好。与张家这样的名门望族相比,这位玩家的地位毕竟要低一些,他不敢想象的未来。后来,张元和主动捅破这层纸,促成了这段感情。

1938年,张元和准备与顾传君订婚,但她的父亲张武灵因病突然去世。张元和很难过,因为她的父亲不能等到她结婚。

1939年,张元和和顾传义在上海大西洋餐厅结婚。当时,这是一个沉重的消息。人们以为张元和是下嫁,而顾传义是登高。

这一年,张元和32岁,顾传义30岁。结婚后,顾传义再也没有去过台湾,只从事一些商业方面的工作。可想而知,当时的玩家并不处于高位。

1940年,33岁的张元和生了一个女儿顾珏,两年后生了一个儿子。

当时日本侵华战争已经开始,战争期间张元和夫妇住在上海,不容易。

抗战结束内战开始后,顾传君隐约找到了一些办法,决定去台湾省。

拿到珍贵的门票后,他们一家去了台湾省,把女儿顾珏留在了大陆。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把女儿丢下了?是重男轻女吗?

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个“怪胎”:凌夏海。

凌夏海是个奇怪的人。她9岁之前不说话,全家人都把她当哑巴。直到九岁的时候看了一本书,才突然在情感部看了出来。据说她听到自己的声音差点把自己吓出病来。

后来家里送她去读书,她还挺厉害的。她一路读完了师范学校。

30岁时,沉默寡言的凌到苏州女子中学当了一名督学。这所学校是由张元和的父亲创办的,张元和当时在那里上学。

那时,张元和刚刚失去母亲。母亲去世的时候,弟弟妹妹还在迷茫的年纪,她更懂事了,接受不了继母的到来,和继母关系不好。凌夏海的出现填补了她思念的母爱。

凌夏海,一个15岁的张元和女孩,无微不至的照顾她,把她当成干姐姐,让她叫她哥哥“干哥哥”。

▲左张元和,右凌夏海

当时只听凌的话,和继母关系不好。当全校都在谈论和凌的变态关系时,继母直接把凌开除了。这让张元和更加厌恶他的继母。

女中学毕业后,去上海大夏大学深造,凌跟随她,也在大学里给女学生做指导。

后来,凌回到海门老家,开办了几所学校。

作为一名教育家,凌是非常称职的。她创办的学校发展很快,几年就成了名校,由私立转为公立。

只是她对张元和的感情有点奇怪。

上海大学毕业后,张元和不想听父亲的话,回到苏州乐毅女子中学教书。相反,她去了由凌在海门创办的一所学校当老师。

当时24岁,有很多追求者,但是凌把追求的人都挡了。其他想进张元和房间的人必须通过她的考试。

估计凌夏海的“功劳”也促成了张元和成为剩女。后来,她终于受不了凌而辞职了。这两个人中断了一段时间,但后来又恢复了联系。

张元和嫁给顾传仪时,凌夏海非常反对,因为她认为顾传仪配不上张元和。

张元和生下女儿后,她流产了两次。凌夏海担心她太辛苦了,所以带着出生在张元和的大女儿顾珏来抚养她。

奇怪的是,凌夏海再也没有把顾珏还给顾传君夫妇。

更不可思议的是,她主动把顾珏的名字改成了红菱,并让孩子叫她“爸爸”。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一点都不诡异。玲·夏海是个真正的女同性恋。但是,当年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

凌是一位女权主义者。她曾多次在国会大声疾呼,反对丈夫的欺凌和对妻子的打骂,反对公婆对孩子和新娘的虐待,反对未成年女性辍学的不平等。抗日战争时期,她拒绝为日本歌功颂德,不愿与敌伪勾结,坚决拒绝搞虚假教育。

▲老凌夏海

作为海门著名的女教育家,她一生热爱教育。可惜同性恋在当时是无法容忍的,所以她过着纠结、压抑、荒诞的生活。

顾传君为什么突然想去台湾省不得而知,也许是因为他提前预感到留在大陆的结局不会很好,或者,他想避开凌也不得而知。

当时很难买到去台湾省的机票,所以顾传义带着老婆孩子先去了。写了几封信敦促凌夏海带她的孩子去台湾省,但凌夏海没有答应,说她会给她母亲一份养老金。

就这样,凌截住了女儿。也许,这是她渴望的结果。

顾传义和张元和去了台湾省,专心做生意。他卖羊毛,建立蘑菇农场,创立自己的啤酒品牌,自费去德国参加博览会,获得多个品牌的总代理权。但当时台湾省经济半死不活,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他也没有发财。张元和一直是她丈夫的妻子、丈夫、儿子和家人。

当时海峡两岸的邮路都被封锁了,几乎听不到女儿的消息。

1956年,沈从文笔下苏州出差,为他们看望凌、和他们的女儿。

那时,凌早就不办学了。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她养了安哥拉兔,然后种了茉莉,养鸡,甚至还养了小白鼠做医院实验,最后都失败了...但在这种情况下,她还是把改名为红菱的顾珏带上了大学。

红菱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她26岁还没结婚。凌在北京住了半年,只是为了落实她的婚事,但结果没有落实。

那是1965年,凌已经七十多岁了。

一年后,她在苏州去世。

同年,文革开始,她最讨厌的顾传仪在台湾省去世,享年56岁。

她丈夫去世的那一年,张元和58岁。她最初住在台湾省,1972年移居美国。

直到1980年,她才在美国认识了自己的女儿古玉。算上,母女31年不见。这时,顾传义已经去世多年了。也就是说,自从在mainland China分别后,顾传君和自己的女儿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他应该很爱自己的女儿,女儿出生的时候他很幸福。古玉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他认为“女儿弥足珍贵,应该以双玉命名”。

晚年,张元和带着女儿和女婿住在美国纽约,在国外成立了一个音乐俱乐部,致力于推广昆曲,继续培养昆曲人才,经常和朋友一起在舞台上表演。

她从不谈论丈夫的私事,但她更多地谈论昆曲。丈夫死后,她花精力做了一本纪念册,记录了顾传希的一生和艺术道路。

据说有一次她在《长生殿》里演唐黄明,演的是“埋玉”这个角色,悲痛之余说:“我埋的不是杨玉环,而是顾传义的玉!”

《合肥四姐妹》的作者金安平与张的四个姐姐有联系。她说张元和是“最不可思议的人”,很少谈论自己。“她从不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对事物没有强烈的爱憎。不管是什么情况,她都能自如应对。即使在大多数人濒临崩溃的时候,她依然可以保持优雅的风度。”

张元和自己说:“我一生都受到《我女儿的经典》的影响。举个例子,我不太喜欢说话,就是脑子里有个‘说不腻’。但我没有‘一句话赢一千个字’的能力。”

《女儿经》是张元和的母亲陆英教的。

《女儿经》中的内容,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是非常“好家庭”的。抛开现代人,不,不,很难抛开任何一个人。

如果你不相信我们,我们可以看看女儿经的内容:

八九岁,长大了,哥哥和弟弟想约会。

茶、饭、酒、菜都是吃的,不要争多少要多少。

当你十岁的时候,不要到处走。你应该注意补鞋。

早晚和妈妈坐在一起,不要什么都不带就出门。

十一岁,已经成年,煮茶要勤快,

剩下的功夫就是绣花了,花叶子要鲜艳。

十二、三、注意礼貌,见人需要站起来,

你阿姨和姑娘不要没规矩就煮。

十四五,到二十,在家当姑娘的日子不多了。

一切都要身体处理,做女人要学会做媳妇。

张元和一生都以“成为一个好家庭”为标准要求自己,结婚生子后,他一生都做妻子。顾传君去世后,在台北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生物中心当了四年秘书。

1986年,78岁的张元和和71岁的张充和回国演出《牡丹亭》,纪念汤显祖诞辰435周年。四姐妹重逢,拍下了这篇文章开头大家看到的照片。

有人推测,张元和对昆曲的热爱超过了顾传艺。

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

当她无视大家异样的眼光,坚持要和顾传艺结婚;后来,虽然不明白丈夫为什么要去台湾省,但她选择了全程跟随;在她晚年,她以各种形式纪念她的丈夫...足以证明一切。

张元和最关键的一点是凌夏海将古玉改名为红菱,这其实是一个非常跨界甚至侵权的行为。顾传义大为恼火,但据说张元和不同意,甚至说了类似“就当是送给海霞姐姐的礼物”之类的话。最后,张元和的婆婆建议儿子:“不管怎样,女孩子长大了总会改名字,姓凌也没关系。”

我们无法证实这个谣言是真是假,因为张元和总是对自己的事情保持沉默。就算她真的说了这样的话,也可能是语境化的,要结合当时的情况来看。

纵观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她在坚持与顾传仪结婚时是独立的、叛逆的,但在与凌相处时却显得顺从。我们不知道她对凌夏海有什么样的感情,也不明白她为什么能默许凌夏海对她的生活的过度侵犯。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世界都很难理解,自己的女儿被送人了。

面对这一切,顾传义是什么感受,两夫妇去了台湾省后的相处如何,只能靠想象。有些事情不能细想。当你仔细考虑它们的时候,你会觉得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荒凉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郎顾之争 张元和与顾传玠的爱情故事:一见顾郎便是终身下一篇:龟兹新闻网 历史上神秘消失的六大古国 龟兹王国排第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