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三国名将张辽勇冠三军 为何却改名换姓 身世或藏汉武帝一个秘密

导语:三国名将张辽为什么改名?生活经历还是汉武帝的一个秘密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文:立早闲人 张辽,与乐进、于禁、张合、徐晃同属魏武帝曹操帐下的五位将军。在《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中,陈寿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

三国名将张辽为什么改名?生活经历还是汉武帝的一个秘密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文:立早闲人 张辽,与乐进、于禁、张合、徐晃同属魏武帝曹操帐下的五位将军。在《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中,陈寿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 ”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现代人将其称之为「 ”五子良将”或「 ”魏五子”。曹操在行军作战时,进攻时常常用这五个人为先锋,撤军时常用这个五个人断后。「 ”子”,只是一个量词,「 ”五子”就是说「 ”这五个人”。 相对其他五子良将,张辽在正史《三国志》中,十分出彩,四大段,一千八百多字,洋洋洒洒地将其一生描绘得十分详细。特别是《三国志》前两句对张辽的记载,就可给人留下很多遐想的空间,即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第一句介绍张辽的表字及籍贯,这与其他人物传记的记载没什么两样,大同小异。只是第二句就不同,具有很强的信息量。 首先,有关马邑。 马邑,秦置,秦始皇三十二年,蒙恬筑城名置,属雁门郡。西汉初为韩王信都,既而为匈奴所攻取,后还属汉。秦汉马邑县故治在今朔州市区西北隅。马邑地处雁门关外,遥控长城,外连大漠,是中原地区通往塞外漠北草原的必经之处,自商代便是战略要地,用兵之地。尤其到秦汉时期,中原王朝北方的主要威胁是来自匈奴。因此,马邑不仅成为匈奴南下掳掠的重要进攻目标,还是汉人反击围剿的主要防守对象,是秦汉时期北方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白登之围”时,汉高祖刘邦的进击路线是自太原道雁门入马邑而至平城;「 ”马邑之谋”时,伏击地就在马邑周边的山谷,而单于入塞路径在秦置马邑城。 接着,有关聂壹。 聂壹,西汉武帝时人。《史记》称「 ”聂翁壹”。雁门马邑人,着名的「 ”马邑之谋”的发动者。聂壹,是雁门马邑一带的豪商,不但对匈奴十分熟悉,而且对西汉王朝边患不息十分焦虑。因而,聂壹主动通过王恢向汉武帝建议: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从而出现所谓聂壹为设计者,王恢为推动者,刘彻为决策者的「 ”马邑之谋”: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在马邑设伏以围歼匈奴大军,解除匈奴对汉朝北部的威胁。 然后,有关马邑之战。 聂壹亲到匈奴阵营诈降,许以马邑全县牲畜财物给匈奴,使匈奴单于信以为真,亲自带兵进入边塞。汉武帝则派五路大军三十万人在马邑设伏,想一举全歼匈奴主力。事已愿违,单于识破马邑之谋,没有率军进入伏击圈,使得在马邑埋伏的汉军一无所获。最终,汉武帝以安慰军心向天下人谢罪为由,逼迫推动者太行令王恢自杀。而聂壹的下场就不得而知。毕竟史书上并未明文记载。 最后,有关避怨。 避怨,不仅有躲避仇敌的意思,还有避免结怨,不得罪人的解释。作为马邑之谋的设计者、发动者的聂壹可谓是猪八戒照镜子,两边不是人,不但得罪匈奴一族,再也不能出塞与匈奴做生意;而且在汉室又失去功劳,围歼匈奴主力不成;甚至还闯下了滔天大祸,破坏汉匈和平。因此,整个聂氏家族根本不可能在马邑一带长住久安。所以,或是聂壹本人或是聂壹后代就改聂姓为张姓,以保全聂氏家族。 张辽的祖先聂壹设计并发动「 ”马邑之谋”,不管是出自何种目的,但至少是以国家利益为先,顾全国家大局的精神品质依然传承一代又一代,依旧影响一人又一人。三百年后的后人张辽亦继承聂壹的精神品质:凡事以公为先,以国家利益至上。 笔者按:传承,指继承并延续下去。一般指承接好的方面,另一方面是先传了再承,有承上启下的意思。张辽,本是设计并发动利国利民「 ”马邑之谋”的聂壹之后。三百年后已由聂姓改为张姓的张辽继续传承祖先聂壹的忠诚品质:以公为先,以国为重。所以说,爱国是可以代代传承。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永璘 乾隆帝的小儿子做何荒唐事 引嘉庆的皇后娇嗔无语下一篇:鹅的寿命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鹅:存活了49岁零8个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