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天津港口 天津港的发展史是如何发展的

导语:天津港的发展史是怎样发展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1.古今天津地区因香港而繁荣的历史回顾从历史上看,天津是一个从香港开始建设和繁荣的城市。由于天津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的历史变迁,天津港区中心发生了三次历史变迁,每一次变迁都触发了天津历史上因港兴市的历史进程。天津

天津港的发展史是怎样发展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

1.古今天津地区因香港而繁荣的历史回顾

从历史上看,天津是一个从香港开始建设和繁荣的城市。

由于天津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的历史变迁,天津港区中心发生了三次历史变迁,每一次变迁都触发了天津历史上因港兴市的历史进程。

天津港不仅孕育了天津市,而且港区的变化带动了天津发展重心的转移。

唐朝的通殿将位于永济运河、滹沱河、潞河的交汇处,这里将被称为三汇海口,也就是今天的军粮城区域。

由于镇守边疆的军事需要,三汇海口成为唐代向北方边疆地区运输军粮的必经之路,使其成为天津最早具有停泊、装卸、中转、仓储功能的海港。

因为三汇海口港的繁荣,当时的军粮城变成了繁荣的港口城镇。

这是天津历史上最早的历史进程。

从晋初到元明清的700年间,中国出现了南北统一的局面。

而这些朝代的首都都在北京。

由此,北京成为中国最大的消费中心,所有必需的物资都从全国各地运往京都。

智谷骑着河,面朝大海。它位于三岔河的入海口,南北运河在此交汇汇入海河。江船和海船到北京运输货物很方便。由于地势较高,适合建造各种陆地建筑,因此成为水上交通枢纽。

从元代开始,直沽港开始兴盛。

1316年,元代设“海金镇”,天津进入了建临港城、以港兴城的初始阶段。

1404年,由于直谷是航运、河运和商船的枢纽,明成祖下令在三岔口西南侧筑城设卫,并抽调沿海士卒守卫,故名“津”。

到了清初,明制得到继承,战争少,国力强盛,水运得到进一步发展。当时,从天津城西北角经北大关到天后宫,商贾云集,人声鼎沸,屋瓦小,商铺众多,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的繁华商业区和城市经济活动中心。

芝罘港的繁荣使天津成为京都附近的一个大型门户城市。

1860年,天津被确立为通商口岸。

1861年1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

之后,英、法、美开始在天津紫竹林租界沿江建港,紫竹林港区开始繁荣。

由于外国航运业的入侵,天津港的规模和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传统的水上运输逐渐被大型船舶取代;河运逐渐被海运取代;以粮食为主要商品的单一商品逐渐被各种外贸杂货所取代;主权港口变成殖民地港口。

此时,由于芷谷港内河道狭窄浅,大型船只无法追溯。兴盛了700多年的芝罘港,逐渐失去了转运功能,开始走向衰落。港口中心开始东移至紫竹林。

随着紫竹林港区和对外贸易航运的发展,促进了天津各产业的繁荣,城市重心向租界区转移,最终促成了近代天津城市的基本景象,即租界中心以解放路两侧为主的商务办公区;拥有五条主要道路的豪华住宅区;以小白楼、全业场为主的商业区。

天津开埠80多年来已成为中国第二大城市,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港口通往五大洲的水路交通,以及广接四海的功能。

为适应航运业的大规模发展,港区东移至海河下游入海口是必然趋势。

天津港地区逐渐东移的直接原因是:1900年帝国主义侵华并占领塘沽后,各国开始在塘沽地区修建码头,以停泊军舰、运输物资和部队。

自1886年以来,海河经历了几次严重的淤积,促使中外航运公司在海河入海口塘沽修建码头。

海河浅的时候,船只可以在塘沽装卸。

1880年,清政府在塘沽开设北洋水师大沽码头;1888年,京山铁路修至塘沽,延伸至天津,为塘沽地区近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1914年,爱国实业家范旭东等人计划在塘沽建立第一家精盐生产企业——九大精盐厂,后来又建立了亚洲第一家碱厂——李咏碱厂。

塘沽现代工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港口的发展。

日本侵华期间,为了掠夺华北地区的资源,开始在海河河口北岸的沉积海岸修建塘沽新港。

日本人最初计划建造一个年吞吐量为2750万吨的港口。由于在侵略战争中接连失败,计划一再被压缩。日本投降时,修改后的工程只完成了30%。

1945年国民党政府接管后,只能维持乱局,由于国民党军队撤退时的破坏,新港成了一个千疮百孔的死港。

2.新中国成立后港口管理体制的演变及港口对天津城市发展的拉动作用

2.1 1984年以前天津新港的发展和港口管理体制

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新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港建设。

1951年至1952年和1958年至1961年,新港先后进行了两次建设工程,不仅恢复了新港的使用,还扩建了泊位和车辆段,完善了其他配套设施,为港口生产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条件。

特别是为实现周恩来总理“三年改港”的指示,1973年3月启动第三个大型港口建设项目,使新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为成为北方第一大港奠定了前提条件。

此后,天津港区的中心一直位于塘沽的海河入海口。

紫竹林港区正在逐渐衰落。

1977年12月30日,天津海河“四新桥”建成,海河断流,紫竹林港废弃,繁华港区改造为海河带状公园。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港和其他沿海港口一样,实行中央管理体制。

根据1954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管理暂行条例》,港务局由交通部海运总局统一领导,港口实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港口生产列入国家计划,交通部负责港口生产、经营、建设和重大人员任免。

1958年6月至1961年5月,天津港下放至河北省政府。

1961年5月,中央政府将港口重新划归交通部直接领导,以加强对经济的调控。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特别是受港口业特殊管理体制的制约,天津的港口和城市在体制上是分离的。

新港的建设和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港口未能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相融合。

这一时期,港口与城市的互动发展,尤其是港口带动城市发展的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84年。

2.2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港口对城市发展重点的拉动作用

1984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天津港体制改革试点的批复》精神,天津港下放至天津市政府,由中央直接管理的港口领导体制改为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地方主导”的管理体制;实行“以收抵支、以港养港”的财务管理制度。

从发展历程和实践来看,这种管理体制与中央管理体制相比,具有以下优势:紧密结合港口与天津综合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市场经济,推动港口全面向社会开放,为旅客、货主、船公司提供综合服务,推动港口由封闭生产向开放经营管理转变,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多功能服务转变;港口在港口与地方的诸多关系中能够得到交通部的直接支持和天津市政府的支持,有利于港口自身的发展,有利于港口与区域经济的融合,有利于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

天津港实施这一管理体制改革10多年来,港口现代化在泊位数、吞吐量等软硬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港城关系协调良好。

港口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开始发挥,再次掀起了天津发展史上的一个波澜壮阔的进程。

经过广泛调研论证,天津市政府决定在港口西侧原塘沽盐场3边界建设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开发区于1984年1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

港口带动天津经济发展中心东移的序幕拉开。

1991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天津港保税区在港区成立。

1994年2月,天津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决议,决定“10年左右基本建成天津滨海新区”,决定将滨海新区建设成为以港口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区。

这个宏伟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港城互动的蓬勃发展,实现了天津经济发展中心的战略性东移,为天津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奠定了基础。

1997年12月20日至21日,原国务院总理李鹏访问天津,正式宣布中央对天津城市功能的定位,即“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努力把自己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城市和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

"

经过10多年的实践,特别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双重领导、地方导向”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存在一些弊端。

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港口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关系仍不明确。

这个港口是属于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还不清楚。

名义上主要是地方,实际上还是属于中央。

由于权力的划分和责任的不明确,任何人都不能代表国家行使业主的职能,这实际上造成了业主主体的“缺席”;港口管理职能不到位。

天津市政府对港口行政管理只有一定的影响力,即天津市政府仅对港口人事、公安、财政行使管理权,而重大投资运营决策权仍由中央决定。

港口管理的不完全分权,使城市难以全面履行对港口的行政管理和监督,导致港口的生产经营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城市现代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港口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

2.3随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全面实施,港口作为城市发展核心战略资源的地位凸显

2001年11月,国务院决定对“双领导”港口管理体制进行新一轮改革。

其核心是将“双重领导”下的港口转变为地方政府直接管理,政企分开,加强港口行政管理,推动建立港口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港口生产力。

2003年6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港口法》立足港口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着眼于我国港口的长远发展,建立了中央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具体管理的港口管理体制,实行“一城一港一管”。

以法律形式确定港口管理模式。

根据《港口法》的规定,港口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是:交通部作为中央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港口实行统一的宏观管理;天津市港口管理部门按照“一港一管”的原则,依法对港口实行统一行政管理;港口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依法经营。

在新一轮改革中,天津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不断实施。2004年6月3日,天津港正式挂牌为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成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港口企业集团。

这标志着天津港已经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企合一单位,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国有特大型企业。

新一轮改革中,天津的港城关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为发挥“以港换城、以港兴城”的效应提供了法律保障。

从全市发展的战略高度,天津市政府明确指出,港口是全市的核心战略资源,天津港的功能和等级影响甚至决定着天津的城市定位,必须将其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发展。

天津分别于2003年5月27日和2004年8月6日召开了两次港口建设工作会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大港口及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开启了天津港城关系发展史上的新篇章,为天津港实现建成世界一流港口的宏伟目标提供了前提条件。

参考资料://forum . north/thread _ 1085927 _。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柏灵筠历史有吗 张钧甯饰演的柏灵筠历史原型是谁下一篇:隋唐英雄2之建唐风云 隋唐英雄尉迟恭的兵器是在哪一集拿到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