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孟什维克 俄国孟什维克代表人物之一:马尔托夫 马尔托夫的生平简介

导语:俄罗斯门什维克代表人物之一的马尔托夫和马尔托夫生平简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马尔托夫原名叫西特巴姆·尤里·奥西波维奇,是俄罗斯门什维克的代表人物之一。1895年,他加入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自1900年以来,他一直是《火星》的编辑。1903年,他在俄罗斯社

俄罗斯门什维克代表人物之一的马尔托夫和马尔托夫生平简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马尔托夫原名叫西特巴姆·尤里·奥西波维奇,是俄罗斯门什维克的代表人物之一。1895年,他加入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自1900年以来,他一直是《火星》的编辑。1903年,他在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带头反对列宁的建党原则,成为门什维克党的领袖之一。斯托雷平是反动时期废奴主义者的领袖之一。1917年起,他领导左翼社会革命党,1919年起,他担任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自1920年以来,他移居国外,发起组织了“下半场国际”。

人物生活

布林什维克党是俄罗斯的工人阶级政党,领导俄罗斯人民在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第一次赢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工人阶级国家政权。它的产生、巩固和发展,离不开列宁的正确领导。长期以来,为了保持布林什维克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列宁与党内党外的各种错误思想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建党初期,列宁与马尔托夫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辩论

列宁与马尔托夫之争;

1898年3月,布林什维克党在明斯克举行了第一次代表大会。但是这次大会没有制定党的纲领和章程,没有组织当时俄国各地的马克思主义团体和组织。这些团体和组织没有统一的路线和中央统一的领导。事实上,社会民主党在这次大会上并没有组织起来。大会后,中国工农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斗争浪潮日益高涨。这就提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即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俄罗斯建立一个有别于第二国际国家政党的真正工人阶级政党,使其能够肩负起领导俄罗斯革命的重任。在这种形势下,布林什维克党于1903年7月17日至8月10日在国外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在火星提出和制定的原则和组织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真正的政党”。

争端的开始

也就是在这次大会上,列宁和马尔托夫在讨论党章第一条时,对入党条件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意见。列宁提出一个规定:“凡是承认党的纲领,在物质上支持党,并且亲自参加党的组织的人,都可以看作是党员”。马尔托夫提出的文章是:“凡是承认党的纲领,在党的机关的监督和领导下,积极为实现党的任务而工作的人,都可以成为俄罗斯社会民主劳动党的党员。”他们分歧的焦点是是否应该作为党员加入党组织。表面上看,虽然两党在参加和不参加党组织上只有区别,但原则上是有区别的,这关系到建设什么样的党的问题。列宁认为,只有“加入党的组织”,党才能成为一个集中的、统一的、组织良好的真正的工人阶级政党。马尔托夫认为,作为一名党员,只需要“亲自帮助党”。按照他的观点,凡是愿意入党的,都可以吸收入党,不要求参加党组织,也不受党纪约束。这样,任何罢工者或知识分子都有权通过列举自己入党,使党失去了明确的组织边界,成为一个复杂的、无组织的、无定型的群体。原来,马尔托夫的规定是抄袭德国社会民主党章程第一条的。文章说:“凡是承认党的纲领的原则,尽力帮助党的人,都可以成为党员。”显然,马尔托夫所主张的政党是第二个国际修正主义政党。

争端的发展

为了净化党组织,保持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列宁在会上多次发表讲话,同马尔托夫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他指出:“既然问题是从两篇文章中选择一篇,我就永远不会放弃我坚定的信念。我认为《马尔托夫》的文章比初稿差,在一定条件下,会给党带来很大的危害。”它的危害在于:

首先,它混淆了政党和阶级的区别。马尔托夫认为党员的头衔应该尽可能广泛地传播。因此,他指出:“如果你愿意,就称之为党员。”这样,他混淆了政党与阶级,否定了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贬低了工人阶级政党的主导作用。列宁认为工人阶级政党不同于阶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领导者,不是所有工人和其他劳动者都可以自愿加入。针对马尔托夫的错误思想,列宁指出:“我们的任务是保持我们党的坚定性、彻底性和纯洁性。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提高党员的头衔和作用——所以我反对马尔托夫的规定。”

其次,它不能使党在招募党员时区分空谈话者和实际工作者。在俄国革命完全隐蔽的情况下,在大部分活动集中在秘密团体的情况下,甚至在个别会议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区分空空谈者和实际工作者。列宁指出:如果按照马尔托夫的规定吸收党员,“各种人都会变成党员”,这是非常错误的。“不如十个干实事的不叫自己党员,一个会说话的空才有当党员的权利和机会。”

最后是自相矛盾。马尔托夫的规定要求党员接受党的“监督和领导”,但不要求党员加入党组织。由于党员不能参加党的组织,党就不能对党员实行“监督和领导”。列宁指出,马尔托夫的规定是“模棱两可的”。“事实上——这是毫无疑问的——‘在监督和领导下’这几个字既不会导致监督,也不会导致领导。中央永远不可能真正监督所有做实事但不参加组织的人。”

争端的结果

大会表决时,以28票赞成、22票反对、1票弃权通过了《马尔托夫条款》。布林什维克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结束,但列宁与马尔托夫的斗争仍在继续。列宁并没有因为马尔托夫的暂时胜利而改变自己坚定的信念。1904年2月至5月,列宁写下了光辉的著作《进一步,后退两步》。在这部作品中,他彻底批判了马尔托夫的规定,深刻地揭露了这些规定的阶级本质。列宁指出:“总之,马尔托夫同志的规定,或者是一张纸空和空字,或者是对那些‘渗透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不愿意加入组织的‘知识分子’大部分地、几乎全部地有利。马尔托夫的规定口头上维护了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但实际上却服务于害怕无产阶级纪律和组织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利益。

列宁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马尔托夫的错误思想,提高了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列宁规定的正确性和马尔托夫规定的危害性。1905年4月,布林什维克党在伦敦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大会讨论并通过了新党章。列宁的规定被写进了党章。就这样,列宁在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上与马尔托夫的激烈斗争,以列宁的彻底胜利和马尔托夫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柯立芝效应 柯立芝效应是什么意思 柯立芝效应的内容和影响下一篇:苏德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