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清国 1911 大清朝完蛋的前夜

导语:1911年,北京的当权者没有一个认为自己会死。我看到了当时当权者留下的日记,包括他们的回忆和信件。没有人想到清朝会在10月10日之前灭亡,不是从上到下。他们的日记记录了一整天的吃饭和送礼物,这似乎是一个繁荣的“盛世”。袁世

1911年,北京的当权者没有一个认为自己会死。我看到了当时当权者留下的日记,包括他们的回忆和信件。没有人想到清朝会在10月10日之前灭亡,不是从上到下。他们的日记记录了一整天的吃饭和送礼物,这似乎是一个繁荣的“盛世”。

袁世凯任清朝宰相

作者:傅国涌

1911年,北京的当权者没有一个认为自己会死。我看到了当时当权者留下的日记,包括他们的回忆和信件。没有人想到清朝会在10月10日之前灭亡,不是从上到下。他们的日记记录了一整天的吃饭和送礼物,这似乎是一个繁荣的“盛世”。街上摆满了宴席,胡同和澡堂的生意极好。就像英国爵士巴克斯今年在香港出版的《太后与我》一样,很多有权有势的人都在澡堂里忙着搞同性恋。这是一百年前的中国。八思巴给我们讲述了晚清最后十年王侯将相的私生活。由于缺乏旁证,他的回忆录不能被当作一部完整的历史,但也不能被当作一部完整的八卦。八卦里有历史,历史里也有八卦,所以历史才这么复杂。王子和大臣的私生活是高度机密的。只有像巴克斯爵士一样进入生活的核心,才能看到自己的真实生活。当然,晚清是一个腐败的时代。当这个时代被淘汰时,每个人都会拍手称快,没有人会为此感到遗憾。所以预计清朝会出轨,但不在当权者的预料之中。

“彗星出现,王朝更迭”

历史不是一条直线,它从来不走直线,但它是不可预测的,充满了变数。发生了很多事故。你想走进这个房间,但你被一块小石头绊倒了,掉进了隔壁房间。这场革命发生在一百年前,一场改变历史的革命。相比较而言,很少有人死亡,因为所有参与的力量都有一个相对的人性底线,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可以看作是一次和平转型。

在《辛亥百年革命:亲历者个人录》的序言中,我谈到了“神秘的预兆”。清朝灭亡之前,有很多神秘的预兆。比如在普通人中间,说天上会有彗星,彗星出现了,王朝变了。中国人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浙江富阳的少年郁达夫,每天半夜起床,跟着大人到富春江边看彗星。彗星出现的时候,世界需要动刀剑,朝代需要更迭。他说他没有连续多次见到他们,但有人见到了。有一个叫郭廷以的人,他后来成了著名的历史学家。少年时,他住在河南省息县,看到了彗星。另一个人,政治学家萨吴萌,在福州上小学,亲眼看到彗星滑过;当时只有9岁的丁玲,也是在湖南常德看到的。还有其他老人、中年人和年轻人,他们的身份是官员、学生和绅士,他们在日记中记录了在三个不同地方看到彗星的情况。总的来说,可以证明那个时代彗星的陨落对人们的心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种想象无处不在,但不是1911年开始的,是1908年开始的。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一天就去世了。当时的中国朝廷官员、地方士绅和普通文人都在日记中写下了内心的震撼。中国如何在一夜之间失去两位领导人?当时虽然没有电视,也没有互联网,但是新闻像翅膀一样从北京飞到广州,太可怕了,全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下一步怎么办?慈禧太后临死前做了安排。1908年,她在去世前24小时安排了自己的接班人,一个还在吃奶的3岁小溥仪。溥仪很不情愿,哭了,她最不想要的就是溥仪的母亲,而溥仪的父亲载沣才26岁。抱着儿子进宫简直就是一场可怕的冰上之旅,太可怕了。

当国王是最危险的职业,中国人乐在其中。在过去的两千年里,我不知道为了这个高风险的职业牺牲了多少人的生命。溥仪继位时,3岁的孩子在哭,于是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小皇帝在太和殿继位的那一刻大声哭了起来,不肯坐在上面,劝不动他,大喊“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他的父亲把他按倒在地,一个站在他面前的人走过来说:“皇帝的龙身不能损坏。龙身哭成这样不好。他能不能不哭了?”下面的大臣都跪了一地,但皇帝一直在哭,所以行礼还没完,太监就把他抱走了,说:“结束了,结束了,回去吧。”对中国人来说,这些话很不吉利。这些话已经进入了一些当事人的日记,也进入了当事人后来的一些回忆。它们基本上是可靠的。这件事传到民间,大家纷纷议论,说清朝要完了,要回家了。书名一出,“宣”字和“万”字很接近,“通”字和“捷”字很接近。从1908年到1911年,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到处都有人谣传清朝要灭亡了。

于是,唐代人写的《推壁图》和明代刘伯温写的《焙歌》就流行起来了。乡亲们说《推背图》和《烤饼歌》都预言了清朝会灭亡,很明确的说“执钢刀九十九,杀尽胡人必止”,他们解释说“百”字上面的字是减去“白”字的,所以我们可以理解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的:卫庄人听说过革命,革命者都是白盔白甲。白魁白家的谣言是这样的。其实,它比白魁白甲更有象征意义。当时各省市在独立起义后采用的旗帜并不统一,包括天空之旗、十八星之旗、五色之旗、八卦之旗等。,但1911年各省最流行的旗帜是白旗。有些人在白旗上写汉字“钟”或汉字“韩”。比如成都在汉字外画了18个圈,更多的是一块白布。为什么要用白旗?因为《烘焙之歌》已经预测到了。武昌起义为什么会产生李革命?也有人从《焙宋》中找到一首诗,“六人不知,山河相逢”,认为是李的“李”字。根据当时报纸上的记载,很多人的日记和回忆都可以证实,那个时代的《烤歌》和《推背图》确实是最受欢迎的读物,是中国人改朝换代时的一种心理寄托。

一场雨摧毁了一个王朝

清朝为什么出轨?第一个因素来自于这些神秘的预兆,其背后是人们的内心和思想的变化。当然,真正直接影响清朝出轨的第一个原因是下雨,夏天一直下雨,不仅是1911年夏天,1910年夏天,也就是1911年的前一年。1909年,也是一系列的暴雨。湖北和湖南被水淹没了。夸张点说,这是一场摧毁一个王朝的雨。

因为雨灾,粮食没有丰收,米价大幅上涨,到处都出现了抢米潮。1910年4月,湖南长沙发生了最大的一次水稻抢收潮。长江流域有400多万饥饿人口。如果只有长江流域有问题,黄河流域、珠江流域、黑龙江流域保证安全,清朝依然坚不可摧,但上天一定要反对艾新觉罗氏。长江流域被淹时,1911年夏天南京城和吴韩城可以划了。与此同时,山东巡抚急调山东缺粮,连东三省都被雨水淹没。鱼米之乡,江浙两省此时也经历了粮食危机。少年徐志摩在杭州读书。一天,当他去看电影时,他发现周围有这么多人。原来有人抢劫米店是因为米价太高买不起。他没有看电影,于是回到学校宿舍,详细记下了那天的所见所闻。这是一个年轻学生亲眼所见,写在私人日记里的话,可信度很高。

粮食危机可以说是清朝出轨的第一个主要原因。反对辛亥革命的保守派辜鸿铭在给上海《紫林溪报》的信中说,参加武昌起义的新军和留洋归来的革命党人相对文明,革命温和,但长江流域却有数百万饥民。一旦这数百万饥饿的人参与革命,革命就会失控。辜鸿铭已经看到了饥荒对清朝的威胁。

当时清廷的支部没钱。至少有三次,玉龙太后从宫里拿出现金救济江苏、四川、湖北。当革命发生时,她镇压革命,同时给予救济,因为饥饿的人是她政权的最大威胁。

粮食危机也带来了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始终是现代社会的致命威胁。当大米危机出现时,清朝可能还能得救,但当金融危机出现时,就真的没救了。金融危机最早出现在1911年10月12日之后的北京。武昌兵变的消息于10月11日传到北京。11日至12日期间,内阁没有召开会议,王公大臣也没有做出决定。直到10月12日凌晨5时,他们才作出决定:派兵镇压,送银昌。尹畅曾留学德国,研究军事,并作为清朝的使者被派往德国。他最擅长唱京剧,但这次他退缩了,在北京呆了三天才慢慢开始。实际上,他在操作上是在重用袁世凯。当他15日晚登上火车时,朝廷已于前一天颁布法令,重新使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

银昌出发前,主管铁路的邮政部长盛宣怀来告诉他们,打到武汉,只需救汉阳铁厂,赏十万大洋。山大人一下车,也在火车窗口对银昌说:“这件事别忘了。”尹畅说:“盛大人,你们放心吧,只管准备海洋。”这句话所有外国记者都听到了,他们明白朝廷还没准备好出兵南下发军饷。第二天,来自日本、英国等国家的记者陆续发布消息,消息四处传播。当时国库里还有200万大洋,13日又调拨了50万军队。

但是这个消息一出来,老百姓就认为清朝没钱了,也就是说他们银行里的钱不安全。每个人都去银行取钱。最激动人心的是内阁总理兼太子奕劻。他的家人取出了至少几百万乃至更多的巨额存款,直接存入了英国汇丰银行。仅仅两天,北京的几家银行就倒闭了。他们过去给银票和纸币,但现在没人要了。只要在海里,他们宁愿背在背上,但它们很实用,可以买到大米,大米越来越贵了。他们每天都在日记里写:今天米价又飙了,店里没有那么多米卖给你,警察出来维护也没用。

下一次金融危机发生在上海。曾经繁荣的十里洋场一夜之间现金告罄。他们向外国人求助。外资银行以前对中国银行好,这次不好了,因为不信任中国银行。上海几家大型私人银行已经倒闭,门口贴着“因现金紧急暂停运营”的告示。从南到北,各种规模的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机,即使是最稳定的东部三省,如奉天、营口、大连。

谣言最终变成了事实

在金融危机的同时,出现了难民潮。他们把钱换成了路费,北京人逃到了天津。天津曾有过租界,这使得租界人满为患。像严复这种身份的人,逃到天津后连房子都租不到,最后因为和外国人关系好,只能住小旅馆,外国人说:“你可以来烟台,我借给你房子住。”。天津爆满,房价大涨。有些北京人不能留在天津,所以他们住在北京的两个地方,一个是东交民巷使馆区,另一个是六国饭店。另一个趋势是纷纷逃往上海,全国各地的人纷纷逃往上海。上海房价贵极了,饭也贵极了。当上海、天津的租界人满为患,这些地方的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金融危机和逃离的背后是民众的恐慌。谣言在全国各地到处都是。清朝的出轨可以说是因为下雨或者谣言。每天报纸上刊登的许多新闻都是假的。所有关于革命者胜利的消息在南方报纸上畅通无阻,几份说清兵胜利的报纸都被砸碎了。

很多人在当时的日记里每天都记录着不同的谣言,但是过了几天,所有的谣言都变成了事实。比如今天写的“太原陷落”,明天写的“Xi安陷落”,一周后都实现了。

清朝出轨的原因不仅仅是财政有问题,还有银行要倒闭,国库没钱,这是财政困难。中国的一个大国不可能在国库无计可施的时候混上一天。钱都去哪了?毫无疑问,它已经落入了私人口袋。很多王公、贝勒、大臣都是家财万贯,但清朝国库没钱。在最困难的时候,国库里只有20.2万银元,很多部门因为发不出工资而倒闭,分支机构不断想办法借钱。尊贵的盛宣怀的二女婿在司法部工作。当她离开北京时,她找不到通行费,因为司法部停止支付工资。等了45天,她终于拿到了两百两银子,票价涨了,过路费也不够。最后她在天津当铺收了450两,最后南下上海,但时间很长。袁世凯后来强迫太后玉龙吐出私房钱,并一次又一次地逼迫。拿到巨款后,他仍然拒绝出兵作战。为什么清朝没有以血流成河而告终?南北没有大规模的内战,但在武汉、南京、陕西打得很激烈?原因是袁世凯从来没有打算认真。

三方妥协的革命性模式

袁世凯早就想好了。如果他是认真的,他会和南方革命党进行艰苦的斗争。虽然他赢了,但也杀了1000个敌人,伤了800人。法院还是得收拾他。南方革命党,即使在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后,也没有钱。双方没有大打出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南北财政困难,外国不肯借钱。

从清朝的出轨可以看出,各方都相对克制,包括玉龙皇后、载沣、袁世凯、孙中山、黄兴。在那个时代,他们终于被动地找到了解决政治危机的方法。这种模式是妥协的模式。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时代的重大政治危机和如此重大的社会变革是通过妥协的方式解决的。由于三党的被动性,三党的妥协导致了清朝的和平结束和对新共和制度的接受。2000年以前,中国一直生活在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下。这个制度是如何解决政治危机的?只有两种方式,或者农民暴动,或者宫廷政变,都是暴力的。

最终,辛亥革命没有依靠暴力解决,而是各方妥协。许多人对这种被动表示不满。但我认为被动是一种正常的状态,主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主动的背后有被动的因素。被动没有错。玉龙皇后可能是被动的,但她的决定避免了数百万同胞的非正常死亡。袁世凯虽然是个枭雄,但他对于1911年的选择是正确的,不能因为几年后称帝就否定他在1911年的选择。没有袁世凯,辛亥革命不知道要牺牲多少无辜的生命。

孙中山、黄兴、宋,还有同盟会、光复会的革命党人,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虽然他们的力量很小,他们经常从失败走向失败,但他们用勇气和牺牲买下了第一个亚洲共和国。当他们掌握南京政权后,他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让北伐出兵,与袁世凯决一死战,但他们没有这样做。他们愿意妥协,交出南京政府,让袁世凯做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太后玉龙宣布退位。虽然三方都不是最满意的,但也只能勉强接受,而普通中国人却牺牲了很多生命。革命的结果不是让一个政党单独获胜。有些人赢了,但大多数人失败了。几十年或者几百年后,我们知道胜利没有那么伟大,我们宁愿不赢。如果这样的胜利越少,牺牲就会越少。所以,此时此刻,回望百年前的中国,孙中山、黄兴愿意放弃权力,在官本位的社会里跪拜几千年。这真是史无前例。三党妥协都是被动的,但是化被动为主动,中国人民就有了小小的胜利。

今天,当我们回望百年前的中国时,如果我们真的想看到历史的真面目,就应该相信历史事实,回到历史的原点,还原历史的真面目,在那里找到我们的起点。真理是历史的生命,在历史中寻找我们的明天。昨天是我们的历史,今天是我们的历史,明天也会成为我们的历史,这样我们才能在历史中找到真正的未来。中国历史不是由一些英雄、伟人和统治者创造的,而是由全体中国人民创造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风光无限的意思 无限风光尽被占的意思下一篇:唐武宗 唐武宗是怎么即位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