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阎学通微博 阎学通:中美十年内平起平坐 不会陷入冷战

导语:严认为,中国和美国很有可能在未来十年成为全面竞争对手。当然,这种新格局并不意味着世界必然会再次进入冷战状态。中美之间的军事竞争将体现在武器装备的改进上,这是防御性的。双方直接开战的危险会进一步降低,发动代理战争的可能性也很

严认为,中国和美国很有可能在未来十年成为全面竞争对手。当然,这种新格局并不意味着世界必然会再次进入冷战状态。中美之间的军事竞争将体现在武器装备的改进上,这是防御性的。双方直接开战的危险会进一步降低,发动代理战争的可能性也很小。这是一种新型的战略竞争,也可以称之为“新型大国关系”

南方日报记者赵阳

最近,两起涉及中国的国际事件触动了亚太国家的敏感神经。第一,中国国防部长常万全访美,为构建新型中美关系增添了积极因素。在会见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时,他表示:“没有人需要想象中国会以核心利益进行交易,不要低估我们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和意志。”他还表示:“我希望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不会针对中国,不会‘削弱’中国。”环球网报道称,“其强硬的立场得到了外国媒体的称赞,中国在清末民初不再是一个弱国”。

第二,共和党资深参议员约翰·麦凯恩访问日本时说:“钓鱼岛是日本领土,这是美国国会和美国政府的立场。也将传达给中国。”他说,当中国官方船只多次驶入钓鱼岛附近海域时,“中国侵犯了日本的主权”。他还表示,如果安倍政府能够修改宪法解释,允许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美日同盟应该得到加强”。

两件事反映了同一个问题:世界应该如何面对崛起的中国?他们需要认识到,中国不再是一个弱国,而是应该适应中国的实力;他们还会千方百计阻挠中国的崛起。

中国能否成功消除“成长的烦恼”,实现“中国梦”?包括美国和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如何适应中国的进步?中国如何克服困难,强劲发展?近日,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著名国际问题专家、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严教授。他认为,按照历史惯性,美国将继续相对衰落,而中国未来仍将快速发展,美国无法阻止中国前进。

未来十年,中国GDP将超过美国,中美综合实力将降至同一水平,但中国无法完全赶超美国。世界有可能形成新的格局。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再次进入冷战,中美直接战胜或发生代理战争的可能性极小。

日本方面,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未来十年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分歧依然存在,但这种分歧不会再引发激烈的冲突和对抗。日本民众开始接受日本已经沦为二流国家的事实,日本在中美政治上也将保持中立。其东亚战略可能要经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脱离东亚,后一阶段是重返东亚。

对于未来十年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变化,他专门撰写了《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和世界》一书,对2023年的国际形势做出了许多大胆的预测。近一个月来,这本书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影响不断发酵。他还预测,俄罗斯将失去第二大军事强国的地位,届时其国防开支将不足美国的五分之一,借助中国发展自己将成为俄罗斯的主流政治观点。欧盟的一些成员国现在将退出欧盟,德国将成为世界公认的欧洲领导国家,法国将成为协助领导的国家...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基于可能的世界格局,中国的外交战略应该奉行“道德现实主义”,建立“公平、道德、文明”的平等责任和权利的国际新秩序,维护大国利益,建立大国信誉。他还指出,地处东亚的中国,需要以东亚为中心向外延伸,制定次区域战略,以东亚为核心战略竞争区;俄罗斯、中亚、南亚作为战略缓冲区,起到隔离远方压力的作用;欧洲和北美作为战略冲突预防区,防止冲突升级;大洋洲、非洲、拉美和中东作为战略统一的目标地区,为提高中国外交政策的合法性交了朋友,获得了支持。

他认为,未来十年,历史惯性将有利于中国崛起,中国能否凭借这种惯性加速崛起,取决于“我们这一代中国人”。

2023年中国GDP有望超美

南方日报:有专家表示,中国国防部长常万全访美是构建中美新型关系的积极因素。对于“新型大国关系”,国务委员杨洁篪曾解释说,“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这是一种长期关系导向。你认为中美关系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颜:首先,我认为我们应该对中美未来的力量变化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和认识,从而定位国与国关系的发展方向。未来十年,中国综合国力将继续高速增长。只要中国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像1978年那样进行全面改革,中国综合国力有望再保持十年高增长。

根据各种统计反映的趋势,2023年中国GDP将超过美国。中国的国防开支将达到美国的60%。中国将拥有一个有人驾驶的Tai 空工作站,至少三个现役航母编队,4-5艘携带射程8000公里导弹的战略核潜艇,部队部署的第五代战斗机和各种类型的无人机。

但是,虽然中国的经济实力可能达到美国的水平,但是中国的军事实力和文化实力却很难达到美国的水平。中美综合实力差距只能缩小到同一水平,但中国要全面赶超美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南方日报:有没有人觉得你对国内形势过于乐观?

颜:我不这么认为。我在新书《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中对这个问题做了客观的、前瞻性的预测和评价。我不是经济学家,所以我不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而是从政治的角度来预测中外实力增长。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改革是国力增长最根本的动力,任何一个进行大改革的国家,实力都会以很快的速度增长。

与过去十年相比,其他大国实施的改革比中国少,变革力度也小。根据过去十年的历史,我认为其他大国的国内改革会弱于中国。我觉得我的预测是客观的,但是我并不乐观,因为成为超级大国之后会有更多的困难。

两极格局不同于冷战

南方日报:有外媒称,常万全访美凸显了中方对中美陷入冷战的担忧。你怎么想呢?

颜:既然两国的综合国力已经进入同一水平,那么在处理中美关系的时候,两国都必须意识到,未来十年,中美两国成为综合竞争对手的可能性很大。当然,这种新格局并不意味着世界必然会再次进入冷战状态。中美之间的军事竞争将体现在武器装备的改进上,这是防御性的。双方直接开战的危险会进一步降低,发动代理战争的可能性也很小。这是一种新型的战略竞争,也可以称之为“新型大国关系”。2023年,中国和美国都将是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和世界上最大的军事竞争对手。

南方日报:怎么判断这种格局不会像美苏两极格局时期形成的冷战状态?

颜:其实很多人把两极格局和冷战混为一谈。两极格局是指大国实力对比和战略关系,冷战是指以军备竞赛和代理战争为主要方式的霸权。两极格局可以是冷战、热战或和平竞争。这就是历史上发生的事情。

冷战的形成需要条件,如意识形态对抗、两大阵营之间缺乏经济文化联系、双方人员往来受到限制等。然而,这并不适合用来描述当今乃至未来十年的中美关系。

美苏战略竞争的核心内容是军事实力,而未来中美的竞争是综合实力。过去美苏之间的竞争方式是通过代理战争或提供军事援助的方式支持其他国家的代理人政权。未来中美战略竞争的方式是通过经济援助、科技竞争、提供安全保障、争夺道德制高点等手段扩大战略影响力。这场综合实力竞争的最高目标不是控制他国行为,而是赢得比对方更多国家的政治支持。

在军事方面,核武器将使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主要通过和平手段进行。2012年,中国的战略核武器实现了全机动化,并分为多个弹头。机动性增强了战略核武器的生存能力,而东风-41这种多弹头洲际导弹则增强了其核打击能力。两者结合,意味着中国第二次核打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战略威慑可靠性大幅提升。随着中国核电水平的提高,中美直接开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核武器的扩散增加了代理战争升级为全面战争的成本,从而降低了代理战争的可取性。

此外,科技、对外报道、海外投资成为增加经济财富的重要手段,中美两国不再需要像历史上的大国那样通过战争争夺自然资源。

南方日报:在两大势力进入同一水平的国际形势下,按照国际政治逻辑,推动两个强国争夺霸权是必然的。虽然核武器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美苏之间的直接热战,担心代理战争升级为直接对抗,但代理战争与强者之间不乏竞争。有了核武器,中美之间为什么不会发生代理战争?

严:冷战时期,美苏之间有过多次代理战争,但都没有升级为美苏之间的直接战争。冷战时期,美苏相互孤立,代理战争未能升级为超级大国的直接战争。在全球化条件下,有什么利益可以促使中美两国领导人决定进行直接战争?只要双方中有一方不进行直接战争,直接战争就不会发生。

进行代理战争的决策需要有足够的利益前景,也就是至少决策者认为利大于弊。当一方看不到好处时,代理战争就不可能发生。全球化不仅增加了中美相互依存的敏感性,也降低了相互依存的脆弱性。敏感性是指一方的行为对另一方的快速负面影响,而脆弱性是指一方的行为造成的无法承受的损失。敏感性的增加使双方更加担心战争的升级,而脆弱性的降低则削弱了双方发动理性世代战争的动机。全球化使中国和美国都能方便地进入第三方市场和获得资源。为什么中美放弃这种便利,在第三方进行代理战争?

钓鱼岛的挑衅是日本右翼的心理损失

南方日报:日前,美国资深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访问日本,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中国侵犯了日本主权”……这可能有怂恿日本挑衅中国的嫌疑。其实我注意到,近年来,无论是钓鱼岛还是南海,都有一些国家挑衅中国,背后往往有美国鼓励的影子,尤其是受到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的影响。

严:确实,所谓“亚太再平衡”,就是平衡中国的崛起,美国希望成为阻止中国成为亚太地区的主导力量。东亚,包括南海和东海,对中国来说比世界其他地区更重要。就美国而言,它绝不会允许中国把东亚变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地区,以防中国有这样的地区基础与之竞争。美国必将在东亚建立最广泛的反华统一战线。中国绝不能允许美国把东亚变成反华地区。

除了美国的作用,我认为2010年以来东亚岛屿冲突的具体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一是日本相对衰落,二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全面实施。

2010年,日本失去了世界经济第二大国的地位,日本民众对日本政府的不满推动了日本右翼势力的发展,而日本领导人却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经济下滑的趋势。因此,为了迎合日本日益壮大的右翼势力,日本政府在岛屿问题上采取强硬政策,以赢得民众支持。否则,我们很难解释为什么日本会同时与中国、俄罗斯和韩国发生冲突。

自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通过海洋法以来,南海岛屿争端一直存在,但这些争端只是偶尔导致冲突。为什么近年来冲突不断?中国和东盟决定在2010年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此,中国率先降低关税,受到东盟国家的欢迎。但在2010年,当东盟国家需要根据协议降低关税时,他们感受到了中国优质商品对其国民经济的严重冲击。为此,越南和菲律宾认为自己受到的打击最大,以岛屿争端为由攻击中国。

我认为,到2023年,东亚的岛屿争端不会得到解决,但它将不再是改善双边关系的主要障碍。到那个时候,日本人会开始接受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二流国家的现实,对日本衰落的不满会不那么强烈。同时,为了改变被周边国家孤立的局面,日本不会再以岛屿为借口主动与周边国家制造冲突。2010年至2012年的南海岛屿冲突让东盟国家意识到,以岛屿争端为借口挑衅中国,并不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有效策略。东亚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中心

南方日报:你说你在《历史的惯性》一书中预测了未来十年的中国和世界。你认为中国所在的东亚会发生什么变化?比如国家权力、国家间关系等。

颜:首先明确东亚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中心。一是因为中国已经崛起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国;二是成为世界大国战略竞争的主要领域。

除了中国和美国,在未来十年,日本人民将开始接受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二流国家的现实,与中国的关系将会改善,但它仍然可能成为该地区的一个孤立国家。朝鲜和韩国的关系会比现在更好。东盟在东亚安全合作中的作用将比现在更弱。东亚的海洋争端不会像现在这样紧张,岛屿争端也无法解决,但它们将不再是改善双边关系的主要障碍。

南方日报:你认为到那时日中关系会缓和吗?

严:是的。由于对中国崛起的不满,未来2-3年日本将依靠日美同盟对抗中国,但这种对抗不会持续10年。日本会意识到与其缓和中日关系,不如对抗中国。2012年,中国GDP约为日本的1.6倍。中国经济保持年均7.5%的增速,日本保持2%的增速。到2016年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1.2万亿美元,日本将达到5.7万亿美元。中国的经济规模几乎是日本的两倍。日本对中国市场的需求将变得非常明显,日本政客将不得不权衡再次对抗中国的利弊。

到2023年,中国将成为日本最重要的经济伙伴,日本在安全方面仍然依赖美国的保护。但是,由于没有真正的地区战争危险,日本在政治上将比现在更加重视中日关系。到那时,日本可能与中国有密切的经济联系,与美国有密切的安全联系,并在政治上处于相对中立的地位。当然,日本的东亚战略要经历一个调整的过程,所以可能会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离开东亚,第二阶段是重返东亚。

南方日报:当前,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日本在东亚地区格局中的特殊角色?日本是否有可能将美国拖入与中国的军事冲突?

严:我认为我们应该采取政治和经济分离的策略来处理日本问题。目前日本的经济规模已经接近中国,中国能给日本带来的经济冲击也不能超过日本的承受能力,也就是说中日经济关系的恶化无法产生足够的动力促使日本放弃对华对抗政策。既然没有这样的效果,我觉得这方面没必要努力,应该把政治和经济分开。

在政治上,我们应该加强对日本的批评。首先是将日本置于不道德的被告席上,削弱其国际政治动员能力。日本外相前往欧洲寻求欧洲列强对钓鱼岛争端的支持,但结果是徒劳的。除了菲律宾,没有哪个国家公开支持日本的立场,就连越南也不敢公开支持日本的立场。二是加强日本的政治孤立,促使日本民众反思日本政府的对华对抗政策。日本大概跟任何邻国都处不好,其他东北亚国家的关系也比日本好。

但是,我们不应该认为日本已经死了,因为日本很可能会改变。1972年,日本能够先于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89年后,日本是第一个改善对华政治关系的西方大国。经济合作和政治孤立可能会促使日本改变政策,但这需要几年时间。因此,我建议采取与日本接触的政策。

至于美国被日本拖下水对华开战的可能性,这是极小的。首先,核武器具有防止核大国之间战争的功能。第二,虽然美国战略家在一些事情上做了错误的决定,但他们在应对超级大国战略时非常理性和谨慎,不会被日本领导。

南方日报:你认为在世界格局和中国周边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中国的军事外交应该做出哪些调整?

严:我认为中国应该把道德现实主义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倡导“公平、道德、文明”的价值观,以实力维护国家利益,建立以责任、权利、利益公平为正义原则,以文明方式处理利益冲突的国际新秩序。同时,扩大国际支持,削弱国际敌对势力,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战略信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多如牛毛 全国叫“协和”的医院多如牛毛 为何只有这三家历史最正宗下一篇:范雎的历史评价 范雎读ju还是sui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