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一两银子 古代家庭的经济史:一两银子的购买力

导语:一两银子,重37.3克,是明清时期的基本货币单位,也是普通家庭一个月最基本的生活开销。那么一两银子怎么赚,怎么花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清代各种银锭作者:杨金涛我们对西尔弗并不陌生。在《水浒传》中,陆、史进、李忠在酒店聊天

一两银子,重37.3克,是明清时期的基本货币单位,也是普通家庭一个月最基本的生活开销。那么一两银子怎么赚,怎么花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清代各种银锭

作者:杨金涛

我们对西尔弗并不陌生。在《水浒传》中,陆、史进、李忠在酒店聊天,见到了歌手金的父女。卢为他们感到惋惜。他“去那边找了五两银子”之后,对史和李说:“跟我借一些。”史进一言不发,“去包裹里拿出一锭十二两银子”;李中泽从“两两银子”开始挖掘自己的道路。

”卢蒂哈尔看了看,见少了。他说,‘他也是一个不快乐的人。’"

在一个小场景中,明朝不同阶层的经济状况被清晰地展现出来。表面上看,史进很大方,而李忠很小气。然而,史金甲是个有钱人,他逃跑时带走了所有的财产。十二银不算什么;卢是中级军官,五两银子差不多是月薪的一半;李忠怎么样?这是一个扮演街头艺人的普通人。也许这两银子是他十天半月的辛苦钱。银子不容易赚。

银子胜过纸币

白银在晚唐初被货币化,成为北宋时期的通用定价参考,主要用于朝廷赏赐、政府开支、百姓赋税、官员受贿等。

就贿赂而言,很容易看出白银的优势。试想一下,如果你想贿赂一个官员,是推一车铜钱好,还是拎一袋银锭好?前者,估计不大胆的官员接受不了。

同样,在银行出现之前的时代,一个北京商人带着10万元到广州做生意,是一段难以想象的艰辛旅程。市场需要一种体积小、价值大、不易贬值的货币。宋代以来大量开采的白银自然脱颖而出。

朱元璋成为皇帝后,继承了北宋政府采用的所有银法,但不允许在民间流通,并大力推广所谓的“大明珍宝”。人不是傻子。他们不相信“一致”写在一张纸上,他们真的把它当成一千个铜币。

在流通中,“一致”纸币的实际购买力通常不到面值的一半。明朝中期,纸币的信用彻底破产,到了“新钞一致,十块钱估计不了;旧钞票只有一两块钱”,以至于“弃市者不理”——行人看到100块钱的钞票从地上掉下来,都懒得弯腰去捡。

以中央集权著称的帝国政府也不得不屈从于经济规律。正统元年,刚刚即位的明英宗宣布取消封禁白银,这是先人之法,或许是为了收买人心。此后,白银成为市场上的主要货币,而铜币和纸币则沦为辅币。

一两银子多少人民币

和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一样,白银作为一种货币,主要铸造成“元宝”。古人不需要钱包,船形的元宝很容易缠在腰上。“富腰”就是这么来的。土豪累是真的。

最常见的50块银锭面额过大,通常只有《水浒传》中英雄用来买酒的“散银”用于交易。元宝上刻有产地、重量、官员和工匠的名字,通常有五六个十字架。

银锭上传达的信息非常重要,因为市场上流通的锭都是含银量不同的合金。比如清代,北京有松江银,上海有二七银,长沙有百余种银。后来为了方便流通,康熙规定“虚两银”为一个单位——纹银,纯度为935.347‰。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个或两个”的重量因地而异。一般来说,明清时期一两银子重37.3克。

是不是有点复杂?在银元进入中国之前,如果你想花钱,你必须先检查颜色,然后称重。花钱也很复杂。坏了,商家要用大剪刀剪,用小秤称。

白银兑换人民币通常由大米价格来调节。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大米价格差异很大。根据黄绵堂《中国历代物价问题考辨》收集的资料,一石米的价格非常普遍,明代从两三钱到一两不等,清代从五六钱到两三两不等。

如果嘉靖、乾隆年间大米均价分别为0.8两/石、1.5两/石,则可以推算出明清时期的白银价格。明清时期,一石约0.1立方米,一立方米大米约800公斤。现在全国大米价格大概是5元/公斤。这样,一两银子相当于嘉靖年间500元,乾隆年间267元。在过去的几百年里,白银的购买力几乎下降了一半,这是隆庆开海后从南美和日本不断进口白银造成的。

社会中上层的高薪

在古代,官员是当之无愧的高收入阶层。清代官员的俸禄包括银和米,其中一品为平民银180两,九品为银33两。雍正以后,官员有了法定的“清正银行”津贴,通常是工资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以所谓的“七品县令”为例,他们的年薪是45两银子,22.5石,也就是90两银子左右。而一个知县每年有600-2000两银子。按照张仲礼的“君子所得”,加上附加税“火耗”,一个知县的年收入是三万多银。然而,这些收入中有许多不得不向上级行贿,真正掌握在手中的很少。

学者就是不能当官。他们一直在教书,工资很可观。去书院当“山长”的大学生,一般一年挣几百两。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在南京重建中山书院,给山长年薪984两银子,其中包括官俸、伙食补助费和过节费。

晚清时,山西士绅刘大鹏的主人也很好,给了他100两银子的丰厚报酬,并给了老师一个仆人。然而,刘大鹏并不认为这是一份理想的工作,他说“入不敷出”。其实刘大鹏比另一个同事朋友幸运多了,他一年教五六个学生,一个人提交1600篇《蜀绣》的文章,加起来也就12两银子左右,每个月只靠一两银子养家。

清代徽州学生詹元祥,除了校长的工作外,主要投资于当地的土地所有者。比如康熙四十四年,詹元祥“出银425元,为冼盛迪楼下买了六秤,为田皮租了一秤”。第二年,他租出了“庄稷山天罡五秤”,得到了银两“129元5分钱”。詹元祥至少有11块这样的地。所谓“一亩田”,是指能够生产一亩粮食的土地。詹元祥的地名义上能赚几十两,实际上很难全额拿到。租客经常抗拒租房,经常要去法院收钱。

普通人的辛苦钱

那么耕种詹元祥土地的佃农,在忙碌了一年之后,能得到多少回报呢?江南土地分散,没有大地主。用自己的庄稼租35亩地是很常见的。租户和房东通常将生产收入对半分。少数情况下,有的佃户可以获得总收成的80%,有的只能获得15%,这是由佃户拥有多少生产工具决定的。如果租客的农具、牛、种子都是向房东借的,他怎么能在年底多腾点米呢?

詹元祥的《庄稷山天皮》不仅收了1.95两银子的租金,租客的收入也大致相当。显然,这个租客不会每年只种这么一小块地。张履祥的《补农书》说“一个农民能治十亩地”,而徽州亩产粮食328公斤,一个农民每年产粮食3280公斤,其中一半是17石左右,也就是25两银子。这还不算家庭中女性通过编织等副业获得的“外快”。

经济作物来的快钱多,古人早就知道了。福建南靖县的邱爽租了一片甘蔗地,年租2.42两银子。收获的甘蔗后来卖给了樊银和17元,大约是14两银子。按照这个计算,邱爽的租金只有收成的17%。平均来说,一两银子是邱爽的月收入。

除了君子和自耕农,明清时期也有按日、按月发放工资的短期工,以及工作一年的长期工。清代19个省区中,东部三省禁止向内地迁徙,人口少,劳动力成本最高,通常一年需要9-15两银子。内陆地区工资最高的是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平均6-8阿良年,而陕西、山东、湖北等地区,工资在4-6两左右。工资最低的是甘肃、广西、贵州,一个长工一年只能拿到1-3个阿良。也就是说,在清朝,一个长工至少需要一个月,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才能赚到一两银子。

短期劳动者比长期劳动者挣得多。万历年间,宛平县令沈邦所作的《宛署杂记》记载了县政府的收支情况。他说,雇佣不熟练的杂工,比如“清洁丈夫和矮个子丈夫”,日薪是0.03-0.04银;“油漆工、钉书机”等技术熟练的人,每天可以拿到0.05-0.07两的工资。

至于医生,西门庆的家人请医生看病,从银两到银两。医生似乎一直都是高收入者。

明清时期普通工人的平均月薪约为一两银子,但由于银子实际购买力的变化,清代工人的生活水平较明代有所下降。

衣食住行真的不贵

钱是赚来的。一两银子能做什么?

人的一生无非就是衣食住行。侯惠在《食·食·梅》一书中收集了许多例证,展现了晚明社会的生活方式。

首先,在《金瓶梅》的常侍节落魄时,西门庆资助了一笔钱。常志杰给妻子买了“一件蓝杭绸女袄,一条绿绸裙,一件月月白绸毛衣,一件红绫袄和一条白绸裙”,又给自己买了“一件鹅黄色绸袄和一件淡紫色绸直体”。这7件私人裁缝衣服,加上“一些亚麻衣服”,总共花费了“625钱和银”。

对于这种消费,常世杰的妻子说:“虽然不便宜,但是物有所值。”这样算下来,一件好一点的衣服大概要花1两银子,也就是今天的500块钱。真正贵的衣服是李瓶儿的貂皮夹克,价值60230000元白银。

《吃》《万树杂记》记载猪肉每斤银0.02两,牛羊肉每斤0.015两,一只活鸡0.04两,5斤大鲤鱼0.1两,烧酒每瓶0.05两。当时,1公斤大约是600克。在这个价格标准下,金瓶梅的餐馆极其便宜。侯林儿和陈京基在酒馆点了“四菜四碟,两个橄榄酒火锅”和“三碗暖面”,一共花了“一钱三毛半”,也就是0.35两银子,一百多元。

房子伤了当代人的心,但在古人却不叫东西。网上有个笑话,卖烧饼的小贩吴大郎买得起两层楼。事实上,真相是潘金莲把发夹卖了十几两银子,“码”上写着“县门前上下四层,二层是楼,有两个小院,很干净”。所谓“码”,是指吴大郎从所有者那里获得使用权,所有者保留产权,可以在一定期限内赎回财产。虽然不买,但几千块就可以在县城里,几乎无限期地住在独立的小楼房里,实在是相当划算。

那时,“商品房”不会让工人阶级望而生畏。西门庆给常世杰买的“前后四房”才35两银子。以明朝工人每月1/2的平均工资,几年节俭下来就可以全款买房了。当然,阳谷只是山东的一个小县城,房价肯定比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便宜很多。

说完了衣、食、住,再看看古代的差旅费。轿子是绅士出行的必备行头。潘老老去西门庆家为潘金莲庆生时,租了一辆轿子。潘老老进去问女儿要六毛钱,付了轿子钱。潘金莲生气地说:“我拿到钱了?来找别人,你怎么不拿轿子钱!”经过长时间的争吵,孟玉楼终于“掏出一张钞票和银子塞到袖子里”,把轿夫打发走了。潘金莲不肯罢休,骂母亲:“你没有钱坐轿子。谁教你来的?”如果你出租一个计划,教别人看不起它。“其实六毛钱的银子才0.06两,30元,这在明朝真的不算贵。

古人有多奢侈

当然,古人也有娱乐生活。明末大臣陆文衡在《观安随笔》中说,万历时期,一个艺术家只表演了“一二零八分”,然后“逐渐增加到三四二、五六二”。有一次,卢文恒请人搭台唱戏,已经是“价格高达12两”了。如果有女艺人参与演出,会额外收取“装头费”。换算成人民币,6000元可以邀请几个小明星在家开演唱会。

如果雇个人唱歌还不够,可以直接在家里买,想什么时候听就什么时候听。潘金莲九岁时被卖给了王府。12、13岁就能“画眉毛画眼睛”,“尝竹戏丝,女工指指点点,会读书”。买这么有才华的姑娘,只要30两。目前越南媳妇供不应求,但在明朝,1.5万元就能把一个潘金莲级别的漂亮姑娘带回家。

在古人的所有消费中,买官大概是最贵的。《红楼梦》中,宁国府贾珍想给儿子贾蓉“捐个前程”,用一千两银子贿赂太监戴权,买下了“五品龙禁尉”。戴公公一直和贾家关系不错,这还是友情的代价。这位“襄阳侯之弟”花了1500两才当上了同一个官员。书中说,这个“班龙魏”总共有“300个成员”,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工作。月薪一两的人要想买,就得存一百年的钱。

明清时期,白银流通的时候,城里一个普通人每个月能挣一两银子,能买100公斤左右的大米或者30公斤左右的猪肉,或者个人裁缝时装。在一个普通的城市,你可以存十年八年的钱,你可以买房子,过着老婆孩子热炕上的生活。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嫘祖怎么读 嫘祖与小白马的传说故事下一篇:嫘祖故里在哪 嫘祖故里之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