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兄弟相残:记录走向衰败的晋国三大家族 兄弟相残:记录走向衰败的晋国三大家族

导语:兄弟相残:衰落晋国三大家族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自韩赵魏三国打败知氏瓜分晋国后,在雄才大略的魏文侯的带领下,晋国三大家族虽然相互独立但是始终同仇敌忾一致对外,这也使得他们一度成为中原霸主。 韩赵魏三国组成的同盟牢不可摧,向西压制了日益发展壮大的强秦,从秦国手上获得了广袤的河西之地,向东压制了齐国,让这个东方大国不敢有任何扩张企图,向南则攻伐楚国,使得南方大鳄在三晋

兄弟相残:衰落晋国三大家族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自韩赵魏三国打败知氏瓜分晋国后,在雄才大略的魏文侯的带领下,晋国三大家族虽然相互独立但是始终同仇敌忾一致对外,这也使得他们一度成为中原霸主。 韩赵魏三国组成的同盟牢不可摧,向西压制了日益发展壮大的强秦,从秦国手上获得了广袤的河西之地,向东压制了齐国,让这个东方大国不敢有任何扩张企图,向南则攻伐楚国,使得南方大鳄在三晋家族的压力下也只能低调行事。 魏文侯一早就预料到了三晋所处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那就是联合则生,分裂则死。因为三大家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属于包夹之中,西南东三个方向都有强盛而虎视眈眈的邻国,消灭又不太可能消灭,只能联合三家的力量共同压制。 所以在他生前才以卓越的远见和过人的胸襟放弃了内部的斗争,还极力促使积怨日深的韩、魏两家抛弃成见共同抗敌。 魏文侯的远见是正确的,他也将这一宗旨传达给了他的后代,但是他们的后代显然没有遵守。 中原混战开始,三大家族终将在对彼此的讨伐中共同走向衰落。 魏武侯的昏招 任何事物的打破都是从其中一个环节开始,随后愈演愈烈,而三大家族同盟的打破是从赵国的内乱开始的。 公元前387年,赵烈侯去世,赵国因为国君之争出现了激烈的权力斗争,斗争的双方分别是赵烈侯的儿子赵章和他的侄子赵朝。 最终赵章胜利,获得了国君的宝座,史称赵敬侯。失败的赵朝逃亡魏国,希望得到魏武侯的支持。 魏武侯显然没有父亲的英明判断,领导三大家族十年的他,自认为已经功成名就所以日益膨胀,却忘记他的一切都是他的父亲为他打下的基础。 他想要让别人像尊敬父亲一样尊敬他,也为了彰显他作为三大家族首领的存在感,他决定粗暴的干涉赵国内政,以彰显他的武功。 他决定帮助赵朝反攻,顺便看能否捞到点利益。 但是早有准备的赵国提前布下防御,魏武侯偷袭邯郸的计划落空,还因此品尝了失败的苦果。 这一战,魏文侯彻底打破了父亲苦心经营的和平局面,因一时小利和个人的膨胀,将昔日的盟友彻底得罪。 作为领头大哥的魏国率先发难,本来就不牢靠的联盟也不再牢靠,混乱即将来临。 魏与赵的较量 经过之前的战争,魏文侯与赵敬侯已经出现了隔阂。 赵敬侯见过韩魏都在对外积极扩张,于是也打起了周边小国的主意,卫国就是他的目标。 他在边界处建造了一座城池刚平作为进攻卫国的先头据点,之后便由此进攻卫国。卫国作为小国当然无力阻挡,但是卫国深知赵,魏之间的矛盾,于是向魏文侯求援。 作为敌对方,赵国的壮大是魏文侯不愿意看到的,于是他再次出兵攻击赵国,在兔台击败了赵师,这也让魏赵两国在和平之路上越走越远。 之后,赵敬侯在第二年继续进攻卫国,这一次他同样失败了。吴起改革后留下的武卒实质上相当于战国时期的一只特种部队,都是由勇武之士和死士组成的,这也让魏国在魏文侯,吴起死后依然能在各诸侯之间保持军事上的优势。 兔台之役的胜利让魏武侯更加肆无忌惮,他一举占领了赵国的刚平成,和中牟,控制了原本属于赵国的河东之地。 总结 魏文侯的刚愎自用使得整个三晋联盟出现了裂痕,兔台之役的获胜虽然彰显了魏武侯的军功和魏国的军事实力,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不值得的。 此役过后,魏、赵两国的矛盾彻底爆发并且难以调节,而赵敬侯虽然屡屡失败但他却掌握着魏国一个巨大弱点,这个弱点来自魏文侯时期的历史遗留,他也将利用这个问题实现对魏武侯的反击。 这段故事我们下次再讲。 欢迎关注「 ”若欢愉” 每一篇,都是一个疯狂的故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中国科举制度 中国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科举制度发展演变史下一篇:新巴比伦王国是怎么建立的?又是如何灭亡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