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读史小记:秦·以法兴国 读史小记:秦·以法兴国

导语:读史札记:秦依法兴国以下文字资料由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后世诟病秦法,以为苛法亡国,不细究秦法历程,单以秦末酷法一概而论,似有不妥。秦因法而兴,不仅求于下,而以上率下,莫敢不从;不限法家之法,而崇「 ”法”之神,博取百家;不独令民从,而先明吏治,以法成俗。有此三者,法可称善。 秦简,图片来自网络 秦王论法 法之威成于上,法之效行于下。昭襄王是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是横扫六国的虎狼之

读史札记:秦依法兴国以下文字资料由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后世诟病秦法,以为苛法亡国,不细究秦法历程,单以秦末酷法一概而论,似有不妥。秦因法而兴,不仅求于下,而以上率下,莫敢不从;不限法家之法,而崇「 ”法”之神,博取百家;不独令民从,而先明吏治,以法成俗。有此三者,法可称善。 秦简,图片来自网络 秦王论法 法之威成于上,法之效行于下。昭襄王是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是横扫六国的虎狼之王,也是崇法遵法之王,使法之精神深入秦国上下。 有一次,年事已高的昭襄王生病,市井之中,消息不胫而走。百姓知道秦王身体不好,有人特地买牛用来祷告,希望秦王早日康复。昭襄王身边近臣报告了此事,以深受百姓爱戴为由,向秦王表示祝贺。 昭襄王不喜反忧,派人走街串巷,查探虚实,果有此事。他要求对此严肃追责,那些擅自买牛祷告的人们被要求向国库缴纳两幅皮甲作为处罚,此举令朝臣大惑不解。百姓自发买牛祈福,可见尊奉秦王、政通人和,不受褒奖,反而受罚,如何服众?昭襄王知其惑,向众臣解释其意。自发祈福虽是拥戴秦王,但私自举行此类活动不合秦法,民知法违法,当按律惩处。如果因私忘公、因情废法,那么秦法何存。法不严则不立,法不立是乱亡之始。因此,昭襄王坚持处罚那些擅自举行祈福活动的人,以儆效尤,维护秦法威严。 生死为小,律法为大。秦王尚且如此,不以己身废法,臣民俱服,唯法是从。秦法严格似乎不近情理,还「 ”弃五苑枣蔬而治”的典故,但在大国兴霸的激荡时代,法无例外才能举国效之。秦法之严在明,秦法之信在行,治国大要以上率下、知信行合一也。 图片来自网络 为吏有道 法之严成于吏,法之行化于民。把法律精神化为民众风俗,关键在于官吏系统,从以吏为师到以法为教,秦可谓切中肯綮。秦法之严,首在从严治吏,明确规范官吏的行为和道德,要求为吏有道。 1975年底,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了秦代墓葬,墓葬主人是秦国官吏,出土大量秦简,打开了一座秦史宝库。这批秦简包括大量的法律文书,如《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等秦律十八种,以及《效律》、《秦律杂抄》,其中《为吏之道》放在主人胸部,位置醒目,足见其地位尊崇。这些具体条文法与《法经》、《商君书》的思想共同构成了严谨的秦法体系,内容清晰,要求明确,并形成了可评价、可考核、可追责的责任体系。 法严且密,落地落实,容不得懒政怠政,秦国的「 ”官”不好当。例如,牛、马都是战国时代重要的战略资源,秦国每年对于牛、马的养殖保育都要严格考核。《厩苑律》规定,养牛不善导致死亡,使「 ”国有资产”流失,「 ”吏主者、徒食牛者及令、丞皆有罪。”养马也是如此,「 ”蓦马五尺八寸以上,不胜任,奔挚不如令,县司马赀二甲,令、丞各一甲。”秦有「 ”物勒工名”传统,配以严法,责任链条清晰,一旦出现问题,负有领导责任的官员和具体承办人员都要追责问责。责任意识层层传导压实,绝无虚华之风,极大提升了秦国的行政效率和治理能力。 秦法对于官员的廉洁操守有明确要求。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记载,「 ”府中公金钱私贷用之,与盗同法”,「 ”吏有故当止食,弗止,尽禀出之……当坐所赢出为盗”。官吏挪用公款、多吃多占,视同盗窃,要除以重刑。此外,《语书》、《为吏之道》堪称当时秦国官吏的行为准则,要求官吏学法懂法、明法尊法,勤政爱民、廉洁奉公。 昭襄王中后期,儒家大师荀子曾入秦游历,赞叹道「 ”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 ”其士大夫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 ”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此时,秦国吏治清明,政风化俗,百姓淳朴,政通人和,俨然新兴大国景象。 徙木立信,图片来自网络 取法百家 法之善取于博,法之明成于辩,细究秦法,绝不限于法家之法,儒、道、墨、法,兼收并蓄,相融相合,皆为秦法所用。睡虎地秦简之《为吏之道》生动还原了秦法「 ”杂家”面貌。 「 ”临财见利,不取苟富;陆难见死,不取苟免。欲富太甚,贫不可得;欲贵太甚,贱不可得。毋喜富,毋患贫,正行修身,祸去福存。”这明显是儒家修身修己的思想。「 ”怒能喜,乐能哀,智能愚,壮能衰,勇能屈,刚能柔,仁能忍,强良不得。”这有浓厚的道家辩证思维。「 ”除害兴利,兹爱百姓。”又看到了墨家兼爱尚同的痕迹。《为吏之道》对于官员有「 ”五善”、「 ”五失”的明确规范,把条文之法转化为朗朗上口的通俗要求,便于对照执行、监督检查,渗透着严谨的法家思维。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第一次东巡新土,安抚天下,在山东立石铭刻,留下了《琅琊台刻石》,其中铭文:「 ”圣智仁义,显白道理”「 ”忧恤黔首,朝夕不懈”。这似乎不是我们印象中严法治国的秦,而是追求仁政爱民的理性大国。 秦之兴,始于法,成于法。献公之时,庶长茵迎立不以为功;孝公之时,商鞅徙木立信;惠文王之时,墨家首领腹䵍独子违法被严惩;至昭襄王,秦法大成。秦如饥似渴,对兴国之法来者不拒,墨、儒、法、道汇流入秦,找到了一起绽放的空间。秦之有胜,「 ”非幸也,数也”,诚然如是。 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七里镇的历史文化 七里镇的历史文化下一篇:中国历史四位突然消失的历史人物至今去向还是个未解 中国历史四位突然消失的历史人物至今去向还是个未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