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 手握重兵为何不称帝 原因有三

导语: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为什么不自称手握重兵的皇帝?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以下文字资料的原因有三。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曾国藩,我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个书生进京赶考,在28岁时即进士及第,自此,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 曾国藩在京十年间七次升迁,连跃十级,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侍讲、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为什么不自称手握重兵的皇帝?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以下文字资料的原因有三。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曾国藩,我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个书生进京赶考,在28岁时即进士及第,自此,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 曾国藩在京十年间七次升迁,连跃十级,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侍讲、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兵部、工部侍郎等职,升迁到了二品官位。 曾国藩一生功过是非,让人争论不休。他曾被人推许为继孔子、朱熹之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先哲,他也是建树功业、转移运势的贤者,他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但同时,也有人骂曾国藩是汉奸、民族罪人,擅权滥杀的「 ”曾剃头”、好名失德的「 ”伪君子”,可谓是毁誉参半。 而曾国藩对清朝最大的贡献便是组建湘军,经过多年的「 ”屡败屡战”后,最终攻灭了太平天国,为清朝立下盖世功勋。 令人产生疑惑的是: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后,他手握重兵,并掌握江南多地军政大权,为什么没有称帝取清朝而代之? 曾国藩不仅不称帝,他在镇压完太平天国后,还主动解散了湘军,并强迫弟弟曾国荃离职回乡。 曾国藩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基本有如下三个原因: 第一、曾国藩有着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 曾国藩深受晚清理学大师唐鉴的影响,他组建湘军的目的很明确:保卫地主阶级利益,保卫大清王朝。 曾国藩追求的是做一个中兴之臣,封侯拜相,光宗耀祖。曾国藩深受传统儒学的影响,他学习孜孜不倦,日夜苦读,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故在政治上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如要统治者「 ”内圣外王”,要自如地运用儒法思想治理天下。 所以,尽管部将王闿运、曾国荃等人屡次劝进,均被曾国藩严词拒绝。 第二、曾国藩称帝条件不具备。 当时,清朝有「 ”南有曾国藩,北有僧格林沁”之说,他们两人被大清王朝视为股肱之臣。当时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最受器重,他拥有一支以强大的骑兵为主的队伍,不同于八旗兵,战斗力很强,而且部署在中原河南腹地,虎视东南,这也使曾国藩不能轻举妄动。 而且,在当时以英国为首的列强势力已决定扶持清政府,这些因素,曾国藩不会不考虑,因此,尽管曾国荃等人一再劝其取清王朝而代之,曾国藩却打定主意毫不为动。 第三、湘军貌似强大,实则已分裂为三部。 当年曾国藩是以保卫朝廷的名号起兵的,一旦剿灭太平天国后自己称帝,必然落了个不忠不义、大逆不道的下落,人心也会失去。 而且,在当时的湘军内部,左宗棠麾下的楚军、李鸿章名下的淮军,早已和湘军分裂,虽然在对太平天国一役时互相合作,但要是曾国藩自己称帝,必然会受到这两大势力的反对。 总之,曾国藩作为儒家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型知识分子,他认为「 ”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 ”功成身退,愈急愈好”。因此,他明智地选择了只做中兴之臣,而没有称帝的野心。 曾国藩不称帝,在客观上也对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时,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被攻陷后,尚有余部30多万人活动于各地,北方的捻军仍活跃着。不仅国内动乱频繁,外国列强也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华。 在这内忧外患之中,若曾国藩趁机称帝,大规模的战乱必然又起,人民会更加饱受灾难,从这个意义来看,曾国藩不称帝而只做中兴之臣,也算是国家民族的有功之臣。 本文参考自:《中国历史探秘》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此开国上将曾孤身一人坚守阵地 战后被誉为孤胆英雄 此开国上将曾孤身一人坚守阵地 战后被誉为孤胆英雄下一篇:欧洲中世纪典故“勇敢的心”到底源于何处 欧洲中世纪典故“勇敢的心”到底源于何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