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诸葛亮的幼稚之举:明明已走投无路 却还在异想天开

导语:诸葛亮的幼稚行为:明明无路可走,却还是异想天开。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地看一看它们。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发生在荆州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诸葛亮、刘备、刘琦和鲁肃。原文如下: 却说玄德至江夏,与

诸葛亮的幼稚行为:明明无路可走,却还是异想天开。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地看一看它们。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发生在荆州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诸葛亮、刘备、刘琦和鲁肃。原文如下: 却说玄德至江夏,与孔明、刘琦共议良策。孔明曰:「 ”曹操势大,急难抵敌,不如往投东吴孙权,以为应援。使南北相持,吾等于中取利,有何不可?”玄德曰:「 ”江东人物极多,必有远谋,安肯相容耶?”孔明笑曰:「 ”今操引百万之众,虎踞江汉,江东安得不使人来探听虚实?若有人到此,亮借一帆风,直至江东,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南北两军互相吞并。若南军胜,共诛曹操以取荆州之地;若北军胜,则我乘势以取江南可也。”玄德曰:「 ”此论甚高。但如何得江东人到?” 正说间,人报江东孙权差鲁肃来吊丧,船已傍岸。孔明笑曰::大事济矣!”遂问刘琦曰:「 ”往日孙策亡时,襄阳曾遣人去吊丧否?”琦曰:「 ”江东与我家有杀父之仇,安得通庆吊之礼!”孔明曰:「 ”然则鲁肃之来,非为吊丧,乃来探听军情也。”遂谓玄德曰:「 ”鲁肃至,若问曹操动静,主公只推不知,再三问时,主公只说可问诸葛亮。”计会已定,使人迎接鲁肃。肃入城吊丧;收过礼物,刘琦请肃与玄德相见。礼毕,邀入后堂饮酒。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刘备在当阳一带遭曹军袭击,被迫退到刘琦镇守的江夏。诸葛亮提出,应该尽快投靠东吴,争取与孙权联手抗击曹操。刘备对东吴能否接纳自己表示怀疑,诸葛亮表示自己愿意前往江东说服孙权。正在此时,有人来报,东吴使者鲁肃前来吊丧。诸葛亮大喜,认定鲁肃此行名为吊丧,实则是来探听军情。此后,刘备与鲁肃之间进行了一番言语试探,终于了解了彼此的真正意图,诸葛亮与鲁肃一起前往江东,最终说服孙权,建立了孙刘联盟,并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诸葛亮口中的「 ”三寸不烂之舌”,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辞令的口才。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史记》中的「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小说中提到的刘备与鲁肃的会面,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但地点并不在江夏。据《三国志•先主传》注引《江表传》载:「 ”孙权遣鲁肃吊刘表二子,并令与备相结。肃未至而曹公已济汉津。肃故进前,与备相遇于当阳。因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这不但意味着鲁肃与刘备见面的地点是在战火纷飞的当阳,同时也意味着鲁肃亲眼目睹了刘备在曹军面前的不堪一击。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刘备与鲁肃之间的一番言语试探,则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据《三国志•先主传》注引《江表传》载:「 ”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使自结于东,崇连和之好,共济世业,而云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大喜,进住鄂县,即遣诸葛亮随肃诣孙权,结同盟誓。” 从当时荆州的局势来看,尽管刘备有刘琦这位盟友镇守江夏,但显然不是曹操的对手。尽管刘备口中的投靠苍梧太守吴巨是一句托词,但却表现出刘备对前景的巨大担忧。而江东与荆州又是世仇,刘备也没有任何的把握与孙权组建同盟来共同对抗曹操。因此,鲁肃的出现无疑让处于绝境中的刘备看到了希望,之后才有了他派诸葛亮出使江东之事。 不过,小说作者在进行情节设计时却罔顾了这一段史实。在该回中,诸葛亮居然说出了「 ”若南军胜,共诛曹操以取荆州之地;若北军胜,则我乘势以取江南可也”之语。这番言论荒唐,而且完全是异想天开。。以当时刘备的实力而言,唯有联合东吴共同抗曹才是保证自身生存的唯一可行之策。一旦失败,刘备也将面临灭顶之灾,哪里还有余力来「 ”取江南”呢?小说作者一味想突出诸葛亮的智慧,却没有考虑到情节的合理性,因此才会出现这个巨大的漏洞。如果历史上的诸葛亮真的提出过这样的主张,那也未免太天真了。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向姓 向姓起源和来历 得姓始祖为向父下一篇:易姓 易姓起源和来历 得姓始祖为姜子牙

文章评论